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來源:拍攝自科博館想入啡啡-細說咖啡特展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富,牧羊人把此事告訴當地穆斯林修道院的住持,住持決定親自試試這種果實的效力,就將漿果煮沸飲用,發現確實有振奮精神的效果,於是將這種飲品分給其他神職人員,此後,在晚間的宗教儀式中保持清醒便容易許多。

爾後,咖啡這種飲品廣為流傳,漸漸地在社區裡流行,不再是宗教專用的飲品了。

「最早的紀錄」可追溯至:10世紀,一位在波斯的醫師名為拉齊(兼科學家、哲學家、天文學家),在他的紀錄裡提到咖啡一詞bumchum,由此可推測,咖啡在當時也曾被用於醫藥。但部分人認為該詞並非咖啡之意,而是指一種植物的根。

早期的咖啡煮法有以下幾種:

  1. 熬煮咖啡果實的果殼和果肉

  2. 熬煮咖啡豆

  3. 煮咖啡葉(較常見於醫用)

*將咖啡去果肉烘焙後再沖煮是後來(約13世紀)加入的步驟

咖啡傳入歐洲

咖啡的知識最早是由中東地區(黎凡特)的旅人所傳入歐洲,接著於1615年由威尼斯商人將咖啡帶到歐洲(補充1),當時在開羅已有2~3千間咖啡館,販售由咖啡漿果製成的甜點和加糖修正苦味的咖啡。17~18世紀咖啡館在義大利以遍地開花,其中有名的是弗洛里安花神咖啡館。

雖然今天咖啡是家喻戶曉的飲品,但當時其實受到不少來自宗教和政治的打壓。

咖啡的貿易

時值歐洲大航海時代,荷蘭東印度公司憑藉著與東方帝國(阿拉伯)和威尼斯人的商業往來,在當時佔領了全球的咖啡市場,他們在殖民地種植咖啡樹,例如:於爪哇建立第一座咖啡耕種實驗農園,並於1711年將首批咖啡豆運送到阿姆斯特丹進行拍賣,讓爪哇咖啡成為當時的流行,荷蘭人也成為種植咖啡的先驅。

用盤子喝咖啡

把咖啡倒到盤子裡喝最早是為了冷卻。當時的歐洲製瓷技術不發達,無法製作輕薄優雅的咖啡杯,而進口的中國瓷器都是沒有把手的,拿起來超燙,所以只好先倒到盤子再喝。

時至今日,歐洲地區部分老一輩人仍習慣用盤子喝咖啡。

來源: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713319

咖啡傳入北美

咖啡、茶葉、巧克力皆是在17世紀後半引進北美,當時英屬東印度公司在英國推廣茶葉有成,所以也想在北美宣傳,卻因為印花稅法,讓茶葉賦稅過重,還發生1773年波士頓茶黨事件,於是咖啡成為北美地區的主要飲品。英國茶文化、美國咖啡文化影響至今。

補充:

1.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可可於1528年由西班牙人引進歐洲;茶葉於1610年由荷蘭人引進歐洲;咖於1615年由威尼斯商人引進歐洲。

資料來源:

  1. 書本《關於咖啡的一切》

  2. 科博館想入啡啡特展

  3. 網路查詢

  4. 個人在咖啡廳工作的零碎經驗

文章可用於非商業用途之分享或引用,需標註作者與網址,禁止商業用途與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