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諮會通過堅尼地城魯班廟、錦田鄧伯裘故居為法定古蹟
【獨媒報導】古物諮詢委員會昨日會上(3月7日)一致通過兩座一級歷史建築物宣布為法定古蹟,分別是位於堅尼地城青蓮臺魯班先師廟以及元朗錦田祠塘村鄧伯裘故居。古蹟辦指魯班廟對香港建造業具重要性,又指自建成以來業界一直遵從傳統,每年魯班誕均會到場拜祭。鄧伯裘則對新界的教育和醫療發展有重大貢獻,其故居具有中西建築風格並保存完整,亦曾成功從英國政府取回「吉慶圍鐵門」。
魯班先師廟最早建於1888年、1928年重建
魯班先師廟位於堅尼地城青蓮臺15號,供奉「百匠之師」魯班,是三行工人的行業神(傳統上指木工、打石及泥水行業)。最早期的先師廟在1888年由一群本地建造業工人和建造商共同建成,其後日漸破損,在210間建造業商號及個人捐助下於1928年原址重建,1949年在天井加建香亭及修建了副樓供廟祝留宿。古蹟辦指,魯班廟建廟及重修反映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香港建造業的蓬勃發展,並對維修保養魯班廟的承擔。現時魯班廟正在維修中,將於7月重新開放。
魯班廟為兩進一天井一開間的青磚建築,屋頂以綠色琉璃筒瓦及磚紅色板瓦鋪砌,約有兩層樓高,最為特別是呈梯級形的「 五岳朝天 」式山牆。廟內有26幅色彩鮮明的壁畫,如《夜遊赤壁》 、《達摩一葦渡江》等。廟内外共有7組灰塑,其中兩組為著名建造商鍾照記建造,並在外框上見有著名工匠鄧子舟及子鄧居謙的名字。
此外,古蹟辦表示魯班廟具有重要社會及地區價值,提及每年農曆6月13日建造業均會按照傳統,到廟前拜祭魯班,並會安排道士超渡工業意外身亡的建造業工人,以及舞獅舞龍。另一活動是向附近孩童派發「師傅飯」,傳統指小孩吃了便會像魯班一樣聰穎、勤力,至2021年起派發「師傅飯」的活動延伸至18區舉行。
中大歷史系副教授兼委員張瑞威指出魯班廟由廣悅堂管理,問及該地段是否同屬廣悅堂,古蹟辦指根據土地登記冊,該地是由5名人士以廣悅堂受託人身份持有。張續指在港島不能以祖堂形式持有土地,故只可以「慈善機構」登記,笑言「咁我就明點解派飯」,古蹟辦則稱未有深入研究。
鄧伯裘曾成功從英國取回「吉慶圍鐵門」
另一座一級歷史建築物鄧伯裘故居位於元朗錦田祠塘村20號,建於二十世紀初。鄧伯裘是一名商人,是錦田鄧族的顯赫人物。文件指他對錦田、元朗以至整個新界的發展所作出重大貢獻,先是故居內開設的私塾,後在1926年斥資持興辦元朗少岐義學,同年創辦蒙養學校。此外,他在1933年創立鄉議局的前身「租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亦促成錦田創立錦田婦孺醫院,以及聖約翰救傷隊元朗支隊救傷站。
古蹟辦指,鄧伯裘曾代表錦田鄧族向政府請願,成功取回被英國掠去的吉慶圍鐵門,另在1937年獲英王加冕勳章、1947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故居為一幢單層長方形青磚建築物,長闊比例為5比1,其中一座是三層高更樓。故居內外融合中西風格,外貌為清代民間建築,屋內設計具有西式元素,如「新書房」大廳兩側為托斯卡納式圓柱及拱門。故居亦展示鄧伯裘收到的禮物、牌匾、對聯、書法卷軸等。
有委員倡增加鄧伯裘故事
委員史秀美表示,曾親身到場觀看,指故居保存良好,是外中內西式的建築設計,印象非常深刻。她續指故居作為法定古蹟,需有足夠人物描述,認為可加入鄧伯裘如何與英國政府成功爭取的故事,並建議為故居製作地圖。
主席蘇彰德亦憶述與一眾委員到故居時,大家都特別看水鵝石樓梯,笑指「靚到大家都唔捨得走,企喺度都企咗成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