沈有忠:如何解读台湾大选结果,赖清德新四年有哪些挑战?
「新政府虽然陷入朝小野大的结构,但不是完全无解的僵局。」
沈有忠
(沈有忠,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
2024年全球有高达四十多国将举办选举,台湾是第一场,也是备受全球关注的一场。因为台湾的这场选举,不只影响台湾的前途与未来,也牵动地缘政治甚至全球民主的前景。
1月13日的选举结果,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萧美琴在三脚督的激烈竞争下,以558万票,40.1%的得票率当选为下一任的正副总统。对外而言,两岸与国际关系有望延续蔡英文总统过去八年的路线。在此同时,国会的选举则是没有单一政党过半,由于民进党没有守住过半的席次,对内而言,未来的府会关系也将充满挑战。以下分成五个面向,讨论这场选举的结果,对未来的台湾政局以及两岸与地缘政治的影响。
政党重组:三党结构的形成
民进党、国民党都回归基本盘,民众党靠著柯文哲出马,大幅度收编四年前蔡英文总统的年轻选票。
因为这场选举是总统与国会的同时选举,因此要从选举结果来看政党实力的消长,必须综合总统、国会席次、政党票三个方向来检阅。
先以结果来说,三党没有一个政党全赢或全输,让未来四年的政党政治进入一个趋于势力均衡,权力结构不至于过度集中的结果。对民进党而言,顺利赢得总统并延续执政是首要任务,但却输了国会多数;对国民党来说,输了总统选举,却重新拿下国会第一大党;而首次参选总统的民众党,总统选举落居第三,且区域立委全军覆没,但在政党票却拿下三百多万票,八席的立委席次让该党成功在立法院成为三党不过半下的关键小党,赢得的是未来与两大党谈判的筹码。
从总统当选者与政党票的关系来看,民进党的赖清德获得558万票,民进党政党票则是498万,意味著有60万张选票支持赖萧,却没有支持民进党。国民党的侯友宜得票数是467万,政党票是却高出九万的476万票,政党票反而高于候选人,意味著侯友宜没有替国民党开疆辟土的能力,反而可能是政党的“负资产”。民众党的柯文哲拿下369万票,政党票则是304万,足足高出92万,显示民众党在一人政党的格局下,是依靠柯文哲的魅力,在立法院冲出了三百万票,成为关键第三党的基础。这个选票结果,和选前民调显示,大多数年轻选民、中间选民成为民众党选票基础若合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