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香港融樂會昨日發布「香港尼泊爾裔青年面臨的挑戰」調查,指約兩成尼泊爾青年曾被父母送回家鄉,主因為家庭及經濟問題,大部份青年皆是在不願意情況下被「放逐」。融樂會總幹事謝永齡倡政府為有需要特別是有經濟困難的家庭提供協助。

調查於九龍佐敦地區進行,並向新界一所尼泊爾學校發放問卷,共收集268份問卷,受訪者平均年齡為22歲。結果顯示,五分一的尼泊爾青年被父母送回尼泊爾,最因為家庭及經濟原因(40%),其次是希望在尼泊爾學習更多文化和教育(16%)、被迫結婚(15%),以及個人問題如行為問題及學習困難(13%)。

調查亦發現語言障礙、吸毒及社會歧視為他們在港面臨的主要挑戰,四成(40%)受訪者認為語言障礙及缺乏教育支援為最大問題,其次為擔心吸毒和受到不良分子的負面影響(15%),11%人則稱遭受種族主義、歧視和排斥。此外,近兩成半(24%)受訪者希望政府重點將資源放在學習粵語、提供中文語言支援、教育援助以及增加津貼和獎學金,另有約兩成(22%)人則希望提供職業相關支援、就業培訓和招聘活動。

Untitled

調查又指,逾兩成(24%)學校中的尼泊爾學生遇到最大問題是學習中文和語言障礙,亦指尼泊爾青年中吸毒是一個嚴重問題,當中逾一成(12.6%)受訪者承認曾使用毒品,包括搖頭丸和大麻,更有七成受訪者認為尼泊爾人吸毒情況嚴重。逾五成(56.8%)受訪者認為歧視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當中7.2%認為歧視非常嚴重。

融樂會倡政府為尼泊爾裔家庭提供臨時援助,長遠提供課程助他們融入香港;為減低語言障礙。警方及海關採取緊急措施打擊毒品,並建立針對尼泊爾裔的特殊計劃,培養正向生活。

香港土生土長尼泊爾藉的Limbu Eliza,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Eliza為家中長女,父母不懂得廣東話,她就讀的幼稚園為本地學校,Eliza是唯一非本地學生,她指當時學習中文感到非常困難,「When teacher speak Cantonese I feel very lost, I don't know when I am. (當老師說廣東話的時候時,我感到非常迷惘,我不知道我是誰)」,後來幸得老師推薦往中心學習中文。至小學,中文續對於Eliza構成困難,同班只有四名少數族裔學生,她感謝當時的老師額外教導中文。

Untitled

作為少數族裔的Eliza,步出社會尋找工作四處碰壁,經常被僱主先問及中文能力,大部分公司亦不願意聘請少數族裔,曾聽過「You are the EM people, I don't want to hire you.(你是少數族裔人士,我不會想請你)」。她又指,自己會被品評膚色、外貌及文化,直言「they will always reject us(他們總會拒絕我們)。

謝永齡認為,尼泊爾裔父母應盡量融入社會及認識香港價值觀,「就唔好下下用一個絕招,送你返去尼泊爾,就一個幾極端嘅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