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办一次中文独立书展:飘洋过海的地下出版物,和两家离散华人的纽约书店
「“天南地北的参与者们,立场各异,背景不同。但都是人在异乡、生逢乱世,大家都逃不开‘离散’这个缓慢而深刻的过程。”」
特约撰稿人 Ina Yang 发自纽约
纽约华人离散社群的文化生活,近年来渐趋活跃,但我总是希望能够在主流语言为英文的世界里,有机会用自己的母语去阅读或讲述自己的故事。去年9月15日, 一个叫做Rehearsal Book Fair的独立书展开幕,书展的创始人,是常驻纽约的十四(Shisi Huang)和骄阳(Jiaoyang Li)。
十四和骄阳都来自中国,也都是创作人、艺术家,也是书店创办人,社群活动组织者。十四在纽约下东区开办了独立书店Bungee Space;骄阳建立了名为Accent Sisters的双语文学工作室和亚文化书店。两处都与众不同,Bungee Space在新旧混杂的纽约下东区,本身也自由而混杂,是图书、展览、Café、时装和讲座活动的混合空间;Accent Sister却是为了“创作”而服务的书店,读者在此可以与图书随意“互动”,甚至随意拆包装、在书上勾画,或者发表“实体弹幕”。店主骄阳希望每位到此的人,都能带著某种质疑来“审视”每一本读物。
这次的“排练”(Rehearsal)书展为期兩天,地点恰好是纽约保护历史地标大学睦邻之家(University Settlemet),这里是曾经纽约居留地运动(Social Settlements)的旧址,是移民、社区、革新等议题的发挥之地。书展参与单位是事先经两个月公开招募与国内出版业推荐而来,计49组独立出版人、团体和艺术家入选,分为国际部分和中国部分——前者有41组,除美国本土单位,也广泛来自波兰、德国、加拿大等地。
开幕当天,人头攒动(后来知道,將近兩日下来计逾1200来客),密密人群中走动的我,似乎很久没见过这么多对书如此有热情的人了。现场有种“自由”味道,大部分读物都那样任意地摆放在展厅桌上,路过者随时拿起,阅读夹在内页的中英介绍展签,再与摊主随性交谈。关于为何策划书展,十四讲到,“书展在这几年变成了一种全球流行趋势,初衷上,很多人可能都指往靠书展挣钱,但我觉得书展的档案意义大于其商业意义”,十四说,“我们想要把书展的焦点带回‘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