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他有一种黑洞共振的“伤口感”,那对接了华语观众不同地域与时空的记忆与脉络吗?他背后是怎样的华语影视工业拼图?」

对谈人 马欣 木卫二 余雅琴 红眼 张书玮

图:Mantha Mok / 端传媒

【编者按】我的语言能够沟通你的语言,你的记忆可是我的记忆?华语不同区域,虽然言语似可互为沟通,实有各自的脉络、记忆,与时光的质感。但也依然有一些关键“意象”,可在地域间穿针引线,勾连与对照。一直的心愿,是找到这样的共通“意象”,让不同地域的我们,共坐一处倾谈,牵引出各自的经验与脉络拼图。“梁朝伟”这名字,便是如此之一吧。

许多年,与这名字相连的那么多形象、神容、角色,随香港八九十年代影视剧产业之崛起与外扬,不仅盛名于本地,也在大陆、台湾及海外华人地区被记下,甚至目为经典。当然,他是那时代乘香港影音娱乐王国东风的众多人物之一,惟那时运潮退,时日穿梭至今,他却并未退场,反而持续不断在华语银幕上贡献著高质量的呈现与记忆。

这一次,他在两个月前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成为六度影帝之后,我们请来身在北京、广州、香港、台北的影评人,共聚聊聊“梁朝伟”这名字。“大家都喜欢梁朝伟!”影评人这样讲,对话由此展开,那是关于各地的集体记忆、演员之所为,也关于各自所处的文化现象与纹理,不同地方影视剧行业的对比,以及华人演员之于国际等话题。我们来聊一个名字,但最终,不止关于这名字。

“虽然有时只是逢场作戏,虽然有许多只是雾水情缘,不过没关系了,哪来那么多一生一世。”周慕云

《2046》剧照。
《2046》剧照。

对谈人
主持:端传媒文化版编辑
马欣:同时是音乐迷与电影痴,背后动机为嗜读人性。曾任金马、金曲、金钟、金音评审,著书多种,主持Podcast节目《人间好失格》。
木卫二:长住广州,曾任第50届金马奖,平遥国际电影展评委。现专职写作,兼从事策展和选片工作。 著有《非必要清单》《浪迹:电影与旅行》。
红眼:香港影评人,作家。《艺文青》杂志总编辑。著有小说集《坏掉的爱情》、《伽南号角》;评论集《影迷你的眼:春风.无花.梁朝伟》即将出版。
余雅琴:居于北京,⻓期关注纪录片、独立电影与女性电影。曾任FIRST ⻘年影展、Minute国际短片节等多个影展的评审,及电影活动项目的策划。近年也参与纪录片与短片的策划与制片工作。
张书玮:以文字书写音乐、电影及流行文化。创作过流行歌词,也参予不同音乐大奖评选。著有《潘源良》及《林若宁——藏在歌词后的人》等书。

“恰值大陆淘碟年代,我淘到越南导演陈英雄的《三轮车伕》。对他有印象,最关键还是《花样年华》和《无间道》——那也是影迷圈认为的,港片最后的荣光吧。”木卫二

大陆:90年代大批港星涌来,他只是其中之一

端:先请大家聊聊对梁朝伟第一次的印象吧,我们每人都身属不同地域、年代和世代,自己的环境里,当其时对这名字的接受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