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罢工潮相比2016年,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无论是资方策略、工人行动、还是政府态度都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陈春

2019年9月24日,中国深圳,一名工人正在测试电子烟零件。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19年9月24日,中国深圳,一名工人正在测试电子烟零件。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陈春,劳工研究者)

2023年,中国低端制造业掀起一波新的罢工浪潮。这是自2016年制造业罢工潮以来的新高峰。2022年中国实施严格的清零政策,低端制造业面临海外订单锐减、清零政策阻断生产的双重压力。2023年清零政策的解除并未能为厂商带来订单回潮,相反,疫情后,一波工厂纷纷宣布倒闭,或是搬迁至内地、东南亚国家。关停或搬迁的工厂,在疫情期间、疫情后已遭受利润下降,资本转移过程中,资方往往拖欠工资、拒绝缴纳社保和支付经济赔偿金以压缩成本,将成本转嫁给工人,工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由此引发罢工浪潮。

据中国劳工通讯(CLB)统计,2023年工人集体抗争1794起,其中制造业工人行动438起,占据24.41%,比例和数量都直追2016年。制造业工人行动中254起发生在广东省,占制造业集体抗争的57.99%,为过去十年比例最高数。珠三角再次成为制造业集体抗争的“暴风眼”。

上个世纪末,市场经济改革之后,中国倚赖廉价劳力迅速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崛起,成为低端加工行业的“世界工厂”。过去四十年铸就了“中国奇迹”,也见证了一波一波制造业抗争潮,特别是2000年到2016年,制造业工人风起云涌的抗争潮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中国劳动制度法律体系的改进,工会角色的暂时性转向。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由于用工成本提升、政府产业转移政策推动,劳力密集型制造业逐步转移;与此同时,服务业工人锐增。自2016年以来,制造业罢工数量锐减。同时,工人集体抗争呈现由珠三角、长三角一带向内陆各省市扩散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