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财赤数字,政府有调高烟税和新增酒店税等措施,对小市民的减免税项方面则“缩水”。」

端传媒特约记者马碧玉 发自新加坡

2024年2月28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本届任内第二份财政预算案后,在政府总部举办记者会。摄:Ryan Lai/端传媒
2024年2月28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本届任内第二份财政预算案后,在政府总部举办记者会。摄:Ryan Lai/端传媒

2月28日上午11时,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是年财政预算案以“坚定信心、抓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近年经济成为香港社会的热门话题,各方面的持续下行数字引发公众和商界关注。在政府公布财政预算案前,地产界一直有声音要求政府“撤辣”(撤回限制楼市的政策),亦有媒体放风支持香港大搞“盛事经济”。

陈茂波今日在预算案中交出部分救市方案,包括楼市全面撤辣等;又提出重点旅游推广,包括每月举办烟火和无人机表演等。面对财赤数字,政府提出调高烟税和新增酒店税等措施,对小市民的减免税项方面则“缩水”。

港府财赤、流标,总结2023官方数据

在财政预算案的引言部分,陈茂波指出过去一年社会步入复常,经济回复增长。但他又表示,香港仍受地缘政治不明朗的局势和市民消费模式转变影响,本地经济复苏力有待加强,但因“国家稳步发展为香港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他对香港发展充满信心。

陈茂波表示,去年本地经济回复百分之3.2的正增长,在消费券计划、“开心香港”和“香港夜缤纷”的支持下,私人消费明显上升,但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仍打击全球各地的经济信心。

据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显示,政府2023/24年度财赤达到1016亿港元,当中地价收入仅为194亿元,较原来预算大幅减少656亿元。翻查资料,2023年政府共推出九个地皮项目,当中有六个流标,为香港史上出现最多流标的一年。

2024年2月28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左2),发表本届任内第二份财政预算案后,连同其他政府官员,在政府总部举办记者会。摄:Ryan Lai/端传媒
2024年2月28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左2),发表本届任内第二份财政预算案后,连同其他政府官员,在政府总部举办记者会。摄:Ryan Lai/端传媒

不过陈茂波预计,下一年度财政赤字将收窄至481亿港元,政府经常开支帐目将在2026-2027年度转亏为盈,这推翻了去年预算案的中期预测:当时陈茂波预测在2024-25财政年度综合帐目有96亿元盈余,政府经营帐目会在2025-26年度恢复盈余;意味灭赤时间表延后一年。他又指,预测本港今年经济增长将介乎百分之2.5至3.5。

预算案又指,2024年3月底,财政储备预计为7332亿元,下年度将下降至6851亿元。

财政预算案提出,政府将于下个财政年度发债1200亿港元,当中有200亿元为零售绿色债券及基础建设债券。未来5年,政府计划每年发债最多约1350亿元,推动北部都会区及其他基建项目。撇除发债得到的资金,陈茂波预计政府要到28/29年度才会出现综合盈余,但认为有助提高市民对基建及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参与感”。

楼市全面撤辣救市,市民开支补贴“缩水”

政府在2010年首次为抑制楼市推出额外印花税“辣招”,其后分别在2012年至2017年间多次“加辣”,直到2022年,政府宣布外来人才在香港置业可以“先征后退”,变相减辣。到了2024年,陈茂波宣布完全撤辣,为抑压楼价、预防楼市过热的辣招暂时步入历史。

陈茂波宣布,由今日起,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陈茂波指出,在当前的经济及市场情况下,楼市辣招“已无需要”。

自2021年起,香港住宅楼价持续下跌。据差饷物业估价署资料显示,2024年1月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为306.4点,是自2016年9月以来的新低。若与2021年9月的高位相比,本港楼价已跌23%。 (延伸阅读:《香港楼市减价潮︰“生不逢时”、“移民蚀让”,谁投资、谁离场?》)

在财政预算案发布前,地产商中原集团创办人施永青曾公开指政府应直接“撤辣”,而不是“减辣”。当时施永青表示,若政府不撤辣,资产价值大量蒸发、消费力大幅下降,各种政治后果不是政府可以承担。

2024年2月28日,政府发布本届第二份财政预算案,宣布楼市全面“撤辣”后,有地产商在店铺外贴上欢迎的字句。摄:Ryan Lai/端传媒
2024年2月28日,政府发布本届第二份财政预算案,宣布楼市全面“撤辣”后,有地产商在店铺外贴上欢迎的字句。摄:Ryan Lai/端传媒

除了减辣,今年预算案仍然有减税措施,其中,首季住宅、非住宅物业差饷将获得宽减,同时薪俸税、个人入息课税亦获得宽减。此外,政府将发放金额相当于半个月的综援、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和伤残津贴,以及为在职家庭津贴计划作出相若安排。(延伸阅读:《一条插喉喂食管,决定香港严重智障儿在哪里渡余生》)

不过,上述补贴都比去年“缩水”。除了各类差饷从宽减两季变为一季,薪俸税、个人入息税、利得税宽减上限减半,政府亦停止派发三年疫情以来的消费券,并停止电费补贴和代缴中学文凭试考试费。

在预算案记者会上,陈茂波承认补贴“缩水”,他解释指因为政府财赤,能力受一定的制约,希望市民谅解。他指政府认为协助市民增加收入需要靠经济发展,因此资源将放在推动经济发展。

每月放烟火,兴办“盛事经济”

早前有媒体放风指政将计划每月在维港举行烟火和无人机表演,同时革新“幻彩咏香江”灯光音乐汇演,今日陈茂波证实政府将举办每月烟火活动。他形容活动将吸引更多旅客,亦会扩大活动的经济及宣传效益,提升香港的国际形象。(延伸阅读:《渔翁撒网的夜缤纷计划,能令香港黑夜活过来?》)

陈茂波指出,香港在今年上半年有80多项不同主题及类型的盛事,其中包括 Art Basel、“艺术@维港”、“ComplexCon”等多个艺术文化盛事。同时,港府未来亦会举行包括国际级哥尔夫球赛 LIV Golf、与广东省及澳门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多个体育赛事。(延伸阅读:《评梅西事件:当“中国”为“香港”讨回公道,是香港故事的成功还是失败?》)

陈茂波透露,政府已成立“盛事统筹协调组”,未来将预留1亿港元以加强未来三年盛事宣传工作,更将会主动出击,争取更多盛事在香港举办。

2023年12月9日,旅发局晚上8时在西九文化区的艺术公园海滨长廊举行水上烟火表演,大批市民与竉物在海傍观赏。 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12月9日,旅发局晚上8时在西九文化区的艺术公园海滨长廊举行水上烟火表演,大批市民与竉物在海傍观赏。 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小红书与香港旅游发展局推出“香港旅行时光机”、“艺起游香港”、“香港漫步指南”和“你好,香港!”等多个活动,以城市漫步(Citywalk)为主题吸引旅客到香港旅游。今年,陈茂波表示将继续推动“城市漫步”形式的沉浸式深度游,亦会针对年青客群喜好,以远足、单车、越野跑以至野外观星等崭新内容“软销”香港。(延伸阅读:《港大打卡、廉署咖啡:小红书CityWalk遇上香港散步学,城市被架空还是被理解》)

除了振兴旅游业,陈茂波更提议透过“主题式会议”塑造香港品牌。他表示,下月为香港的 “金融盛事周”,届时将会有包括汇聚家族办公室拥有者及管理人的“裕泽香江”高峰论坛、Milken Institute 全球投资者研讨会、圆桌会议和一系统的品牌活动。

同时,政府亦计划推出全新的海外演讲赞助计划,通过赞助知名学者和“业界翘楚”出席海外活动,发表演讲,加强对外推广香港。

陈茂波表示,除了“请客来”,港府更会“走出去”——透过到访不同市场,“说好香港故事”,扩大香港的“朋友圈”。

加烟、酒店税;消息指“明日大屿”将推迟

面对财赤,陈茂波多次强调需要财政预算案需要“开源节流”。为此,财政预算案建议增加酒店税和上调烟草税,同时更改现有的薪俸税标准,以增加公共财政收入。

在酒店税方面,陈茂波建议政府收取百分之3的酒店税,预计于2025年1月1日实施,届时每年政府收入可增加约11亿港元。陈茂波强调,酒店房租税只会占过夜旅客在港消费额少于百分之一,未来将投入超过10亿元提升旅游基建和服务,力争旅客过夜和消费。

在烟税方面,陈茂波建议即时将每支烟的烟草税调高八毫,即从现时每支烟2.5港元加至3.3元,每包烟税由50元加至66元,提升烟税32%。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为连续第二年加烟税,去年已增加约30%烟草税。若以每包烟20枝计算,平均每包香烟零售价为93.68元,当中66.12元为烟税。

深水埗一间便利店的店员整理售卖香烟的柜台。摄:林振东/端传媒
深水埗一间便利店的店员整理售卖香烟的柜台。摄:林振东/端传媒

至于薪俸税两级制,陈茂波认为根据“能者多付”的原则,入息净额超过500万港元的纳税人,首500万将以百分之15计算,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则以百分之16计算。政府预计收入每年将增加约9.1亿元。陈茂波强调,即使实施两级制,香港的实质税率仍低于其他先进经济体。

此外,政府继续推行公务员编制零增长,又指在不影响综援及公共福利金等的前提下,各部门在2026/27年度将再削减1%经常开支。

政府又指,会检视基建工程的缓急优次。香港电台引消息指,先前“明日大屿”计划中的交椅洲人工岛原定于2025年填海的目标将推迟,但港府仍决心推行“北部都会区”及人工岛计划。 (延伸阅读:《水牛死在岁末前:贝澳湿地拟发展,香港南大屿山与牛的未知命运》)

陈茂波表示,只有把“蛋糕”做大,让经济增长更快、更具韧性,收入才能支持社会建设和民生需要。同时,陈茂波指未来政府将采取财政整合策略,让财政赤字逐步收窄,收支回复平衡。

2024年2月28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立法会发表本届任内第二份财政预算案。摄:Ryan Lai/端传媒
2024年2月28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立法会发表本届任内第二份财政预算案。摄:Ryan Lai/端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