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展寰:難監察鄉郊垃圾站用指定袋 工作重點在宣傳教育
【獨媒報導】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今早討論改善鄉郊垃圾收集的措施,自由黨邵家輝問到,鄉郊垃圾站無人管理,在垃圾徵費實施後如何確保市民使用指定袋。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承認難以監察,認為重點在於宣傳及教育。
目前食環署在鄉郊地區約有900個小型垃圾收集站,另在約2,200個地點放置容量為240公升或660公升的垃圾桶。署方在2018年起陸續引入及試行新型設施,而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亦宣布優先在約500個地點設置相關設施,包括流動太陽能垃圾壓縮機(壓縮機)、太陽能廢物壓縮箱(壓縮箱),以及太陽能/腳踏式鋁質垃圾收集站。
署方指,目前已在約150個鄉郊地點設置上述設施,包括12部壓縮機、4組壓縮箱及140個太陽能/腳踏式鋁質垃圾收集站,料在2026年前會增至350個。
自由黨邵家輝提到,在垃圾徵費實施後,扔垃圾需使用指定袋,問及在鄉郊如何監察。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稱,鄉郊垃圾站如有人管理,會拒收未有指定袋的垃圾,但如無人管理,確實難以監察。他表示一如外地,鄉郊的工作重點在於宣傳教育,當局亦會視乎黑點、按風險方式加強巡視。
對於清潔工人是否需要將未有使用指定袋的垃圾分開,謝展寰指由於垃圾已送到食環署的地方,故工人不需要再分開。
立法會議員陳振英問到垃圾徵費實施後,會否增加目前約170部的網絡攝錄機,署方稱涉資源運用,認為全部設置不切實際,會以不同方法多管齊下監察。
陳振英亦問及鄉郊園林垃圾是否能作回收,包括進行小規模堆肥。食環署稱樂意與環保署探討,但指園林垃圾回收出路較少。
民建聯何俊賢提及壓縮機損壞問題,署方稱平均每部機一年損壞約1次,承辦商會於24至48小時內修妥,如需更長時間或因涉及更換大型組件,需要更長時間維修。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則憂壓縮機會被用作碎屍,當局則重申「無咁強勁嘅壓縮能力,碎唔到屍嘅」,僅是將垃圾之間的空氣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