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特區政府近年指,本港已發展為區內領先的的綠色金融市場,成為亞洲綠色金融中心。不過有環保團體進行研究後發現,相比之下,新加坡、東京和首爾等地,香港仍缺乏針對「漂綠」的法規,造成漏洞,促金融監管機構設立嚴格的審核流程和第三方審計。研究員又指,現時香港綠色金融發展缺乏高層次策略計劃,致政策零散。

財庫局回應《獨媒》時稱,不時評估是否需要推出新措施,包括需否修訂法例。金管局則稱,一直與其他金融監管機構和相關政府部門合作,積極制定及推動政策打擊「漂綠」。

李育成
低碳想創坊研究員李育成

批本港綠色金融及政策零散 欠KPI難問責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與非牟利機構低碳想創坊聯合發佈《香港綠色金融政策評價》研究,直指現時香港綠色金融發展缺乏高層次策略計劃。低碳想創坊研究員李育成批評,由港府及監管機構各自推出零散的綠色金融相關指引及政策,如證監會的綠色金融策略框架、港交所的上市公司ESG披露規則等;相反,上海、 深圳、新加坡和東京等亞洲金融中心,則由當地最高級別的政府財金部門帶領,並已實施具路線圖和時間表的策略計劃,以支持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李育成認為,氣候融資是達致全球暖化升溫控制在1.5°C內目標的主要途徑之一,但香港目前的綠色金融措施卻是「見樹未見林」,加上欠缺政策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公眾難以問責,成效恐有限。

財庫局回覆《獨媒》查詢時稱,由證監會和金管局共同領導的督導小組,2020年發布《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策略計劃》,以及五個主要行動綱領。督導小組將繼續按《策略計劃》,推動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

伍漢林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

綠色和平:發綠債建「三跑」被指屬「漂綠」 促增加透明度

近年,不少消費者關注產品是否「環保」,因此部分公司或借廣告、產品轉物料等方法營造品牌環保的錯誤印象,俗稱「漂綠」(Greenwashing)。研究亦發現,目前香港僅依賴現行的《商品說明條例》和港交所等指引,未有針對性打擊「漂綠」的法規;隨ESG相關產品增加,「漂綠」危機隨之上升。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引例指機管局曾發行綠債,用於興建「三跑」,被國際環保組織質疑屬「漂綠」行為。他指現時尤其是私人市場的綠債透明度不足,公眾亦無從得知政府發行的綠債可以減少多少碳排放,希望政府增加綠債透明度。

相比之下,新加坡、東京和首爾已加強報告要求,或正為「反漂綠」立法。伍漢林指,若要遏止「漂綠」現象,香港金融監管機構應設立嚴格的審核流程和第三方審計,防止資金流向對環境有害的污染項目,以免香港淪為「漂綠之都」。

無標題

財庫局:目標年中發表「綠色分類框架」

財庫局回應時指,為統籌和提升金融界別的工作,「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在2020年5月成立,旨在協調金融業針對氣候和環境風險的應對措施、加快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以及支持政府的氣候策略。督導小組由證監會和金管局共同領導,成員包括財庫局、環境局、保險業監管局、積金局、會財局以及港交所。督導小組設立了多個技術工作專責團隊,並定期召開會議,在市場發展、規管、碳市場機遇、可持續披露和轉型金融等多方面推動多項工作。

督導小組正探討建立「綠色分類框架」供本地市場採用,以便利主要分類目錄(包括共通綠色分類目錄)、內地和歐盟綠色分類法之間的相互應用。金管局已委聘顧問建立框架原型,並於去年就框架的結構和核心要素進行諮詢,正整合收集到的意見並制訂建議。有關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目標今年中前發表首階段的本地綠色分類框架及相關報告,總結諮詢並對下一階段工作提出建議。

此外,政府正與相關金融監管機構和持份者合作,制訂適當地採納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於2023年6月發布的ISSB準則路線圖,銜接可持續披露的國際標準。財庫局已成立一個由聯同證監會共同領導、成員包括金融監管機構和相關持份者(包括港交所、香港會計師公會和會財局)的工作小組,擬備該路線圖。財庫局會繼續留意最新國際趨勢和發展,不時評估是否需要推出新措施,包括需否修訂法例。

金管局:綠債「漂綠」研究非表示依靠市場懲罰已足夠

伍漢林又提到,金管局2022年11月發表的綠債市場「漂綠」研究中,指有份「漂綠」的企業會受到市場懲罰,例如日後再發行綠債的能力被大幅削弱,或者必須付出更高的發債成本,質疑金管局取態與世界各地不同。

金管局回覆《獨媒》指,2022年的研究只反映市場對「漂綠」行為的反應,並非表示依靠市場懲罰已經足夠,或構成任何政策建議。局方提到,同一研究發現,明確界定的綠債分類目錄及更嚴格的環境披露要求將有助減少漂綠行為,並指出這些都是政策制定者可以考慮的政策方向,以減少漂綠行為和促進綠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