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夾縫中抵抗:從依法治國與司法抗爭的比較經驗看香港》封面

本人的第二本中文專著《在夾縫中抵抗:從依法治國與司法抗爭的比較經驗看香港》, 即將在2024年1月公開發售。以下是拙著的簡介:

過往的香港享有國際社會公認的司法獨立和法治,也是「香港故事」中香港成功的基石與港人自豪的來源。對外資來說,優秀公平的商法及民法、廉潔的法官、高效的司法機構等,已提供足夠誘因來此通商;對港人來說,法治、司法獨立的概念深植人心,彷彿擁有法律和法律制度,便足以保障人權與自由。然而,香港真的是個法治(rule of law)社會嗎?

其實,香港法治之建立,可說是英殖時期的政治手段:香港的法律制度移植自普通法與便於管制的殖民地法例,雖有司法獨立之外衣,卻不曾擁有真正的民主問責,對政權始終缺乏有效制衡,也為日後威權主義式的法治制度和文化鋪路。主權移交後,威權色彩更為鮮明,司法逐漸與政權融合,甚而為其所用,成為權力意志的延伸,種種狀況在二〇二〇年六月《港區國安法》通過後益發嚴峻,「四十七人案」、「《立場新聞》案」、「黎智英案」等國安大案即為例證。

本書作者黎恩灝從法律的根本概念入手,討論何為法治的真實意涵,以及威權體制如何利用「法治」、「依法治國」等概念遂行對於社會的全面控制。同時也透過南非、美國、巴勒斯坦和臺灣等地的經驗,比較各國的行動者與法律人,如何以法庭為戰場與威權體制進行司法抗爭,及其產生的得與失,希望能為仍在夾縫中頑抗的人們,開啟新的思考空間與行動可能。

名人推薦
  羅永生(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退休副教授)
  阿古智子(現代中國研究學者,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專文推薦

  李雪莉(《報導者》營運長&總主筆)
  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倉田徹(立教大學法學部教授)
  陳玉潔(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張潔平(媒體人)
  許菁芳(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博士、暨南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
  許仁碩(北海道大學媒體與傳播研究院助理教授)
  黃丞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共同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序)


  //黎恩灝的這部新著最為值得細續的,就是作者更為深入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歷史梳理和理論解釋,去解答為何香港原有的法治為何會如此脆弱,令致威權法治可以長驅直進的問題。更進一步的,雖然面對香港法治四面楚歌的困境,作者也不忘為讀者開拓縱深的歷史和環球視野,參照外地種種「司法抗爭」的經驗,為法治敗壞和理想失落的情勢下,提供坐困愁城之外的思考出路和精神鼓舞。//──羅永生(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退休副教授)

  //李柱銘、梁家傑、戴耀廷——香港過去幾十年的民主運動是由多位香港法律專家所領導的。現在,在《港區國安法》體制下,民主派已不能在街頭或議會中開展活動,而被監禁者可以「自由」發言的法庭則成為了最後的抗爭舞臺。本書透過與大量外國案例的比較,仔細探討繼承中英文化的香港司法的獨特性,並探討司法抗爭的可能性,成為了一本絕望中的希望之書。//──倉田 徹(立教大學法學部教授)

目錄

推薦序 羅永生
推薦序 阿古智子
前言

PART 1依法治國的神話
1 法律、法治與「依法治國」
2  「例外主義」下的法律體制與法律文化——二戰前德國的「雙重國家」

PART 2 香港的「威權法治」
3 由殖民到後殖民,香港「法治」體制的嬗變
4 後英殖司法系統的「安全化」——香港國安體制下的法律、法官與法庭
5 威權下的「司法獨立」,是美德還是煙幕?

PART 3 司法抗爭的啟示
 6 比較司法抗爭之一
——法庭的「超合作運動」
7 比較司法抗爭之二
——抗辯者的顛覆意志
8  香港的司法抗爭:從體制內到體制外
結語

何明修教授的專文推薦:〈從英式法治到中式以法治國:香港法律成為鎮壓異議人士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