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文化之門:從首爾兒童圖書館窺探香港兒童公共空間之未來
在寸金尺土的香港,莫說專門為兒童設計的現代化圖書館,就連基本的兒童閱讀空間,往往亦只能佔整個圖書館的一隅。想帶小朋友看書、玩樂,許多時候父母也要費盡心思另覓場地。不知大家有沒有幻想過,圖書館可以在滿足小朋友的各種感官、玩樂體驗的同時,也達到閱讀和學習的效果?
說到讀書,韓國小孩的讀書壓力對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幼稚園開始上各種「學院」(補習班),父母之間甚至會比較誰家小孩參加更多課外活動。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下,首爾國立兒童青少年圖書館彷彿為兒童、青少年敞開了喘息的大門。
與想像、認知中的圖書館不同,在首爾國立兒童青少年圖書館內,比起圖書,更多的是最新科技,和與STEAM有關的設施。共四層的圖書館內,有電動車、3D Print、3D立體書和VR等體驗活動,供兒童和青少年免費參與。
至於「書」在哪裡?館長朴珠玉(音譯)則這樣說:「現今世代的小孩子基本上都不再看書,僅一歲的嬰兒接觸電除產品的百分比已達45.1%。在電子化的趨勢下,為了吸引小孩子、青少年閱讀,我們將閱讀與科技結合,由各種體驗活動引起興趣,務求讓他們愛上圖書館。」
雖然電動車、VR等看似與閱讀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一看,其實每項體驗活動都是以兒童圖書為模板設計,目的讓兒童在體驗活動後,能延伸閱讀相關書籍。筆者和同行人雖然已不再是兒童或青少年,但整個體驗過程仍樂在其中,幾乎忘了自己身處的是圖書館。這想必就是館長的終極目標吧!
在這個與閱讀和公共空間漸行漸遠的社會,建設專門服務兒童、青少年的空間固然不易。然而,如何精準貼合新一代的需求,設計出真正受益市民的服務,才是政府、社區服務最重要的課題。香港地空間固然有限,但在現有的兒童圖書館及公共空間上,我們又可以如何像韓國一樣跳出框框,為下一代提供更多的想像?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