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貼心的主辦單位,設計了可愛的拉票小海報。一定要來用一下的啊!

每個人在路上需要的東西都不同。十多年前開始在東南亞各地暴走的時候,我也是個遵奉「輕裝上路」的背包客,畢竟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以及太多要上上下下的樓梯、需要徒步橫越的泥巴路,拉著行李箱實屬不智。但背包能帶的東西很有限,也無法攜帶液體,如果要帶一些易碎物品回家也有困難,2018年的時候,我入手了人生第一個行李箱。

(投票去:數位遊牧提案|從菲律賓的濕涼山城開始,窺探世界史在北呂宋的流轉

要去北呂宋住上一季,需要解決的生存問題和東南亞其他國家差不多,以下是這次出發前準備的小道具們:

一、蚊帳

要說遇到最大的健康威脅是什麼,大概就是登革熱和瘧疾。2010年在柬埔寨的頭幾次長旅,我都被蚊子咬得非常慘,夜裏也被蚊子吵到無法成眠。但在台灣能買到的蚊帳種類很有限,一種是單人床大小的彈力框可收式蚊帳,訂購後收到,發現實在太大,無法收合成可以塞進背包的大小(也不可能塞進任何行李箱),而且也太重了;一種是幾片紗縫在一起的傳統蚊帳,需要吊掛。我都買來試試,也帶著傳統蚊帳出發,但東南亞地區的房屋天花板挑高比台灣高太多了,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可以吊掛的施力點。

我也試過帶蚊香,但很難帶著香皿上路。每次找香皿替代品都找得焦頭爛額,若是有空調的旅館,還要避開煙霧偵測器;若是在青旅與其他人共用房間,也不能點蚊香。

電蚊拍太大支沒辦法帶,雖然我最想帶的就是它。

所以這次出發前,我再一次焦慮地在網路上尋找蚊帳。很幸運,近年來市場上出現頭罩式蚊帳,收起來小小一個圓盤,希望這次上路能讓我好好睡覺。(有類似需要的朋友,用關鍵字搜尋就可以輕鬆找到)

圖片取自網店賣場。

二、防蚊霜

拜過去八年新南向政策所賜,台灣的東南亞新住民開設的雜貨店相當普遍。其中有一款必買商品「Soffell防蚊系列」,有噴霧狀的,也有乳霜狀的。乳霜狀的比較好用,而且連小黑蚊(臺灣鋏蠓)都可以預防。之前是為了進入小黑蚊熱區時購入,後來只要是去東南亞地區,我都會帶著。

(投票去:數位遊牧提案|從菲律賓的濕涼山城開始,窺探世界史在北呂宋的流轉

Soffell防蚊系列產品。(圖片取自官網)

三、折疊式檯燈

大部分的旅宿都沒有適合文書工作的檯燈。雖然每次訂房我都會特別去找有書桌和檯燈的房型,但光是書桌就已經很難找,檯燈更是可遇不可求。即使有,也往往是壞掉的,或亮度不足。幾年前我入手過一款行動電源式的LED摺疊燈,輕巧歸輕巧,但閃爍得很嚴重,不適合長時間工作用。

最近找到一款Ddigad折疊式檯燈,體積雖然不小,優點是亮度穩定,而且鋰電池可以很輕易的拆出來隨身上飛機,檯燈放在行李箱托運就好。拆掉鋰電池後,也可以用USB插電使用,沒有國際電源和插頭轉換的問題。

可拆式鋰電池在壽命耗盡後也方便回收,這種設計比電池不能拆的電子產品更環保。

折疊後和iphone 13 pro差不多大小,但厚度很厚。(圖片取自網店)

四、折疊式衣架

在熱帶地區長旅,一天大概要洗2-3次澡,也要換洗汗濕的衣服。我的情況是走出門大概15分鐘就大汗淋漓,只有在連續住三晚的時候才能委託旅館代洗,像是內衣褲、襪子這種一天要換兩套的頻率,等旅館洗就太慢了,不如自己手洗。但晾曬是個問題,收納也是個問題。如果衣櫥只有一根桿子、兩個衣架,衣櫥又髒兮兮的,也很難將乾淨的貼身衣物堆置在衣櫥中,只能塞在行李箱或背包裡,取用很不方便。

每次我在房內四處尋找可以吊掛的地方,都找得很厭世。這次又要出去很長時間,乾脆自備衣架算了。

(投票去:數位遊牧提案|從菲律賓的濕涼山城開始,窺探世界史在北呂宋的流轉

左:雙面衣物收納袋。右:折疊式衣架。

五、行李箱萬向輪矽膠套

因為疫情,行李箱放了幾年沒用,摸摸輪子感覺有初步風化的跡象。解封時聽到很多人的行李箱輪子都發生爆輪慘案,上一次出國時,我就用膠帶把輪子包起來。結果一拉上路膠帶就碎裂脫落,殘膠還沾了很多髒東西,撕不乾淨,只好再裹一層膠帶。而且,用膠帶讓我覺得很不環保。

後來發現有萬向輪矽膠保護套,就買來試試看吧。目前測試是可以順利推拉沒有問題,就不知道托運後會不會很容易脫落。

行李箱萬向輪矽膠套,一組八個。

六、翻譯機

買了兩種翻譯機,都是旺德出品。一種是掃瞄筆式的,讀文件資料用;一種是語音翻譯(快點翻譯機),貼在手機上連線APP使用。

為什麼需要翻譯機?在非英語系國家,你不能期待每個人都懂英文。事實上是:當地使用的英文和你所知道的英文是兩回事,而且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英文,說明指示也都是當地語文。我是個語障,辨讀英文頗吃力,更不可能每一種當地語言都懂。

它號稱能連線翻譯幾十種小語種,但實測結果是:只能勉強應付日常用語,不要太期待正確率。

(投票去:數位遊牧提案|從菲律賓的濕涼山城開始,窺探世界史在北呂宋的流轉

為了把快點翻譯機固定在手機上,大概花了我一個月的工夫去找出解決辦法,成果如圖。

這個產品原本的設計是多給了好幾張貼膠,讓人反覆撕除、替換用。我不喜歡這個作法,理由和前述的膠帶一樣。

那個翻譯機原本的設計是用背膠黏在手機上,但這樣MagSafe就廢了。試過幾種固定方式,最後找到最佳解:找個MagSafe的支架,把翻譯幾黏在支架上。有點脫褲子放屁,但沒辦法。

七、站立式收納包

之前介紹過了,請見 遊牧者計畫|行動方案1:桌面文具之站立式收納包

八、其他

還有其他哩哩叩叩的小東西,像是抹布、驅蚊片、防潮碳、矽膠摺疊杯(搭配Moon Cup消毒錠用)、S掛鈎、可拆式活頁筆記本⋯⋯,對旅行者的普適性偏低,大家有興趣了解的話再留言問我吧。

結語

這些小道具對於「負責任的數位遊牧」有什麼關係呢?

我落腳的住宿地多半比較原生態,沒有空調,也沒有紗窗。門戶洞開、潮濕炎熱的環境下,蚊蟲特別活躍。當然也可以選擇密閉式全日空調的旅館,但這樣太傷害環境,也傷害身體,可以的話盡量選擇不消耗資源的做法。

衣服要手洗也是,其實自己用清水洗一下就可以了,送洗會增加環境中化學污水的負擔。

自備檯燈就不用到處找適合工作的咖啡店,有些咖啡店使用紙杯,會增加當地的垃圾負擔。

用Moon Cup搭配布棉是我多年來的作法,避免使用對環境造成垃圾負擔的衛生棉。帶著矽膠摺疊杯和擦拭布,也方便如廁後洗滌。東南亞地區很多廁所只有一個坑、一桶水、一個水瓢,沒有垃圾桶。若不想用人家的水瓢,用自己的摺疊杯裝水也比較衛生。

「負責任的旅行(Responsible Tourism)」其實沒有什麼高文大義,從自身的微小習慣做起,節省用水、垃圾減量、少用空調、避免使用殺蟲劑,從這些地方開始,就已經走在「負責人旅人」的道路上。

*本文作者曾為Sustainable Travel Taiwan(STT)成員,通過GSTC永續旅遊準則培訓與認證,並期許自己持續在旅行生活中實踐永續與負責任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