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台兒莊自主撤退之經緯
【本章內容概要:本章澄清了一個問題,即1938年4月6-7日,日軍的台兒莊撤退,和第五戰區的所謂的戰略反攻之间並沒有因果關連。中國軍所謂的反攻,現在只留有紙上的命令文,不存在具體反擊,追擊戰鬥的實態。即瀨谷,坂本兩支隊的戰場撤退,並不是被中國軍反擊擊潰後的敗退,而是一個有計劃的自主行為。且在時間序列面日軍的撤退行動在先,而中國軍所谓的「反擊、大捷」紀錄居後。撤退中,兩支隊基本按計劃安全脫出,並沒有經歷戰鬥,也沒有出現過實質性損失。日軍撤退的原因有二,一是外部原因,即逐步明瞭的中國軍戰略面大包圍的優勢戰局,和局部(台兒莊防禦面)的頑強、有效的抵抗,使日軍認識到不可能在短期內攻克台兒莊,若不迅速撤退,戰略面將被數十倍優勢之敵全面包圍。二是內部原因,即日軍上級機關,在不瞭解前線戰況的背景下下達的缺乏合理性的坂本支隊「反轉沂州」命令。其僅對坂本支隊一方下達的戰場離脫命令和支隊的撤退準備行動,造成了前線瀨谷,坂本兩支隊間的相互猜疑,不信,破壞了戰鬥協力體制。最終被瀨谷支隊長利用為對抗上級命令,實行戰場自主離脫的藉口。】
9.1 有關「大捷」爭論的焦點
關於「台兒莊大捷的」真相,從當時擔任宣傳口負責人郭沫若(1892-1978)的口中也可得知「事實是敵人從台兒莊一帶做了戰略撤退,以便做全面性的進攻,而我們的‘軍師’們卻把它誇大起來,真真正正地做了‘擴大宣傳’」。此宣傳,開始於1938年4月6,日軍從台兒莊撤退前,唯一的大捷證據是4月6日15時,司令長官李宗仁下達的第三回全面總攻命令(未執行)。
宣傳開始時,台兒莊兩個戰場的戰鬥還在進行中,瀨谷支隊也未開始撤退。政治部第三廳,僅根據李宗仁的反攻命令,便提前報導了「截止於6日17時」,包括湯軍團(外線部隊)在內的中國軍全體反擊戰鬥的「大捷」成果。稱:
台兒莊正東東北及正北一帶村落之敵主力,被我圍攻,至六日晚,計內線各軍殲敵逾千,外線各軍殲敵達三千,兩晝一夜共殲敵四千餘人,俘虜無算,開抗戰以來未有之勝利[1]。
此處的「內線各軍」殲敵千人,擬定的是正面戰場的孫連仲部,「外線各軍」殲敵三千,擬定的是攻入正面戰場的湯軍團戰績。可是如前章所述,實際上在4月6日戰鬥中,湯軍團根本未能按計劃到達台兒莊正面實施反擊。由於湯軍團不在,6日的反擊戰本身也並未能實施。正面戰場呈現出臺兒莊開戰以來最安穩狀態,使日軍可以從容準備撤退。之所以此離奇的宣傳內容之後未露馬腳,並和7日晝間的「台兒莊大捷」報導連成一體的理由,像前述郭沫若所寫的那樣,「事實是敵人從台兒莊一帶做了戰略撤退」。即發生在4月6日夜間的瀨谷支隊自主撤退,使第三廳的「擴大宣傳」內容,部分變成了「事實」。
可以說日軍作戰失利後撤出台兒莊,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另一面,中國軍的「反攻」實態也並不存在。迄今所知的反擊戰果都是宣傳數字,內容並不真實,也沒有任何歷史證據。
本章及下章的執筆目的,即是對引起此歷史爭論的雙方史料,證據等進行對比考證。重點是對日軍瀨谷支隊,坂本支隊的撤退原因和撤退実態的解明。以圖澄清:
一、日軍的台兒莊撤退,到底是否是有計劃,有準備的軍事行動。
二、撤退的実態到底是在敵方反擊之下的潰敗,還是有秩序,有組織的戰場離脫行為。
使用的史料,主要是前述台兒莊敗北論爭中也出現過的瀨谷支隊的兩個台兒莊戰鬥詳報,及詳細記錄了撤退前後各部隊之間交信以及行動經緯的一組《台兒莊「反轉」關係電報》(台児荘反転関係電報綴)。通過對這些原始資料的分析,解明兩位支隊長對各種上級命令的反應,行動部署,戰鬥過程及兩者間發生的相互不信,猜疑等不協調的內面,以到達解明日軍台兒莊撤退真相之目的。
《台兒莊「反轉」關係電報》是防衛研究所戰史室藏的一宗貴重資料,共25件。
圖表9-1 『台児荘反転関係電報綴』封面(JACAR:C11111465800,242頁)
內容是瀨谷,坂本兩支隊間,或與上級師團、軍之間的電報往來。由於戰場記錄的字跡潦草不清,解讀困難,此重要史料至今幾乎沒有人利用。連後來的資料編輯者,都搞不清電報內容的編排順序。筆者在台兒莊戰役的研究過程中對此資料進行了全面詳細的解讀,使其成為澄清日軍撤退內幕的一手決定性史料。
9.2. 反轉沂州命令的背景
坂本支隊主力(步兵五大隊,炮兵兩大隊,約6,000人)3月29日夜奉命中止攻擊臨沂赴台兒莊戰場支援。經3月31日,4月1日兩天與湯恩伯軍團主力在蘭陵鎮附近的初戰後,4月2日南下進入台兒莊東部地區戰場,3日展開對運河線中國軍主陣地的攻擊。在此戰場的中國軍是湯軍團主力約73,000人。兵員,武器兩面均佔絕對優勢。為此,坂本支隊的攻擊任務僅持續了一日(4月3日)即轉入全面對峙,防禦態勢。之後至撤退前一直陷入中國軍三面包圍的苦戰中。且其周圍形勢在敵方的壓迫,包圍下日益險惡。儘管如此,不瞭解戰場事態的上級第五師團參謀部,誤認為坂本支隊方面作戰順利進行[3]◆,於4月5日午後2時,下達了如下轉進命令。
三月三十日以來,貴支隊神速果敢之作戰行動取得甚大效果,使第十師團方面壓力得以緩解。本部對此功績深表敬意。望支隊在迅速擊滅當面之敵後,「反轉」沂州方面作戰,一路掃蕩殘敵先向朱陳方向前進,到達朱陳後,鈴木,中村兩部隊將複歸進入貴官指揮下[4]◆(鈴木,中村部隊為臨沂在留部隊)
此電即至今可掌握的,最早敦促坂本支隊長反轉沂州作戰的師團命令。可以說並不是有細節的部署,而是一個今後行動的方針指示。具體的反轉時間,行動部署等,都委託給坂本支隊長本人自主決定。值得注目的是,此撤退指示,發生在坂本支隊正式退出戰場(所謂國軍反擊的台兒莊大捷)的54小時前。即可確認日軍的撤退(轉進)指示,先於中國軍的台兒莊「反擊」行動。
由於坂本支隊的沂州攻略任務並沒有完成,所以救援台兒莊後返回沂州作戰,也是一個赴援台兒莊作戰計劃中的既定環節。如4月2日,坂本支隊剛進入台兒莊東戰場當天,第二軍參謀長給第五師團參謀長的電報指示中即有如下意見:
軍方意見認為,坂本支隊與瀨谷支隊協力,佔領、攻克台兒莊及其東南方運河線及禹王山付近後,根據戰況應指導該支隊返回沂州作戰,並一路掃蕩台兒莊,沂州道路方面之殘敵(同《台児荘反転関係電報綴》,245頁)。
在此也可見第二軍對坂本支隊所期待的作戰效果並不在台兒莊正面,而在攻擊台兒莊東南方的運河線和東南山地(禹王山,胡山)的敵後方陣地,打擊敵側背。軍方,師團方面本以為坂本支隊會迅速完成此側擊任務,所以該支隊剛進入戰鬥不久,已開始計劃其反轉沂州的行動。4月4日1545,第五師團參謀長對坂本支隊長發信(板參甲第二〇八號)要求支隊長立即報告「支隊從現在地及向沂州方面反轉的可能時間,及掌握2SA,LPW的時刻」。此內容可以說也是一個反轉沂州的提前部署。
2SA是部隊代號,指此時配屬給瀨谷支隊使用中的野戰重炮兵第二聯隊一部(一大隊炮兵及聯隊段列(彈藥隊)半部,共4年式15榴12門),LPW是獨立輕裝甲車中隊的代號,此時前線僅有的兩個中隊(第十中隊3月27日到達台兒莊,第十二中隊,3月30日到達台兒莊),都被配屬給瀨谷支隊長指揮。可見軍方此時(4月4日)已承認將部分瀨谷支隊方面的重武器(野戰重炮兵一大隊,輕裝甲車一中隊),轉屬給坂本支隊繼續攻擊臨沂城時使用,計劃在坂本支隊反轉時一同返回沂州。此段電報內容,即是詢問部隊反轉可能時機,及重武器可轉屬的時間。
由此可見第五師團方面從東部戰場戰鬥剛開始不久的4月4日,已在部署其部反轉之後的行動。所以5日14時,師團發出的反轉指示(命令)並不是一個偶然決定,而是既定方針。問題在軍方,師團方面都過分樂觀地估計了坂本支隊的戰鬥效果,在不適時的時刻發出了這一道命令。
4月5日,第五師團參謀長對坂本支隊長傳達反轉命令後約兩小時,1620,對上級第二軍發出「板參乙第三三七號」電報,報告了對坂本支隊作出的反轉指示內容:
坂本支隊在迅速擊滅當面之敵後,計劃經向城,朱陳反轉沂州。一路掃蕩殘敵,後複歸沂州攻略[5]◆。
師團為什麼在沒有確認實際戰果的時刻,催促坂本支隊反轉沂州?除了完成攻陷臨沂城的原使命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即命令文中出現的,歸途中掃蕩「向城,朱陳」之敵。
向城位於臨沂西南,臨沂,蘭陵鎮,台兒莊道路中間,是此時坂本支隊後方補給線上的重要據點,有步兵一大隊(步21第一大隊)守備。4日,被湯軍團關麟征部(25D)包圍。朱陳則在臨沂城南羅莊附近,張自忠第五十九軍後方。攻入此地的步42第三大隊,5日也被張自忠第軍第一八〇師包圍。坂本支隊的戰鬥力共步兵6大隊。除用於台兒莊東戰場的4大隊外,剩餘的兩大隊在向城(4月4日),朱陳(4月5日)兩地陷入佔絕對優勢的中國軍包圍。此時坂本支隊本身(本部在臨沂西北義堂集),早已無任何可能出動救援的機動兵力。所以只能抽調台兒莊作戰部隊(坂本支隊)解圍。
有關向城的中國軍圍城細節,本書中第七章(《湯軍團與台兒莊東部戰場——金莊,向城附近的戰鬥》)中有詳細考證,在此不再贅言。向城被圍,意味著坂本支隊的後方補給線被敵方截斷。其結果直接影響到坂本支隊在台兒莊附近戰鬥的物資補充。4月4日以後,由於向城被圍,台兒莊作戰中坂本支隊的糧秣,彈藥補給斷絕,只能臨時借助第十師團瀨谷支隊方面的物資補給站接濟。且向城內的被圍者中,還有246名急待回送臨沂治療的傷兵。可見救援向城任務之緊迫。
另一處發生危機的朱陳,位置於臨沂南羅莊附近,也是一個用兵要地。坂本支隊南下後,在義堂集監視臨沂之敵的步42第三大隊(鈴木茂一郎)一部,為了作攻擊臨沂準備,4月5日奉命佔領此地。佔領雖然成功,立即被從臨沂來援之敵主力(張自忠軍第180D)包圍。此狀況之後持續了兩週以上,直至4月20日,沂州戰鬥結束(攻略)後,才被步42第二大隊救出[6]◆。
如此,4月4日以後新出現的向城,朱陳兩地的危機,也是第五師團敦促坂本支隊反轉沂州的重要理由之一。
Ø [1] 《申報》漢口,1938年4月7日。
Ø [2] 拙论「日本軍の戦史記録と台児庄敗北論」、『岡山大学文学部紀要』63号、2015年7月。
Ø [3] 前出『支那事変陸軍作戦〈2〉昭和十四年一月まで』、37頁。
Ø [4]「板参甲第二〇七号」、JACAR:C11111465800,台児荘反転関係電報綴、256頁。
Ø [5]「板参乙第三三七号」、前出「台児荘反転関係電報綴」、JACAR:C11111465800,247頁。此電接收日期標為4月6日,從坂本支隊的轉進部署分析,應是 4月5日的筆誤。
Ø [6] 朱陳之戰的詳細情況,可參考岩川順一『実録、萬里の長城攻防秘話』,近代文芸社)114-1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