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娥眉參天,豐頰光華
甲辰,仲夏。
垂柳樹影,倒映出碧綠湖光的悠然寧適。
天真學子的嘻鬧笑聲,讓孤寂許久的千載古廟霎時充滿了盎然生機。一探究竟,原來是中學歷史課的戶外教學。未達束髮及笄,臉上或許還帶些稚氣的脫俗,嘰嘰喳喳,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無邪開懷地比劃著牆上的字畫與塑像……
還有,那「不可說」的字碑……
是至高誑語的啞謎?是天機不可洩漏?還是「如夢幻泡影」的無相?
(還記得夢裡嬌羞的五品才人嗎?)
「少忽悠了,一切示相都只是無常吧?」
伴隨斜長的日影醒來,點根菸,痛快深吸了一口……
乾咳聲,證明了自己不存於飄然虛無的夢裡。女人走到車外,焰紅雙色烤漆的Lamborghini Urus S,666匹的至尊傲氣,群芳爭艷裡的獨樹一格,是剽悍坐騎,也是身分象徵。
「媚兒」,一臉大鬍子的領事官總習慣在干邑一飲而盡後這樣喚她,白色的頭巾更不懷好意地四處擺動著,內心尋求得以一親芳澤的機會。
放肆!蠻夷休得無禮!
一直以來,(張)易之的眼神總會示意著她,對方已踏過犯上的紅線。身著挺拔西裝如他,為主公赴湯蹈火早是家常便飯。但到底是割捨不下的眷戀?或無間無垠的輪迴?女人對所謂的「回憶」二字,似乎不若尋常凡人般清晰。華堂上的雕梁畫棟,鶯燕呢喃的笙箏高歌,是似曾相識?還是……
隱約知悉,有人如此形容她:
娥眉聳參天,豐頰滿光華。
乙巳,驚蟄。
中國北宋一朝的政治人物裡,魯氏直言其為「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
而近代神州,被譽為是「國母」的宋慶齡女士,卻評論道:「『她』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難看出『她』也是個好妻子。」,
可當我悄悄打開中學《歷史》課本,裡頭則又寫著:「掌政時的『她』,實行酷吏與告密制度,並且積極改革科舉制度」。
甲申,立春
日月當空,舉世無二。武曌(624-705)。
毫無懸念,西元七世紀九零年代遠東暨文明世界的霸主,貴為中國建制派所稱「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唯一一位贏得普世治權的女性皇帝,武曌隻手打破了儒教「男尊女卑」的高牆,除自立「武周」一朝,更登上皇位近十四載半,母儀天下。
自「美冠六宮粉黛,身繫三千寵愛」的絕世風華,或者是「大唐江山,在三代之後,將會易主,為一女子所篡。」的鐵口直斷,從唐太宗李世民賜號「武媚」,直到唐睿宗李旦奉上的「聖母神皇」之稱,武曌的統馭跟治世,就「崇尚」男性沙豬主義的道統來說,自晚唐以降,她始終都是史學家長期批判的爭議人物……即使她已於「神龍政變」(革命)後因身旁男寵遭弒被迫還(退)位,禪讓其兒唐中宗李顯,成為絕無僅有的「女性太上皇」。
在某些人的大腦迴圈,
生理雄性 = 唯一領導幹部 > 生理雌性 = 歡喜做、甘願受
請留意,這是一道被植入歷史長達數千年的公式,過去、現代,(未來?),儼然成為無形的枷鎖,就算在今天,人類已經完成登月任務,可「穿裙子」的能否成為優秀的三軍統帥?依舊是茶餘飯後爭論的議題之一。
「(唐高宗,當時還是太子)李治見武才人(武則天)並『悅』之」(原文:因入侍,悅之。)……是的,如《唐會要.卷三》所敘,年方二十出頭,供太子所「悅」的武曌,能夠從卑賤的宮內女性地位一步步坐上龍椅、統御江山,勢必遭到不少「雄性」史書作者(包括司馬光等)予以最嚴厲的抨擊,甚至連「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之類的負評竟然都曾書寫在文人的筆下,雖然有些客觀者尚譽武氏一朝為「貞觀遺風」,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就是不肯買帳!女流之輩,難登大堂!(跺腳!)
可吾等若願意拋開成見,回歸客觀的史實軌跡,武曌在朝時的大破大立,一方面全力打擊舊有權貴派閥,消除既得利益者世族,讓胡、漢混血的「關隴集團」終止長達一個世紀的把持朝政外,另一方面更唯才是用,以科舉考試的策問(也就是考申論題、作文)優劣為取賢標準,不再仰賴過往的家族舉薦,徹底促成並翻轉國內行政人員與官僚階層的流動性與變革。
此外,著書勸農的她,當時也積極發展庶民經濟,藉由監督地方官吏,維持農業產能與手工業成品的持續進步,讓全唐(含武周王國)總戶口數逐年穩定成長,且相較於同時期歐洲人正畏懼「白衣大食」(阿拉伯奧瑪雅王朝 / Umayyad Caliphate)連年的向外擴張,在武曌的治理下,沒有爭議地,她確實讓中土人民安居樂業,「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然也。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開經偈〉
再者,筆墨一流的武曌,也是國內各項藝文活動的愛好者與支持者。在倡導全民為文與支持繪畫、雕塑等活動下,唐(武周)王國的文采興盛不在話下,「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風氣薰陶,百姓智識水平提高,她執政的功勞亦是絕對不能被刻意忽視的。
但換個角度,
被後朝文士或史官給異族化、妖魔化與淫亂化的武曌,當時也真的為求鞏固領導中心而嗜殺成癮,就連李氏親族和貼身幕僚也不輕放。期間她又大力任用酷吏以興告密,不只國家無條件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給告密者,更默許官員們使用各種酷刑來取得「自白」,故能逃出生天者,實千百無見一二。
又,
好事者的眼中,權傾四海的武曌,「斗膽」違反「一夫多妻」的既定禮教規矩,主客易位,於後宮寵幸諸多男性嬪妃(面首)……正如「人言六郎似蓮花,非也;正謂蓮花似六郎」,六郎,張易之也,她封為恆國公,不只是牙床入幕之賓,也是其晚年代行皇命、執行聖旨的欽定人選,此等足以讓儒家師傅們吹鬍子瞪眼的荒淫、乖誕行為,也引來不少的閒言非議,進入西元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她的私生活,她的男人們,依舊是內容農場或八卦版的熱門題材。
至於在疆域拓展與外交事務上,不同於內政文化的開花結果,武曌對於武將的濫殺與棄用,確實讓武周在連年戰事中失去了安北都護府所治一帶(東至大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貝加爾湖,等於統轄今外蒙古地域),也不再對「鐵勒」各部族有效予以控制。簡而言之,唐(武周)王國失去了近四成的固有領土,國家影響力亦逐漸退出中亞,讓回紇(維吾爾)族有了來日崛起的機會。
孰是孰非,以一介五品才人出身,後來制霸中土的智慧與能耐,還有宮廷內高處不勝寒、步步為營的眼界,武曌,恐怕絕不是方寸螢幕前你我此等俗人有法企及十一、百一、千萬一的!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臘日宣詔幸上苑〉,日月當空的狂妄與自信,吩咐春神花開待迎聖主,千古傳唱,一字「絕」也。
值得一提的是,武曌目前還保有以下四項極為罕見的中土正朔王國領導人(皇帝)記錄:
一,一朝任內,她總共任命73名宰相(包括狄仁傑等)。
二,武曌直到67歲時才正式登上御座。(享高壽82歲的武則天,也是中土史上享壽第三長的皇帝,次於清王國高宗乾隆與南梁王國武帝蕭衍).
三,掌政期間內,她使用了19個年號;光西元692年,武曌一口氣就頒布(改元)了「天授」、「如意」與「長壽」等三個年號。
四,武曌的陵墓「乾陵」(位於中國陝西咸陽),乃唐王國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至今只開挖全部17(或16)個陪葬墓的其中五座,且實際的陵墓規模跟文物收藏價值暫時都還難以估算,據傳更是少數受中國國務院指示,尚未經大肆破壞與盜挖,受到官方重點保護的中土帝王陵墓。
到底是社稷罪人或治國之才?一千三百多年後的現在或許未有標準答案,然憶起上一個世代的連續劇,一句「縱橫天下二十年」,嗯哼,這應該就是目前最精準的詮釋吧?
尾聲(一):
據考證,武曌為為并州(今中國山西省)文水縣人,此地的古縣城貌似鳳凰,故又名「鳳城」;
西元1932年,劉胡蘭出生在文水縣,於國共內戰時期擔任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與候補黨員,後因事跡敗露慘遭閻錫山軍隊的逮捕與處死,臨刑時僅14歲,也是中華民國統治大陸時期有記錄的最年輕死刑犯。
爾後毛澤東為其提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而少女英雄的陵園也被命名劉胡蘭紀念館,更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尾聲(二):
西元1985年11月,中視將武曌的一生,透過編劇的多方考證、娛樂性改寫與潤飾,搬上了競爭激烈的八點檔舞台,並將原本的《一代女暴君》戲名改稱《一代女皇》;
劇組為求慎重,更南下高雄,在孔廟完成了外景(宮殿戲)戲,甚至從香港專門訂製戲服,空運直送來台;
潘迎紫、梁修身、侯冠群、高振鵬與郎雄等的粉墨登場,盛唐一世的躍然重現,讓開播收視率直奔51.4%,技壓同時段台視、華視兩大對手,登上了國(華)語連續劇最高收視的寶座。
而就在《一代女皇》收視率衝上枝頭的同時,自稱「一群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卻是義正嚴詞的投書道:
「我們是一群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電視台把一個跋扈專橫、亂倫篡國的武則天演成柔弱堪憐的女子,這是我們所不能容忍的。
…教育部花了那麼多心血投下的歷史教育,只要短短數十天便全部改觀,以後教育部實在可以不必那麼認真地推展教育了…」
可兩個月之後,由於飾演唐高宗的樊日行因病送醫,無法完成存檔戲分,導致《一代女皇》無預警在西元1986年的1月7日當天緊急停播,可民間此刻卻無喜欣歡慶之意,不只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接獲了投訴電話,抗議《一代女皇》臨時停播,立法委員進而還向行政院提出了《一代女皇》停播事件的緊急質詢!
想想,一代女皇,若武則天雲上有知,也許笑得燦爛無比。
娥眉聳參天,豐頰滿光華。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