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醞釀20多年的垃圾徵費無限期暫緩,政府表示未來一年會檢視回收配套,以及優化垃圾收費計劃。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周日(2日)接受傳媒訪問,指政府正研究優化垃圾徵費,包括將收費計算方式由每戶按量收費改為按每幢大廈垃圾量收費,再次引起社會關注。環境及生態局及後在社交網站發文,指政府會就如何優化垃圾徵費計劃作進一步調研,現階段沒有任何傾向。

謝:同時用「蘿蔔」和「大棒」可加快改變回收文化

謝展寰昨日出席無線節目《講清講楚》時表示,垃圾徵費仍有其重要性,「污者自付原則,我哋覺得喺香港嚟講,都有一個必要性喺當中,因為可以快趣啲幫我哋建立個(環保)文化」。他又指,如同時用「蘿蔔」(獎勵)和「大棒」(懲罰),改變港人回收文化的速度會較快。

被問及日後會否考慮不再按袋收費,而是按量收費。謝展寰稱,較少地方採用按袋收費,台北就以整幢大廈計算用袋,而非逐戶計算,認為該做法可解決不少問題,如前線清潔工毋須再分開指定袋和普通膠袋,以及因分袋出錯而負上法律責任。

謝:很多時太嚴謹,啲人會反彈

被問到按量收費下住宅攤分費用,會否減低市民減廢意欲。謝展寰稱社會「唔係百分百啲人咁乖」,只要有一兩成人隨處掉垃圾,香港每日就有數十萬人這樣做,「咁個問題都係大」。但他認為,若措施能培養香港的回收文化,在大廈內不願減廢的人會被視為不負責任,業委亦會研究減少垃圾支出,「唔係話我哋(政策)側另外一邊就最有效,好多時候太嚴謹,啲人會反彈」。

至於政府討論收費模式時,為何未有考慮按量收費。謝展寰表示,政府當初希望有較理想做法,但在先行先試時才發現很多困難,認為要務實面對。被問到按量收費「係咪好高可能性咁樣行法」,謝展寰稱要「睇睇先」,如模式令參與的員工容易跟從,以及市民容易接受和實行,「呢兩個因素都做得到嘅時候呢,成功嘅機會先至會高」。

「綠在區區」六、七月擬延長營業時間3小時

至於會否調整在2023年前將回收率升至40至45%的目標。他稱該目標一直都是挑戰,但當市民對環保參與度、支持度增加,「我覺得有另外一個契機出現」,認為「仲有時間」。

謝展寰表示,考慮在七至八月延長「綠在區區」的營業時間3小時,又指有市民認為「綠綠賞」積分可換的禮物種類不多,當局考慮與超市等合作,以積分換超市購物券,期望今年內推出。

至於增加配套後會否增加成本,謝展寰認為是值得,他指過往回收率都在31%以下,現時由2022年約32%回收率在短時間內升至約35%,相信回收率可提升。

環境局:現階段沒有任何傾向

在節目播出後,謝展寰的言論再次引起外界關注。環境及生態局及後在社交網站發文,指政府政策目標是減少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政府無意藉垃圾收費為庫房帶來額外收入,社會這幾個月對減廢回收關注度大為增加,當局會把握機會在未來一年加強宣傳教育,擴大回收配套,推動減少廢物和分類回收,亦會就如何優化計劃作進一步調研,現階段沒有任何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