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現在那麼多紛爭,很多時候的原因就出在,對彼此一無所知,又想要快速獲得結果,只能透過傳統媒體、網路媒體、自媒體,用各種媒介得到其他專業的概論。但如果中介的媒體,自己就一知半解,甚至惡意解讀,為了獲益曲解?肌肉不會背叛你,自己閱讀得來的也不會。

閱讀需要有方向嗎?

要,除非你只是隨便翻翻,不然只要是閱讀,總得要有一個大方向。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從有興趣的開始看,支線主線都會持續累積

或許你會問,這個過程要多久?筆者自己從大學起算,約花了十年,平均每年買50本書(每週1本),可說是葷素不忌。理由是,自己念物理,感覺欠缺人文方面的知識,看報紙看新聞,對其說法感到十分懷疑,故去圖書館找資料,去書店買回家讀。

也就是若你本身就是人社背景,不用走這麼多的路,除非你對理工知識有興趣,那筆者可以推薦一些。

筆者在尋找大方向的過程,主要還是偏軍事,這是從小培養的一點興趣。為了瞭解軍事議題,從中擴展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故說自己算雜學,閱讀範圍實在很雜,雜而不精。

隨著年歲漸長,社會經歷多了點,就越來越偏向管理、決策,社會人文類的觀點愈發融合物理本科。

你可以稱這是一種大歷史(Big History)觀,近百年才出現的學科,西方蠻多這類著作。台灣這類大歷史觀的書籍偏少,主要還是因為,大歷史橫跨學科太多了,一般人分辨不出來,又太容易摻雜意識形態,覺得跟傳統歷史觀衝突,就扣你帽子。

編:近年很紅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