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站岗:为中国经济下行买单的人
「买房者被房贷套牢、投资者被债务套牢、打工者被基本的温饱套牢、体制内的人被虚幻的稳定套牢。」
特约撰稿人 白莉莉 发自新加坡
“下不来了”
一张坐满20人的大圆桌前,C位大老板突然咳嗽一声。服务员会意,把20个酒杯摆上转盘,依次斟满酒。
大老板转身望向王正坤:“把这些喝完,我带你去赚大钱。”
饭局最开始王正坤就打听到:大老板“上面有人”,通吃珠三角,手里捏着好几个稀土生意。还没上菜,大老板就嚷着要找人一起干票大的。那时,王正坤正和左手邻座的人加微信,一听这话,立马来了精神。王正坤清了清嗓子,吆喝服务员多加几个硬菜,末了把信用卡往红布酒桌上一拍:“都别动,今天这桌我买定了。”
那晚,王正坤喝光了20杯白酒。
喝大了是什么感觉?王正坤说,就像被架在天与地之间,意识恍惚,但清醒认识到自己做对了一件事——以白酒为筹码,链接更多资源。
“每次想到这里,你就再也下不来了。”他说。
这种“下不来”的感觉,和他2021年买了豪宅的感觉一模一样。“地铁上盖,无敌山景”,209平米,四间卧室,他邀请两家老人都来住。总房价1200万(人民币,下同),月供10万。
决定贷款年限的前一晚,王正坤抽了一夜闷烟。他想到自己都50岁了,如果贷款30年得80岁才能还完,“那时我死没死都不知道呢!”他盘了盘夫妻俩的工资加存款,咬牙签下月供10万。
王正坤投入全部身家买房的2021年,狂飙二十余年的中国房地产神话已抵达最终章。
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房地产业增加值由4141亿元翻升至7.5万亿,房地产业占 GDP 比例由4.13%增至7.34%——占比超5%即可被视为支柱产业。到2021年,卖地带来的收入占地方政府总收入的比重达42.5%。
地产热的B面是城市房价的狂飙突进。上海市房屋均价从2000年的3500元/㎡跃升至2021年的4万元/㎡,21年间涨了22倍。
房价远超普通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在买房压力最大的城市——深圳,2020年房屋均价7.5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则为6.25万,房价收入比高达48.1——也就是说,深圳人不吃不喝48年才能买一套房。
成倍攀升的楼价吸引人们以负债的方式进入楼市。调查显示,中国43.4%的城镇家庭背负房贷;而据第7次人口普查,中国约有2.43亿户城镇家庭,由此推算,有1.05亿户城镇家庭背负房贷。
在深圳做了十多年地产中介的何明升就是其中之一。他见证了当地房价从均价2万/㎡涨到6.5万/㎡,行情最好时,何明升一个月的佣金接近三万。
2019年年初,他拿出90%积蓄,给父母和自己在广东清远分别投资了一套房,总贷款150万,月供1万出头。
清远位于广东中北部、距深圳200公里。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清远的定位从“广州后花园”晋升为“大湾区后花园”。何明升看好大湾区的红利,他说自己最崇拜巴菲特,把“为未来投资”奉为人生信条。
包括他和王正坤在内的中国人曾经笃信,房价会一直这样涨上去。
但2020年,政府收紧对房地产业的监管,房企融资难度增大,加上疫情、封控冲击,大量房企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那一年,何明升带去看房的人比过去少了70%。
暴雷潮接踵而至。2022年起,恒大、碧桂园在内的30多家大型房企暴雷,总负债超过90万亿——当年中国GDP总量为120万亿。
多处房产延迟交付、沦为烂尾楼,仅恒大一家留下的烂尾楼就达到162万套,涉及600万业主。
何明升买的房也烂尾了,开发商以资金链断裂为由拖了四年。他购入时两套房总价240万,如今降价60万都无人问津。作为房产中介,他的月收入也降到一万元以下,还房贷都不够。
面对低迷的楼市和不断暴雷的地产公司,中国各省市在2023年出台超过670条支持楼市发展的政策,比如降低首付比例、放松外地人购房门槛等,政策环境已接近2014年最宽松阶段。
但收效甚微。
2023年,中国商品住宅销售额下降6%,新房交易量创下八年新低。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跌9.6%,全国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0%。中原地产研究部主管刘渊对媒体表示:由于人口和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已成为行业共识。
入住豪宅的头两个月,王正坤家的房价就降了30万。家里的四位老人平日买菜路过地产中介,就进去问一嘴,每次问的价都比前一次低。有时大家一起在客厅看电视剧,主角聊到大城市的房价时,几个老人不约而同地叹气,摇头说这房真不值。
王正坤则嘲笑自己是“高位站岗”——这个词最初源自股市用语,指股民在高价时买进,并随着股价下跌被套牢。
近年,高位站岗一词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除了房地产业从高位跌落,中国经济在一些重要指标上亦露出疲态:2023年,中国吸引外资金额同比下降8%;出口总额同比下跌4.6%——为2016以来首次;除了9月以外,2023年4月以后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一直低于50的荣枯线。
经济下行的漩涡正在“套牢”越来越多人。买房者被房贷套牢、投资者被债务套牢、打工者被基本的温饱套牢、体制内的人被虚幻的稳定套牢……如果说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给了他们站上高位的勇气,那么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得不用毕生积蓄、命运和理想,为中国经济下行买单。
全民高位站岗
月供10万的王正坤体会到什么叫“祸不单行”。
2023年7月,中国对医疗系统展开反腐调查,多家医院、药企被查。医疗器械行业是“重灾区”之一。A股124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净利润降幅超过一半,由2022年前三季度的766亿跌至22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