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今天是五一勞動節,亦是香港大量輸入外勞後首個勞動節,其中在紮鐵業,官方數字指輸入了712名外勞。雖然當局稱輸入外勞前需符合一系列保障本地工人的條件,不過自上月起,逾百名本地紮鐵工人表示失業和嚴重開工不足,集體前往勞工處「集體求職」,工人建立的WhatsApp群組成立不足一個月有800人加入。昨日晚上,更有約600名紮鐵工在旺角街頭排隊聯署反外勞,他們下一步考慮聯同其他工種一起行動,「飯都冇得開,仲有咩好驚?」

政府的外勞政策雖然稱以「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為大前提,包括僱主須證明於本地出現「招聘困難」、僱主發給外勞的工資中位數不可低於工種的工資中位數,以及外勞與本地工人比例需維持1比2。

不過《獨媒》訪問多名開工不足紮鐵工,他們稱本地工人近日被壓價,有公司甚至以月薪15,000元請「見習工」。另有工人投訴僱主「篤數」,一方面不解僱本地工人,卻要求他們「休息」,換上外勞做「主力」,以維持當局2:1的要求。此外,行業又廣傳外勞月薪「畀人食回扣」,即實收的薪金少於簽收的薪金。

昨日晚上,大批紮鐵工在旺角街頭聯署反外勞,聯署人數達破天荒的約600人。數名便衣警戒備。工人晚上6時開始在樓上餐廳排隊,因人數眾多,經警員建議後移師街頭,高峰時期隊伍中有過百人,他們逐一寫下工人註冊證編號及中文全名。申訴信內容包括呼籲政府暫緩輸入紮鐵外勞,重新審視失業數據及徹查外勞背後有否利益輸送。

發起人之一阿華表示,趁勞動節前夕收集簽名,望轉交發展局或特首辦。阿華說,下一步考慮聯同其他工種一起行動,例如舉辦記者會,坦言「飯都冇得開,仲有咩好驚?」

昨晚工人排隊聯署

發展局回覆《獨媒》表示,建造業人手情況會因應各工程的性質或正進行的工序,需要不同工種的工人,因此各工種的人手供求時有短暫波動。局方強調輸入外勞只是輔助措施,會持續密切監察建造業最新的人力情況。

「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涵蓋47個工種,主要適用於合約價值不少於港幣10億元的公營工程合約,每年1月、4月、7月及10月開始為期一個月申請入外勞。發展局按建造業議會推算,指建造業人力短缺預計會由現時1.5萬至2萬人上升至2027年超過4萬人,故需補充暫時短缺的勞工。政府劃出3條「保障本地工人」的保險線,首先僱主必須先完成本地招聘;外勞對全職本地勞工要符合「1比2」的人手比例規定;外勞工資不得低於本地中位數。

單月四場招聘 800人入失業群組

《獨媒》翻查資料,單計4月建造業議會就舉行4場建造業招聘日,表示有大量職位空缺,合計為期9日,共有8間機構招聘紮鐵工,月薪是37,800元。另外,過去半年於建造業議會的電子招聘平台共有14則招聘紮鐵工廣告。去年12月和今年3月,即申請外勞前一個月最多,分別有5及6則。

大量招聘廣告,似乎反映行業鬧「人手荒」,但《獨媒》訪問多名開工不足紮鐵工,他們表示招聘廣告與現實有落差。其中工人上月在建造業招聘日「集體求職」,最終無人反映成功獲聘。他們亦試過集體前往勞工處求職,在2,000多份建造業工作中只有兩份紮鐵工,其中一份更是「俊和建築」、月薪15,000元的見習工,學歷要求為中四,經傳媒報導後招聘內容「修正」為月薪15,000至18,000元,刪除學歷要求,亦標明是「承建商合作培訓計劃」。

俊和舊招聘告示

至於另一份有「大量空缺」,由「新昇工程」在4月9日於勞工處刊登的紮鐵工招聘,日薪為2,000至2,650元,勞工處指可協助工人聯絡僱主安排面試。不過代表工人與「新昇」負責人聯絡後,卻獲回覆指「已問過前線管工,現暫時未有紮鐵工的空缺」,對方續指是長期聘請工友,以免需要時才登招聘「太遲」,希望工人明白。

老師傅淪為失業軍 導師嘆「好可悲」

紮鐵行業中,參與招聘日屬常罕有,工人說一來覺得沒用,二來紮鐵工之間主要靠互相推薦。兼職大工班導師的紮鐵師傅威哥(化名)指,不少老師傅有多年經驗,即使不考「中工(註冊半熟練技工)」、「大工(註冊熟練技工)」,過往靠人脈已「基本上唔憂做」。但現在淪為失業大軍後,僱主要求牌照認證,否則「見都唔見」。威哥替一班老師傅不值:「人哋做咗十幾年紮鐵,識睇圖、識帶人、識做,你都話唔請,咁你想請咩人?係咪要外勞講國語,大家都唔明大家,先為之合格?好可悲。」

建造業議會電子招聘平台紮鐵工職缺
建造業議會電子招聘平台紮鐵工職缺

就懷疑製造「本地招聘困難」的指控,勞工處回覆指,職位空缺處理中心會審核僱主申請,確保職缺符合《僱傭條例》、《最低工資條例》及其他相關勞工法例。如發現僱主涉及違規或不當行為,或接獲有關投訴,會視乎個案情況處理,包括提出勸喻、警告、停止刊登有關職缺等。

發展局則回覆指,只有符合外勞計劃資歷要求,如最少三年相關工作經驗,及工資要求的本地招聘,並證明無法聘請本地工,才會接納輸入勞工申請。局方指輸入勞工的僱主進行本地招聘時,工資同樣亦不得低於同一工資中位數。

本地工被迫退場換入外勞 質疑已超「1比2」人手

另一條「保險線」是「1比2」人手比例。受訪紮鐵工指出, 外勞以月薪制聘請,大部分建築工人由外判商以日薪制形式聘請,大家「起跑線」不同。紮鐵師傅羅先生表示,當見到外勞在地盤工作,第二日就會被要求休息。他指僱主沒有解僱工人,自己只是日薪「奈佢唔何」。

威哥則相信現在有地盤已經不符合1比2人手比例,「佢要篤個數好簡單,我手頭上有5,000個本地人,所以我入2,500個外勞,但嗰5,000個本地人可能有4,800個已經休咗息,或者暫停工作」。他舉例自4月初,全港多個地盤同時叫人休息,行家之間推測各大公司搶外勞,「分餅仔,我攬呢10個,你攬20個。第二日剩咗嘅位,安排返你哋返嚟,有啲就休息。」

就懷疑僱主以外勞取代日薪工人,發展局回覆指審批輸入外勞時,當局會審視工程進度及人力需求,包括聘請的本地工數目。當局會監察申請人有否遵守1比2人手比例,並可要求提供證明。發展局重申不得以外勞取代原來在職的本地僱員,如需裁員應先裁減輸入勞工。局方會處分違反要求個案,包括撤銷已批出的配額、暫停接受總承建商的新申請等。相關政府部門亦會視乎嚴重性跟進,包括在表現評核中反映承建商違規行為,其表現將影響未來中標機會。

日薪壓至「外勞價」 僱主趕起貨才召回本地工

最後一條「保險線」,是外勞工資中位數必須是相關行業的工資中位數。根據發展局公布資料,紮鐵工每日工作8小時,日薪1,800元,每月工作21日,月薪37,800元,外勞薪酬不得低於行業中位數。而統計處數據就顯示,紮鐵工每日平均工資由去年至今年1月,一直穩定徘徊在2,200元左右。另根據建築紮鐵商會公布輸入外勞政策前的2022年中至2023年中,「大工」日薪2,600元,受訪工人表示實收約2,300元。

紮鐵師傅長毛(化名)入行十多年,指最近本地工人面對壓價,「大工」由2,300變1,800元,「中工」由約1,800變1,400元。他說減人工時有出現,不過今次「個個沒工女開」情況嚴重。長毛亦抱怨外勞的工作態度,他說近期在石鼓洲人工島工作,4至5名外勞做事緩慢,站在一旁看著鏟車操作,覺得浪費人力:「企喺度唔知做咩,都唔係你揸鏟車。」他慨嘆現在每個月最多開工數日,僱主要趕進度起貨才召回本地人。

受訪紮鐵工向記者表示,行內一直流傳外勞「畀人食回扣」,令聘請外勞成本較本地人平,礙於外勞有專車接送返工放工,入住外勞宿舍,工作崗位亦獨立於本地人,無法向外勞了解。工人向記者展示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流傳影片,顯示名字為普通話拼音的工人,手持「寶嘉建築」發出的37,800元糧單,被問到「收幾錢?」卻回答是12,000元。

DSC_7684

就小紅書紮鐵工影片,勞工處表示外勞與本地工同受勞工法例保障,包括支付工資和扣薪限制。外勞及僱主亦須簽訂「標準僱傭合約」,要求以自動轉賬方式支薪,並安排外勞出席僱傭權益簡介會。處方指勞工督察不時到外勞工作地點視察,按情況針對性巡查,在不受第三者影響下獨立會見外勞,查核僱主有否守法,外勞亦可向處方舉報。

關注組織指現時失業狀況前所未見

輸入外勞計劃未有時限,亦未有剎停機制,當局每半年向勞顧會報告實施情況。協助紮鐵工人的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項目幹事麥德正指人手缺口由資方估算,加上工人行日薪制,完了一個地盤就走,用來檢討輸入外勞政策不準確,看不到真正需求:「叫救命係商家叫,因為對佢有利。」他指政府錯判形勢,現在輸入不夠3分1外勞,本地人已「嗌救命」。

他亦指現在經濟不景,有私營工程要暫停,本地工人想做政府工程又要與外勞競爭。他指紮鐵是最基礎工種,首當其衝受影響,相信其他工種同受打擊。他指從來未見過如此大量失業情況,認為需要暫時煞停輸入外勞。

DSC_7588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項目幹事麥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