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電影薪火

文|嚴尚民

由美國亞馬遜 Prime Video 串流平台和妮歌潔曼(Nicole Kidman)的公司 Blossom Films 聯手製作,電影《別告訴她》(The Farewell)的導演、金球獎得主王子逸(Lulu Wang)導演編劇的六集短篇劇《Expats》(在維基百科找到的譯名頗幽默,直接翻為《外籍人士》)不論在拍製和上線,都引起了風波。先有荷里活巨星在香港人心惶惶的肺炎時期、被隔離政策弄得無所適從之際,被傳媒發現受到政府優待,豁免一星期自費隔離,大搖大擺行街 Shopping 和拍攝,激起民憤;後有在平台發佈首條預告片後,因為(似乎)牽涉到 2014 年的雨傘運動口號,隨即惹起紛紛議論;到近來一月尾,劇集正式見街,香港地區的觀眾卻因平台自我審查 / 不可抗力因素,而無緣一睹大作,又刺激了香港人的神經。

然而,劇集本身是否如大眾所期,大膽同時緊貼時事脈搏,又能否捕捉香港地區的社群和地貌獨特性?觀乎頭兩集的表現,對香港觀眾來說,有點期望落差。不,它絕對不是那種蘇絲黃、紅帆船、斗笠漁夫帽和矇豬眼刻板亞洲人形象的九流劇,不過香港人最期待的畫面,終究沒有出現。但是,更值得思考的,是創作者落筆和拍攝時的本位問題。如果當初《Expats》的目標觀眾就是香港人以外的外籍人士,要怪她離地,怪她避重就輕,倒不如怪自己痴心錯付。打開電視 App 一撳,發覺劇集不支援本地區播放——聽落諷刺,但身在香港的你,俾人殺雞取卵,first time?

平心而論,《Expats》仗著龐大製作費、舉著荷里活製作的旗號,確實展示了部分前所未有的香港景觀。銅鑼灣崇光對出十字路口、西環唐樓、大坑祥勝茶餐廳、美孚新邨、樂華北邨同旺角女人街等,香港觀眾大多不陌生,但如薄扶林豪宅碧麗軒(戲中的家庭主場景 Manors)、小朋友返學的英基山頂小學、妮歌潔曼飾演的 Margaret 和王君馨飾演的活動統籌開會的美利酒店餐廳、Margaret 老公 Clarke 生日派對的半島酒店總統套房,以及聽聞稍後會出現的香港國際機場禁區和已結業的美都茶餐廳等,即使「電影朝聖 Gary」未來想帶團重遊景點,亦未必能如願以償。後面提及的幾個場景,本地小本電影不可能負擔得起,大成本合拍片在國內可有更多選擇,所以難得有團隊把平日閒人免進的「離地」地域剖開,讓人管中窺豹,未嘗不是一件美事。

而事實上看罷兩集,最大的感覺,就是攝影部門相對出色,把上述場景的特色準確展現。西班牙裔攝影師 Anna Franquesa-Solano 對攝錄香港稠密複雜的建築群細心經營,帶點 anachronistic 味道的街道和僅餘丁點的前殖民地色彩建築,都被她的鏡頭一一捕捉,再透過剪接組合,突顯了香港獨有的地理脈絡——Margaret 在首集回到心靈避難所浸浴一場印象猶深(正是網絡上遭人垢病唐樓內有浴缸一場)。攝影先透過中空平台從低角度見後景美孚新邨,Margart 沿橢圓平台道路橫過,再經大閘入屋;從後景幾架的士前進中的馬路,橫移見室內的女主角沫入水中浸泡——透過攝影師寥寥幾個鏡頭,已帶出了地形的繁雜,更重要的是訴說了 Margaret 的內心狀態——即使困難,她亦渴望遠離煩囂的片刻寧靜。

相對之下,電影的劇本和導演就表現平平了。妮歌潔曼的霸氣式演釋,完全把原著小說 Margaret 的脆弱破壞,總是少了點層次感,導演壓不下她,責無旁貸。編劇方面,即使原著小說《The Expatriates》的作者 Janice Y. K. Lee 出任顧問監製及兼任編劇,但躍然紙上的文字卻沒有在化成影像時得到昇華,反而令一場戲的目的、或演員的表現變得模糊。特別是在第一集,一個懸念緊接另一個,謎團多得令看者失去追看的興趣。小說本來有個特別有趣的主題,透過 Mercy(Ji-young Yoo 飾演的另一女主角)的角度提出:人們往往關心意外中的受害者,但施害者的後續,卻絕少得到關心。導演選擇以《人生交叉剔》(Magnolia)式開場讀白,配合一堆硬照和 Mercy 直視觀眾嘗試帶出此主題,卻不如小說內透過 Mercy 直述般有效。至於電影對香港過去社會事件的描寫,只能說在頭兩集,乏善可陳,更遑論準不準確了。

其實《The Expatriates》的可看性頗高,作者於香港土生土長後才移美留學再發展,對香港的多面性描述,實在豐富——如何在百佳掃貨、在實惠買平傢俬、在士紳化的上環租平樓等,如非「香港人」,絕不可能寫出此細節。不過作者始終是中上產家庭出身、長居港島、讀國際學校和同學均來自豪門,作品注定難以引起香港大眾的共鳴。再加上,導演改編時硬要為想像中的香港加鹽加醋,愈落力卻愈見畫蛇添足。第二集行「夜繽紛」女人街夜市一場,便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表表者。你想看到一個不再存在的香港,但《Expats》偏偏拍出了一個不曾存在的香港。但對我哋唔 work 啫,又代唔代表對西方世界唔 work?君不見杜琪峯的電影也是經常上一秒觀塘,下一秒尖沙咀嗎?老外還不是照單全收。

《Expats》是可一看的,但絕對不能深究,特別是香港觀眾。引前港大學者 Ackbar Abbas 的小書《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中關於香港影像的一句話為本文作結——「Nostalgic image of old Hong Kong, not the return of the past memory, but the return of the memory of the past.」你想回望過去的香港,只能往心深處探視了。


電影薪火網站
電影薪火Instagram
電影薪火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