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實施「走塑」禁多種即棄膠產品 謝展寰稱政策毋須延期
【獨媒報導】政府去年立法分兩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塑膠產品,首階段將在今年4月22日實施,受禁者包括餐飲處所禁止向堂食者派發泡膠餐具,以及即棄塑膠杯、杯蓋、飯盒等。汲取了垃圾徵費要二度押後的教訓,多名立法會議員在一個委員會會議追問當局準備工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聲言4.22管制計劃毋須延期,在生效後有半年適應期,其後署方將會給予商戶一次警告,若不糾正,才會正式提出檢控。
相關法律去年10月在立法會三讀通過,在首階段被禁的禁止銷售及免費供應的物品包括棉花棒、氣球棒、充氣打氣棒、熒光棒、派對帽、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雨傘袋、食物膠籤、膠牙籤。在整個立法過程的公開文件和會議討論,當局未曾交代禁止該些物品的理據,例如該些物品在堆積區的固體廢物佔比,僅指考慮是否為「生活必需品」。
另一類被禁止免費供應的物品,是酒店和賓館的即棄洗漱梳妝用品、房間內的即棄膠樽裝水;宣傳用塑膠包裝紙巾、非醫療用透明即棄膠手套,以及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
「cut the plastic」英文被質疑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交代4.22管制的進度,他指環保署剛推出「截塑(cut the plastic)」的網上資訊平台,為市民提供替代品資訊,以及替代品供應商的資料。另外署方又舉行50講座。
謝展寰又指署方將會走訪全港20,000間小店,向他們解釋新政策。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問,業界有否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他擔心距離執法尚餘不足兩個月,不想重覆垃圾徵費的問題。謝展寰表示大部分商戶表示希望使用完購買的「貨尾」,也擔心如何尋找替代品,他表示「實際困難,無收到特別投訴」。
朱國強提醒不要令市民反感
教育界朱國強指,推出政策是要避免市民感到「搵佢哋嚟搞」,若市民對政策沒有「認同感」,或者認為政策沒有意義或自己無法跟從,都不利推行政策。他指有必要改變「社會信念」,問當局會否延期並思考更有效的宣傳方法。謝展寰表明毋須延期,現時政府工作包括向市民宣民,「唔影響生活」。
選委界陳紹雄關注在6個月「適應期」後,當局是否仍會給予「寬限期」從寬執法,又表示擔心走「走塑」政策與垃圾徵費執法期重疊,當局沒有足夠人手。謝展寰指日後執法模式是「風險為本」,意思是首次會給予警告,告知商戶「做緊方式唔啱」,若對方「唔知改正,先去告佢」,而他認為巡查不涉及大量人手,「都係眼見嘅嘢」。
謝展寰又補充,若有供應商在法例實施後仍有受禁產品的「貨尾」,可以透過轉口其他地方售賣,令產品不至於成為垃圾遭棄。
新民黨陳家佩質疑「cut the plastic」難以明白,並且「無咩人會用」,她建議改為「no plastic」,又指專題網頁的聯絡方式只提供電郵並不足夠,建議當局提供AI聊天機械人提供即時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