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與民眾黨在2024大選中的「斬獲」,包括369萬票總統票、304萬政黨票,造成泛本土派選民對未來的焦慮。從柯文哲過往言行,可以知道此人沒有保護台灣的意識,從民眾黨的整體構成,則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專門回收投機人物的分贓政黨。於是我們會問,這樣的人與黨,為何能夠贏得約20%台灣民眾的信任?

The post 【蕭良嶼】年輕人也討厭柯文哲,但他們不說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

柯文哲與民眾黨在 2024 大選中的「斬獲」,包括 369 萬票總統票、304 萬政黨票,造成泛本土派選民對未來的焦慮。從柯文哲過往言行,可以知道此人沒有保護台灣的意識,從民眾黨的整體構成,則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專門回收投機人物的分贓政黨。

於是我們會問,這樣的人與黨,為何能夠贏得約 20% 台灣民眾的信任?

這是個複雜的問題,過去,我們可以理解,選民若有意識的投給民進黨或國民黨,主要的理由是在於對中國的態度不同。但由於柯文哲對中國的態度就跟他阿公的死法一樣是「反反覆覆」、「前言不對後語」,因此我們無法輕易直觀的判斷,到底投柯的選民在想什麼。

年輕人痛恨柯文哲的也很多,但他們不說

感謝有新興社群平台 Threads 的興起,讓我們得以看見已經僵化、分層化、隧道視野化的社群媒體論域之外,究竟「年輕人」在想些什麼。在此處把年輕人加上引號,是因為「年輕人等於投柯」的看法並不正確。

自柯文哲崛起之後,台灣原本的各大社群平台開始變成「無法好好討論」事情的空間。今年一月,高雄出身的七年級知名文學作家林達陽在臉書上說:

「先不用還什麼國家,先把批踢踢還給我就好了謝謝……」

在這演變時間長達十年的社群極化過程中,最明顯有感的應該是批踢踢已經不再是過去能夠發起「萬人凱道送仲丘」的地方,而變成了「柯粉大本營」。當然,我並不是在指控民眾黨或者柯文哲真的有意識的引發了這個現象,因為與此同時,台灣原生平台噗浪也往反方向高速極化,往徹底台派(或者可以說是泛英派)女性主義前進,這一切變化存在著一些時間點上的偶然,以及社群網站受眾「老化、限縮化」的必然。

在選前就已經有穩定用戶的新型社群平台 Threads(台灣用戶稱之為「脆」或「串」),在2024大選之後更有一批台派用戶湧入該平台
圖/Trusted Reviews

而原本在台灣擁有更大使用者基數,可以打破社交泡泡的跨國社群網站 Meta,則在加速營利與避免法律衝突的考量下,透過演算法,確保大家都只關在自己的同溫層裡。只要大家看不到不同的意見,就沒有糾紛。X(推特)本來台灣的使用者就偏少,而且通常是用來看外國訊息,近年又慘被馬斯克收購,更是引發一波出走潮。

這些出走的去向,流入了 Meta 旗下的新社群平台 Threads,這裡「暫時還」沒有廣告跟太嚴重的演算法操作,而且與 IG 連動,輕易可以帶入很多非政治狂熱的一般使用者。而選前倒數一個月,原本走溫馨、搞笑、電波(用老人的話講,就是「無厘頭」)路線為主 Threads 生態否變,忽然變成「反柯年輕人」大肆出櫃的園地,而這項改變,竟讓原本活躍用戶不算太多的 Threads 徹底翻身,成為年輕人得以辯論政治觀點的地方。

「Threads上的我、IG上的我、FB上的我」

下面這是一張 Threads 用戶做的圖片,這位用戶是 20~30 歲的一般年輕女性,非政治工作者,也非政治類網紅。

圖/Threads

我們若先不討論該用戶的個人政黨傾向,這張圖其實點出了一些年輕人在面對政治討論時的狀況:FB 某方面來說與推特、噗浪不同,是「熟人網絡」,上面有你的親戚、同學、朋友、(運氣不好的話還有)上司活動,當你的意見在「熟人網絡」中是相對弱勢時,甚或你就只是不想讓其他生活中認識的人知道你的看法時,年輕人在 FB 就不會說話(甚至,乾脆就不想使用了)。

當出現一個「生人網絡」,我們可以彼此都不認識,但純粹「以文字為主的貼文」交流看法時,才能看見某些世代群體的全貌。

在 Threads 這個「生人網路」,我們看到數以萬計的年輕人全力對戰柯粉,儘管其中也有本來就是本土陣營政治 KOL 的帳號進駐,但影響力相對沒有大量素人帳號那麼全面、廣泛而且滴水不漏。

更重要的是,Threads 事實上也讓其他年齡層使用者第一次看到「年輕柯粉的真實正常生態」,他們也會彼此打氣、加油,並且訴說自己為什麼對柯文哲有所期待 —— 意外的,他們真的「不覺得」柯文哲會賣台,也真的「不覺得」柯文哲的施政跟人品都很糟,更有甚者,這些活生生的年輕柯粉,意外的其實也絕大多數認為台灣是主權國家,只是他們「真的不覺得柯文哲會讓台灣走向毀滅」。

獨派沒有輸,但如果不面對變局,就可能真的會

因此,這次選舉結果,無論是政黨票、總統票,我都不認為這代表了「獨派的失敗」。反而是傳統獨派面對時代變局,重整對年輕世代的說服論述,從此浴火重生的契機。

去年我上《報呱全世界》Podcast 時,提到一個十分不解的狀況:「在 FB 上觀察到有年輕男性柯粉,個人頁面寫著『台灣獨立』,而且不是假帳號。」當時我只有說,對此感到非常困惑,為什麼支持台獨的年輕人會覺得柯文哲是選項呢?

有相當大比例的柯文哲支持者是年輕人,這裡面有統派、有獨派,可能嗎?為什麼?
圖/台灣民眾黨粉專

現在的我,已經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柯文哲確實遊走在「中間路線」,利用一般人對政治事件記憶力短暫的特點,以一個「反體制英雄」的姿態,去收割了對社會現狀不滿的人,而這些人對於台灣的觀點,出發點雖不算是壞的,譬如要正義、要改革,但就結論而言則是不好的選擇。

十年前我曾問過身邊的人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只看到從泛藍家庭出身的人,長大變成支持泛綠,卻幾乎看不到相反的例子?難道假以時日,整個台灣就都會變綠了嗎?但從 2024 大選的網路田野觀察,我真正看到了無數「泛綠家庭出身,拒絕父母的勸告(有時候幾乎是情勒),投給柯文哲」的年輕人,他們彼此打氣,說「就要做自己、要勇敢」。

幾乎可以說,民眾黨「小草運動」雖然是抄襲「民主小草」,而且內容乏善可陳,但卻不能說參與其中的孩子沒有想要追求的價值。

怎可能同時支持苗博雅跟柯文哲?就是可能

政治學者王宏恩從 2024 大選總統票的量化分析中提出一個警訊:

「假如一個鄉鎮有越多人租屋、有越多人當初幫忙進行(苗博雅的)同婚公投連署的話,這一類的選區這一次賴清德就掉更多票、柯文哲就得更多票。」

這段話意味著什麼呢?就是有相當多離鄉背井工作、支持進步價值的年輕人,在上次選擇了蔡英文,而在這次選擇了柯文哲。讓人驚悚的是,這正是柯陣營選前故意竄改維基百科,把同婚功勞從尤美女等人那裏奪走的原因。

王宏恩同時也提到,包含賴清德總統票、泛本土陣營政黨票在內,流失的選票主要就是「年輕都市選民」。這些選民「住在都市,資訊接收以網路為主,無法被傳統面對面動員的方式接觸到,而意見或發聲方式也往往是透過網路」。

一個個渴望進步社會的年輕人,把票投給了「同婚公投廢票」、「北市社宅興建不及格」的柯文哲,這種資訊的不對等操弄,是台灣社會最大的諷刺與悲劇。

在這同時,我必須提醒大家一件事,年輕世代投給柯文哲,確實有不小部分是因為期待社會變革,但超過四十歲以上投給柯文哲,通常就只是出自於對本土意識的不認同,但又自認高貴不肯投侯友宜而已。

當然,柯文哲可以操弄一時,不能操弄一世。我完全不認為 2028 年他還會剩下多少政治資本可以博奕,至於一群山賊窩般的民眾黨,能夠撐到何時也是個問題。但真正的警訊在於,如果我們要獨立建國,我們該如何說服這些比起關注中國因素,更期待進步價值的族群?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來個地獄梗,說「只要中國打過來,大家就會醒了」。但我們說要獨立建國的原因,不就是希望真正的保護台灣的兩千三百萬人,讓大家活得自由、平等、有尊嚴嗎?因此,我們不該期待這塊土地上的人透過切身受害來覺醒,而是我們要向那些誤信柯文哲的年輕人證明,真正公平、美好的社會是什麼樣子。

給人們一個愛上的理由

柯文哲陣營最近放出不負責任的謠言,說只要 20~39 歲年輕人都出來投他,選舉結果就會不同。但馬上有人開始認真計算,先不論事實證明 20~39 歲年輕人「並非」一面倒的支持柯文哲,就算把年輕人的投票率催到百分之一百,他也不會上。

現在對於選後的反省,經常陷入「一股腦開始檢討為什麼年輕人喜歡柯文哲」的思考陷阱之中,而且動不動就簡單歸因於「政治娛樂化」。首先,比起疑問年輕人幹嘛投柯,民眾黨不分區中有許忠信跟陳昭姿這兩位原本的獨派知名人物,反而更讓人錯愕,這些人有社會歷練、有人生經驗,總不是被騙去的吧?

2024總統大選投票截止,大批民眾陸續聚集在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的新莊競選總部,不少支持者拿著旗幟揮舞,並等待開票結果
圖/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其次,如果政治娛樂化這麼容易就能複製成功模式,怎麼大家不全都去做?再者,政治娛樂化又到底有什麼不好?生在中國旁邊已經這麼倒楣,從生活中找點樂子為何也要被檢討?

問題並不在於政治娛樂化,而是在於「連政治娛樂化都做不到」卻還批評「政治不該娛樂化」的傲慢心態。現代已進入「大眾社會」,這意思就是傳播的「方式」跟「內容」都很重要,理念當然從來都有票,但人們要先「喜歡你」、「認識你」、「覺得自己跟你有關連」,才會管你的理念好不好。

全世界大型歌唱選秀節目觀眾票選的得主,通常都不是那場比賽中唱功第一的,因為大家不會想投票給唱功跟錄音室一樣好的機器人,而會投給一個有故事、有人性的選手。政治也是一樣的,就算有再好的理念,都要給對方一個愛上你的理由。因為,理念從來都是可被替代、可被複製的,但喜愛、共鳴卻不是。

The post 【蕭良嶼】年輕人也討厭柯文哲,但他們不說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