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賞當日天氣雖然炎熱,但無阻參加者心情,其中更不泛深水埗老街坊,不時邊走邊分享個人的兒時回憶,氣氛熱烈。

(獨媒報導)「我哋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獅子山下》一曲響起,人人都琅琅上口,但對於背後作詞的大師黃霑你又了解多少?專辦本地文化深度遊的「活現香港」早前再度推出黃霑主題深度遊,在黃霑生前好友吳俊雄博士帶領下,與遊人漫遊「黃湛森」故居深水埗,探索一代鬼才成名前的足跡。「活現香港」指,過去9年間推出近20次同類主題,吸引逾500人參加,望藉此鼓勵港人,以腳步感受這段屬於香港的本土歷史。

黃霑,原名黃湛森,生於1941年 ,其筆下的《獅子山下》、《滄海一聲笑》等經典金曲膾炙人口,「黃霑書房」創辦人、港大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吳俊雄在多年來鑽研其筆下作品時更發現,原來在「黃霑」仍是「黃湛森」的童年回憶中,就已見證著眾多香港的重大歷史發生,也奠定他日後成為「鬼才」的基礎。

黃霑(後排正中)兒時照片
黃霑(後排正中)兒時照片

照片由LOL Design Ltd.提供
照片由LOL Design Ltd.提供

第一站:故居遇火災

這天雖頂著30度高溫,但仍有多達30多人慕名參與「活現黃霑」導賞團。一行人戴上耳機、跟著吳博士及「活現香港」創辦人陳智遠的腳步,首站來到位於深水埗大埔道與石硤尾巴域街的交界處,眼前一座平常不過的唐樓,原來正是「小湛森」的童年故居。

邊看著眼前豎著護老院招牌的大廈,邊聽著吳娓娓道來。1949年,本屬親國民黨「右派」的黃湛森一家,為逃避國共內戰,由廣州逃難來港,並落戶深水埗。當年黃湛森年僅8歲,碰巧與《桃姐》故事原型中的小少爺「劉德華」、當年年僅5歲的李恩霖一家為鄰。二人所居住的大廈,正正對著當年由難民臨時搭建出來的石硤尾木屋區。

1953年聖誕夜,石硤尾木屋區大火,一夜之間五萬人流離失所,災難近在咫尺,偏偏火勢卻奇蹟般停在巴域街、即黃氏及李氏一家正居住的大廈前。有人說,這是「神跡」。吳則笑說,不過是「水」的威力,「想當年消防員『有水課水』,比得起錢嘅,水自然多。」但短短一年後,石硤尾邨原址落成,後來公共房屋愈起愈多,速度之快,也為黃種下對殖民地又愛又恨的感情。

黃湛森在深水埗桂林街老家的背後,有一片山坡,坡上有一群木屋,內有超過五萬人,在1953年聖誕夜,遇上大火,改變一生。照片出自政府檔案編號HKRS163-1-1578(香港政府檔案處提供)

黃湛森在深水埗桂林街老家的背後,有一片山坡,坡上有一群木屋,內有超過五萬人,在1953年聖誕夜,遇上大火,改變一生。照片出自政府檔案編號HKRS163-1-1578(香港政府檔案處提供)

黃湛森在深水埗桂林街老家的背後,有一片山坡,坡上有一群木屋,內有超過五萬人,在1953年聖誕夜,遇上大火,改變一生。照片出自政府檔案編號HKRS163-1-1578(香港政府檔案處提供)

黃湛森在深水埗桂林街老家的背後,有一片山坡,坡上有一群木屋,內有超過五萬人,在1953年聖誕夜,遇上大火,改變一生。照片出自政府檔案編號HKRS163-1-1578(香港政府檔案處提供)
黃湛森在深水埗桂林街老家的背後,有一片山坡,坡上有一群木屋,內有超過五萬人,在1953年聖誕夜,遇上大火,改變一生。照片出自政府檔案編號HKRS163-1-1578(香港政府檔案處提供)

第二站:血腥暴動

然而,面前災難前的「咫尺之遙」卻接踵而來。吳續說,每逢中華民國國慶「雙十節」,家家戶戶「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海飄揚,作為「右派」的黃氏一家自然亦不例外。

但1956年的「雙十」並不太平,當年一名徙置事務處職員因移除中華民國國旗和大型徽牌,引發一場香港開埠以來最血腥的暴動,其中深水埗屬重災區。瑞士駐港領事館副領事兼參贊恩斯特(Fritz Ernst)及其夫人的座駕,被暴徒推翻並焚燒,副理事夫人當場被活活燒死。事件正正發生在深水埗大埔道上,當時年僅15歲的黃湛森,更在窗前親眼目擊整個過程。

「一九五六年雙十暴動,那時家住深水埗大埔道。家人都搬了到親戚家,遠離暴動區,老家只賸我與爸爸看守。露台之下,是青山道與大埔道交界。我親眼目覩暴亂群眾燒汽車,燒的士,把外國人拉下車亂打,燒『嘉頓』麵包廠。<br />
那種不可理諭的瘋狂,真的叫人震驚震怒。」(黃霑,1988,「付不起代價」) 照片由高添強提供
「一九五六年雙十暴動,那時家住深水埗大埔道。家人都搬了到親戚家,遠離暴動區,老家只賸我與爸爸看守。露台之下,是青山道與大埔道交界。我親眼目覩暴亂群眾燒汽車,燒的士,把外國人拉下車亂打,燒『嘉頓』麵包廠。
那種不可理諭的瘋狂,真的叫人震驚震怒。」(黃霑,1988,「付不起代價」,照片由高添強提供)

「一九五六年雙十暴動,那時家住深水埗大埔道。家人都搬了到親戚家,遠離暴動區,老家只賸我與爸爸看守。露台之下,是青山道與大埔道交界。我親眼目覩暴亂群眾燒汽車,燒的士,把外國人拉下車亂打,燒『嘉頓』麵包廠。那種不可理諭的瘋狂,真的叫人震驚震怒。」(黃霑,1988,「付不起代價」) 照片由高添強提供
雙十暴動最終釀成59人喪生,逾400人受傷,是香港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騷亂暴動事件。

黃當時看著自己居住的社區,在短短幾天內變得滿目瘡痍、屍橫遍野,短短一條馬路便有十多架被燒得不似人形的車輛,燒焦的味道更久久不散。像是逃得過戰亂,又逃不過的混亂。

吳邊說,邊踩了踩腳邊,指就在他腳下,當時就有一條屍體躺在這裡長達3日無人清理;據李恩霖多年後向其透露,當時是他第一次近距離看見屍斑,那種震撼至今仍難以釋懷。

吳續說,這些童年回憶對黃的影響深遠,更大大憾動其民族身份:「嗰陣成日有個心態話總有一日要反攻大陸,但一年一年咁過,發現所謂慶祝都變成一種儀式」,1988年黃在報評刊登了一篇《付不起代價》文章,憶述往事,提到自己親眼目睹暴徒燒車,「暴動中的群眾無理性,根本像失了心的野獸。」認為在不同派別間表達意見的前提,應以「無人死」為首要崗領,能「歡笑多於唏噓」也是他對香港的期昐:「香港是我們家園,我希望它一直好下去。」

62222295_2444662569153646_8681056605267034112_n
位於長沙灣青山道東京街交界的前新舞台戲院,現為宇宙大厦商場。

第三站:回歸日常

在見證一段段血淋淋的歷史後,一行人再先後走到前身為德貞女子中學的陳樹渠中學、口琴大師梁日昭故居、前新舞台戲院等地,每走到不同景點,吳俊雄都會分別停下,講述有關黃湛森兒事的故事:例如他在德貞當了2年的「女校男生」,再轉到喇沙書院;曾在喇沙「剝過李小龍光豬」。其後更開始終日到梁日昭故居中邊鑽研口琴技藝,邊「識女仔」等。

眼前一座已改建成私人住宅的樓宇,正是梁日昭故居,當年在此孕育出超過20萬名口琴學生,成為戰後年輕人初接觸音樂的途徑之一,也為黃湛森的日後創作路埋下伏線。

IMG_0498

吳博士指,深水埗雖龍蛇混集,但同時臥虎藏龍,一條街內可集齊培育文人的新亞書院,亦有葉問等武學大師常打躉的武館,更有齊天后、關帝北帝古廟,「也文也武,也民間」。在這種環境薰陶下,漸漸激發出「黃霑」的創作力,成就「鬼才」誕生。

導賞團的最後,是由年輕唱作歌手梁瑞鋒演繹數首黃霑筆下的作品,再由吳博士解釋每一首歌的故事,歌聲動聽,亦有不同創作內幕八卦分享,最終導賞完美落幕。

梁瑞鋒(左)
全民造星II出身的唱作歌手梁瑞鋒演唱《問我》、《明星》、《當年情》等經典作品,令人聽出耳油。

「隻腳識攰係好重要」

吳俊雄表示,口講歷史不貼地,人們往往「捉唔住」,故認為與其在課室、博物館「齋講」,不如腳踏實地、以身體的累感受活生生的歷史,而經過多年研究下,是次導賞中涉及更多確實位置及細節,講起上來更具立體感,昐望「腳踩住條屍」般的史實可讓參加者、港人更切身的感受到「歷史」是怎麼一回事。

他續指,人人都說黃霑是「鬼才」,他卻想透過導賞告訴大家,所謂「鬼才」其實也是時勢追英雄,是他在眾多經歷中吸收、成就而來。而由黃湛森的童年、到黃霑創作,再到新生代歌手的演繹,也是不同時期下的音樂碰撞,希望能藉此傳遞黃霑的精神,亦鼓勵港人勿常嘆「時不予我」。

吳俊雄
吳俊雄

活現香港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智遠指,由2015年起,累計籌辦多達18次黃霑主題遊,錄得超過500人次參與。今年適逢霑叔去世20周年,再次舉辦「活現黃霑:重行深水埗」團,希望港人能以腳步親身認識屬於香港的這段「仍然值得講」的歷史,感受文化傳承,亦能從中作出反思。

他又指,疫情過後即時北上「飲飲食食」的人多了,但本地深度遊熱度卻從無減退,相信有意發掘本土社區文化的人仍在,未來仍會繼續推廣文化深度遊,希望「小眾」也能變成「大眾」。

無標題

「活現十年.尚未完場」放映會
日期: 2024年6月28日(星期五)
時間: 7:30 pm - 9:20 pm(並設 30 分鐘映後談)
地點 : 百老匯電影中心 - 1號院
報名:https://walkin.hk/public-tour/to-be-continued-screening/

活現金庸:金庸百年誕辰紀念特備團
日期:4月21日-6月16日(逢日)
報名:https://walkin.hk/zh-hant/public-tour/jinyong-hongkong/

吉澳天后誕
日期:2024年5月1日 (三)
報名: https://bit.ly/3PDQa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