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禁胶餐具乱象背后:“现在好像只得一条不环保的死路”
「市民不习惯自备或借用餐具,可再想办法鼓励,“但现在政府是没有费力去想多一步。”减废蓝图画到纸餐具,就断了尾。」
端传媒特约记者黄妍萍
在大雨频频的4月底,送货司机阿业刚买好饭盒上车,左转右转,找到一条较广阔的路暂泊。他手刚离开軚盘,马上就捧起饭盒,翻开胶袋里的餐具,“幸好”今天是胶羹——“纸羹吃着吃着会没了半支。”说着他赶紧扒饭,边略显惶惶地不断看倒后镜,“(交通警)一来就要走,想走也不给你走。”赶起来连饭带羹撒手一丢就要驱车前奔。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香港《2023年产品环保责任(修订)条例草案》(下称限塑令)首阶段实施前,已有食肆开始转用非塑胶餐具。网上随即疯传多幅纸匙羹软淋、木羹舀不到汤、纸盒漏汁的照片。
走塑的乱象在市民的日常三餐里上演,一片骂声指向“环保L”(环保人士)、环保政策。送货司机、救护员在繁忙的日程中为餐具惆怅;部分人认为若非特殊职业,自备餐具并不困难,有办公室员工准备长期自备餐具,但不满于政府推行政策的方式。另一边厢,端传媒走访大小餐厅,最常听见的是:“我们都很头痛。”“生意已难做,那是百上加斤。”制作绿色餐具的供应商则忙于收集意见、改良。
当限塑令碰上香港的急速工作节奏,和面临经济困境的餐饮业,各人正面对怎样的处境?全球微塑胶危机早已经淹至,但只谈禁胶而继续即弃,也引发真假环保的争议。有人提倡借用餐具系统,外国早有先例,香港也有商家和环团正在尝试,未来有条件全城推行吗?在市民和餐饮老板的烦恼,与走塑的愿景之间,政府的角色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