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明teen」被指見面次數不足 陳國基稱理解友師工作忙、將安排小組活動
【獨媒報導】政府2022年推出協助初中生擺脫跨代貧窮的「共創明Teen」計劃,目前已踏入第二期。政府今日舉行第一期成果發布會,被問到有意見指友師與學員會見次數不足,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就稱平均一年見面次數為12次,又指「香港做嘢真係好忙」、「當然有啲人多啲,有啲人少啲」,已對數據感到非常滿意。他又指之後將會安排幾對友師學員一同活動,即使有友師失場,都可由其他友師帶隊,避免要取消活動。
陳國基:已達KPI非常鼓舞
計劃成效以預設的8個指標作評估,包括制定目標的能力、財務規劃的能力、人際關係技巧及建立社交網絡、自信心、自尊感、抗逆力、責任感及同理心、對社會的歸屬感。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第一期計劃共有2,800名學員,並籌得1.4億元捐款。他指計劃已達到前年《施政報告》訂立的KPI(續效指標),即不少於七成參與學員在8項指標中有進步:「係完全符合我哋設立計劃嘅目的,實在令我哋非常之鼓舞。」
逾七成學員三項指標有改善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暨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指,評估以計劃前測後測問卷形式進行,另有120次訪談,對象除學員外,亦包括家長及友師。在2,800名學員中,最終有2,458人完成前測後測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學員的所有指標全部均有提升,70.4%學員在最少三項指標上有改善,其中表現最佳的指標分別是財務規劃、人際關係技巧、自信心及對社會歸屬感。
參與學員:學會關心社會議題
在記者會上,兩名學員獲邀到場分享,其中梁婉珊表示參加計劃後令自己更有自信,更懂得與人相處,改變了內向的性格。她又指曾到貴州參觀天眼望遠鏡,認為加強了對祖國的認識。她更稱計劃令她關心社會議題,更對社會環境引起興趣,希望日後可入讀大學的社會學系。
陳國基曾先後兩次開放官邸予學員到訪,他之後亦有感而發指,示少學員在參加計劃大有改變,由以前害羞「爭住企後面」變成主動向他傾談、索取卡片及傳送電郵。
友師學員小組出動免突取消活動
第一期計劃是友師學員「一對一」,惟有意見指約見友師次數不足。陳國基強調友師與學員的一年的見面次數為平均12次,形容是不容易,個人非常滿意。他又指12次見面並非指標,亦一直鼓勵友師多與學員見面:「當然有啲人多啲,有啲人少啲,但係絕大部份友師都係非常盡責。」他又指之後在配對時會考慮二人的居住地點及興趣,盡量做到互相方便。
陳國基續稱,第二期計劃會在「一對一」基礎中加入師友配對組群安排,即幾對友師學員一同外出活動,加強交流。他解釋「香港做嘢真係好忙」,理解友師有時未能赴約,希望做法可改善會面不足情況,「甚至乎有陣時一個友師真係唔得閒,咁兩個友師都可以帶三個學員,不至於要取消活動。」
另外,第二期計劃將擴展至中四學生,名額共4,000名,陳國基表示將會舉辦更多內地交流團,「原來同學們對內地交流團係非常感興趣」。被問到會否舉辦第三期,陳國基坦言希望一直舉辦,目標2025年後可擴展至12,000名學員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