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熊猫粉,搬家之后没去拜见地主,有些说不过去。一开始还可以找借口说没有代步工具,可是买了新电驴一个多月,即使已经从房东那里听说基地是免费参观的,也还是没有动力去看一看,自己都觉得有些诧异:怎么说脱粉就脱粉了呢?

11月下旬,到底还是找了个阳光明媚不太冷的日子,去了一趟。

其实之前已经好几次骑车上来,到周边的山野逛过好几圈,这一次简直可以算是轻车熟路了。

基地中午要休息,下午2点才开门。我12点多才出门,打算途中到别处先逛逛再进去。

半路上停下小电驴去上厕所,出来的时候看到前方的右侧车道正中间停着几辆公务车,不知道是哪里的官老爷刚好选了今天出来“视察”。

东逛逛西逛逛,掐准时间到基地,刚开门。

登记了个人信息,进入基地,我才意识到自己出发前完全没做攻略,熊猫圈舍外没有介绍,也不知道它们都是谁。向旁边的一位游客打听,人家也只知道这里有一只现存最老的熊猫,是来自四川的雪雪。

基地不大,我随意溜达了一圈,凭借自己多年老粉的经验,光看几只熊猫的外表,很快就猜出谁是雪雪:那位毛色不再光滑油亮、腹部松垮下垂如同人类身怀六甲的“老阿姨”,一定就是她了。说起来她比我还小个十几岁呢。

雪雪

逛了没几圈,刚刚在路上碰到的公务车车队驶入基地(民间车辆是不能开进来的)。车上下来一大堆“领导”,基地特意找了个人给他们当导游。我蹭着听了听,才搞清楚另外几只大熊猫都是本地居民,其中一位生于某年的7月1日,就给他起了个很俗的名字,叫“党生”。

“一开始我还以为他叫’党参‘呢。”导游笑着说说。

此地虽然属于北边这个省,方言却是西南官话,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难怪会听错。

导游又介绍说这些熊猫每天的伙食费高达300元,比普通人的伙食费还高,吃的奶粉都是进口的。

应该不会超过“领导”们的伙食费吧?我心里想,接着又想起十多年前去成都大熊猫基地参观,工作人员开玩笑说熊猫住的别墅比江泽民的别墅还大。那时候习猪头还没上台,平民百姓还敢公开拿那些老头子说笑,现在应该不敢了吧。

熊猫圈舍与游客之间只有一道半人多高的玻璃墙。游人渐渐多起来,基地派出一位工作人员在几个圈舍外巡逻,提醒游客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拍打玻璃墙妄图吸引大熊猫的注意……偶尔,工作人员也会回答游客的一些问题,基本上都是标准答案,例如每只熊猫每天的伙食费300元。我很想问问这300元是怎么花的,转念一想,没准这是商业机密甚至国家机密,还是不问为妙。

离大门最近的那只熊猫,本来已经吃过午饭,坐在门口休息。因为来了“领导”,饲养员又拖出一堆新鲜竹子,放在离门口几米远的一棵树下让他吃,大概是为了让“领导”们能够拍出更好看的照片。

至于另外那几只熊猫,他们的竹子都放在门外大约一米远的地方,不会更远。熊猫们坐卧在竹子旁边,吃完就进屋。几十平米的室外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只有老阿姨雪雪,吃完竹子后爬到室外圈舍高处的水池边,趴着喝了几口水,后来又在山坡上拔了几把草坪上的草吃了。大家都以为熊猫只吃竹子,其实他们偶尔也会吃吃别的草。我以前就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他们在草地上找灰灰菜吃。披着一身厚实的毛,显然他们不用担心灰灰菜会导致日光性皮炎。

跟成都大熊猫基地的住户相比,这些熊猫的生活单调又乏味。成都的科研人员为了提高熊猫的体能,让他们更适合繁殖,搞了很多花样。比如在竹竿上栓一根绳子,上面挂一个苹果,拿去“钓熊猫”,训练公熊猫用后腿站立,增强后腿肌肉的力量,这样他们交配时才不会因为脚力不济变成“快枪手”。

下午4点多,游人渐渐离开。我独自站在那只传说因为装瘸而圈粉无数的熊猫对面,看她静静地吃竹子。时不时地,她会停下攥在手里转动的竹叶,半张着嘴,留意倾听饲养员在室内发出的响声。有那么一刻,她面无表情地瞥了一眼站在玻璃墙外的我,一小块眼白从她小小的眼眶内闪过。

她快乐吗?她会不会像我一样向往野外自由自在的生活?

应该不会的吧。谁不喜欢饭来张口的日子呢?人是这样,熊猫想必也是如此。像“逃跑新娘”白雪那样逃离圈养生活的熊猫毕竟是少数(雪雪就是白雪逃跑后,被四川拿来赔偿给这边的)。

一个月后陪几个朋友再访基地,那些熊猫显得更加懒散了。这一次,我甚至都懒得掏出相机拍他们。我觉得自己比他们更像野生动物。

两次熊猫基地之旅之间的某一天,我发现自己的电脑又没法翻墙了。

今天特意重装了系统,上来刷个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