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中国大力推动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效果暂时不尽人意。」

特约撰稿人 曹风

2024年3月22日,身着明清宫廷服饰的外国游客在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摄:VCG/VCG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3月22日,身着明清宫廷服饰的外国游客在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摄:VCG/VCG via Getty Images

6月24日,江苏省苏州市一辆日侨学校校车在公交站台接送学生时遭遇袭击,一对日本母子受伤。据苏州市公安局苏州高新区分局翌日通报,行凶者为一名52岁男子,系“近期从外地来苏州无业人员”。

日本驻华大使馆事后表示,最近中国各地的公园、学校和地铁都发生了伤人事件,呼吁在华日本人“外出时一定要注意周围的情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则回应,“类似这样的偶发事件,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发生。”

更早之前的6月10日,4名来自美国艾奥瓦州康奈尔学院的教师在吉林省吉林市的北山公园遇袭。

吉林市公安局船营分局事后通报,一名崔姓男子在与一名外籍人士碰撞后持刀刺伤该外籍人士和三名同行外籍人士,以及上前阻止其行凶的一名中国籍游客,受伤教师无生命危险。该通报同时确认,四名外籍人士来自美国艾奥瓦州康奈尔学院,受邀在北华大学授课。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1日回应媒体称,事件为“偶发事件”,不会对中美人文交流的正常开展造成影响。据美国爱荷华公共广播电台报导,受害者之一的大卫·扎布纳 (David Zabner)说:“警方告诉我们,刺伤他们的中国人失业了,运气也不好,我们一行人中有人碰到了他。”

美国国务院亦在11日回应,称已获悉有关该起刺伤事件的报告,并且正在监测事态发展, “三名美国公民均在接受治疗,并计划出院后返回美国。”

类似事件频发让目前中国尝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外国人士前往中国的努力蒙上了一层阴影。

2023年12月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延伸阅读:《中国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危机下求稳不提“房住不炒”》

在此之前一个月,习近平就在访美期间,试图通过民间交流打开缺口,以提高美国社会对于中国的好感。习近平在美国与拜登会面后,出席旧金山的一场商界晚宴,在演讲中表示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延伸阅读:《台湾、芬太尼、气候,“战术缓和”的拜习会谈了什么?》

随后中国在官方层面的舆论造势与落地执行都开始有所推进。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2024年1月发布一篇题为《为中美友好注入“青春力量”》的文章,其中提到习近平在给“美国艾奥瓦州友人萨拉·兰蒂”的回信中写到:“中美关系取得的成就,首要归功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更加需要依靠两国人民。”

而据中国新闻网报导,来自华盛顿州林肯中学及斯蒂拉库姆中学的24名学生于2024年3月从旧金山出发开启访问中国的行程。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代总领事宋国选在送行仪式上强调,希望这些学生能“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回到美国后能分享自己在中国的经历”。

COVID-19 疫情期间,中国曾制定严格的外国人入华政策,包括从2020年3月起暂停外国人持目前有效来华签证和居留许可入境,针对日本、韩国暂停签发口岸签证以及暂停部分国家公民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等。

中国强力推行“动态清零政策”并实施严厉的出入境管制导致外国人入华数量一度出现暴跌。根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2019年全年中国的外国人入出境达到9767.5万人次,到2022年该数据跌至447.3万人次

2022年末,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结束了 COVID-19 近三年的“乙类甲管”。而在骤然放开疫情管制措施并度过了第一波大规模感染潮后,中国就一直尝试重新开放边境,以推动旅游业及整体经济复苏。(延伸阅读:《一年后的阿姆斯特丹:社运低潮期的白纸周年纪念现场》

2023年3月15日零时起,中国开始恢复2020年3月28日前签发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签证入境功能,同时开始签发包括旅游签证在内的各类签证;2023年7月26日,中国恢复对新加坡、文莱持普通护照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人员15天入境免签政策。

2024年6月23日,中国重庆,两对大熊猫双胞胎在动物园举行的五岁生日派对上享用水果制成的生日蛋糕。摄:Li Hongbo/VCG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6月23日,中国重庆,两对大熊猫双胞胎在动物园举行的五岁生日派对上享用水果制成的生日蛋糕。摄:Li Hongbo/VCG via Getty Images

至此,中国的签证及入境政策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一致,但上述政策调整并未完全恢复外国人来华信心。整个2023年,中国的外国人入出境数据恢复至3547.8万人次,仅达到2019年的36.3%。而中国开始从另一个方向着力,加大吸引外国人来华的政策力度。

2023年12月1日和2024年3月14日,中国先后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和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2024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访问新西兰与澳大利亚期间,宣布将把该两国也纳入单方面免签国的范围。而就在6月24日,中国还宣布对波兰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允许波兰公民免签入境中国逗留15日。(延伸阅读:《李强出访澳新两国,着重熊猫外交、免签旅游与恢复贸易》

2024年以来,中国已经陆续与新加坡、安提瓜、巴布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签署或延长了互免签证政策的协议。

2024年1月11日起,中国还推出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包括简化签证申请材料提交程序、放宽口岸签证要求等内容。国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长刘海涛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道,此次措施推出的考虑之一是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

在简化签证与放宽入境政策之外,中国还尝试提供更多针对外国人入境旅游的便利措施,涵盖支付方式以及旅馆入住。

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就提到要“完善入境旅游服务”。2024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将针对来华人员使用支付宝、微信绑定境外银行卡成功率低的问题,要求、指导支付宝、财付通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绑卡效率。同时还将推出包括将外国人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等措施。

5月24日,公安部、商务部、国家移民局针对“外国网民留言”联合作出答复,要求旅馆业不得以“无涉外资质”为由拒绝接待境外人员,称将“指导监督旅馆业进一步改进涉外接待服务能力,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在塑造“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口径下,中国各主要媒体一再强调中国的出入境数据稳步提升,“政策积极效应不断显现”。但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4月最新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外籍人员入出境达1307.4万人次,以此推算全年入出境人次约为5229.6万,仅恢复至2019年的53.5%。

作为对比,世界旅游组织2024年初发布的《世界旅游业晴雨表》指出,截至2023年底,国际旅游业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88%。其中欧洲是接收全球游客最多的地区,达到了疫情前水平的94%,非洲的游客人数恢复到了疫情前的96%,美洲恢复到疫情前90%。

入境外籍人次下降直接影响的不止是旅游业。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至5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12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28.2%。商务部发言人对此回应,称“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金额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去年高基数影响”。

但实际上,2023年1至5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4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仅为0.1%。同期而言,增长率更高的反而是2021年的同比增长35.4%、2022年的同比增长17.3%。这意味着,中国一系列推动“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措施并未立刻对外商投资产生显著的影响。

外籍人士及其资金在中国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在阻碍其回流。现阶段美国仍将中国列为3级旅游警示,呼吁美国人重新考虑访问或加强警惕,理由是中国存在“任意执行当地法律”、出境禁令和不当拘留的风险。而美国持续因对俄出口及涉及新疆强迫劳动为由制裁中国企业,中国亦陆续采取反制措施,包括近日因美国对台军售而对美国军工巨头洛马及三名高管实施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