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殖批判如何从法治出发:读《在夹缝中抵抗》
「今天还应该如何理解法庭和法治的价值和角色呢?」
李宇森
在后2019的时代,政治审讯成为新香港的日常风景。从动辄得咎的暴动罪到关押无期的国家安全案审判,旧日街头或者议会政治抗争概念全然失效。除了默默支持的写信师和旁听师,还有记录相关案件的媒体和组织之外,公民社会已然在“由治入兴”的时代化整为零。当枕戈待旦却不知如何施力时,或者可回过来反问,到底在今天还应该如何理解法庭和法治的价值和角色呢?
故人黎恩灏是伦敦亚非学院博士,现为美国乔治城大学亚洲法中心香港法学人 。他素来关心法律和解殖在香港的关系,且笔耕不断。而黎兄新作《在夹缝中抵抗》的重要地方,在于突显法庭空间和操作的政治意义,也便是说,法庭和政治审讯如何可以被“再政治解读”(re-politicize),成为抗争舞台的延伸。
毕竟在传统论述上,每每讨论公民抗争时都是聚焦在街头上的政治活动,而法庭往往被视为中性的法治审判场所。作为法律程序操作的一部份,一切的政治理念都不得不化约成法律空间可容许的证据或理由。因此,自辩时发表政治演说会被制止,或者辩方的发言空间必须符合“求情”的程序之类。换句话说,政治和法庭(若不称作法治),似乎是相当疏隔的舞台,后者往往被先入为主地理解为是追求公义和真相、不偏不倚的舞台,跟政治的多元、讲究意识形态纷争理应天南地北。
《在夹缝中抵抗:从比较观点看香港的依法治国与司法抗争》
作者: 黎恩灏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1
因此,黎参照许多当前学界或者法律先贤的著作,参照各地的法律实践经验,重新诠释法庭的政治意涵,以一种批判性的阅读,重新理解法律和审判的意义。若然我们不再毫无保留地接受所谓西方法治观,即法庭是“中立、不偏不倚、寻求公义的场所”(页206),那么我们还可以如何通过法律或法庭来进行持续的政治抗争呢?当中的潜力与局限又是甚么呢?对于当前政治审讯日渐平常的香港而言,又有甚么启示呢?这些都是《在夹缝中抵抗》尝试回应的问题,也带有极重要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