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三地環團聯署 指新田科技城涉違五項國家和大灣區生態保育政策和協定
【獨媒報導】城規會將於周五(6月28日)開始就《新田科技城分區大綱計劃草圖》聽取公眾意見。來自粵港澳三地的環保團體今日(6月26日)舉行記者會,並向城規會委員遞10個團體的聯署信,指新田科技城涉嫌違反至少五項國家和大灣區生態保育方針,包括內地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及《濕地保護法》,促請城規會勿草率通過。
10個聯署團體包括長春社、廣州珠灣人和生態環境研究中心(CECA)、思匯政策研究所、澳門生態股長、創建香港、香港觀鳥會、綠領行動、綠色和平、Hong Kong 2050 is Now及香港大學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會。
質疑環評報告可性度 環保團體:「憑啲乜嘢基礎」
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21年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獲現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延續其政策,去年發佈《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今年2月,土木工程拓署公布新田科技城的環評報告,備受環團質疑,惟5月環保署宣布有條件批准。城規會將於周五(6月28日)開始就《新田科技城分區大綱計劃草圖》聽取公眾意見。
粵港澳三地環保團體今日舉行記者會,要求修訂草圖。香港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質疑環評報告的可信度。指範圍未能完全涵蓋應重點保育的拉姆薩爾濕地區域,故嚴重低估填塘範圍的生態價值。她又指,報告亦無妥善分析將用作補償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認為環評「欠缺正當性同科學性」。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主任周藹詮引用規劃署於1997年委託顧問進行的《后海灣地區魚塘生態價值研究》,指研究顯示雀鳥易受濕地附近環境干擾影響。她指興建科技城過程中的燈光及噪音,會導致的雀鳥流失,不能倚靠於三寶樹濕地公園養魚重新吸引。「我哋唔明白政府基於一個咁唔完整嘅環評報告,佢哋係憑啲乜嘢基礎話畀大家聽、話畀公眾聽,冇咗新田科技城90公頃仍然有雀用嘅魚塘,仍然可以被補償到。」
周藹詮又指,新田科技城跳過濕地保育計劃、交通研究、排污報告等文件,「唯一一份有交嘅環評報告都係錯漏百出嘅」,憂成為先例。
出席記者會的內地環團、廣州珠灣人和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主管陸先生表示,后海灣濕地是兩地生態屏障,開發新田科技城將損害深圳生態。他續指,深方將整個深圳灣列入生態保育紅線,形容是「管控相當嚴格的保護區」,認為未有考慮內地方面的保育。
陸先生又指,北部都會區「並非真正在執行中央政府對於香港發揮帶頭作用的期望」,認為特區政府未有參考內地《濕地保護法》要求選址須避開濕地,及遵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開展濱海濕地跨境聯合保護」條文,促履行跨境聯合保育濕地的義務。
澳門生態股長創辦人關學然於記者會上,則分享澳門生態保護區失敗的例子。他指原屬瀕危物種黑臉琵鷺主要棲息地的路氹城生態保護區,由於沒有任何生態緩衝區,在酒店、輕軌及馬路包圍下四面楚歌,黑臉琵鷺棲息數量急劇下降,今年冬天只餘下13隻,「澳門已經示範咗一次點樣去破壞濕地,唔希望香港再犯一次相同嘅錯誤。」
發展局回覆《獨媒》表示,新田科技城並未與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範圍重疊,實施緩解措施後亦不會改變生態特性。至於擬設的338公頃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可提升現有濕地生態價值,更有利候鳥覓食,並與新田科技城的環境融合調和。
發展局重申新田科技城環評程序科學、專業、全面,公開透明,並完全符合《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和其下《技術備忘錄》訂下的各項標準和要求。當局亦一直與內地有關部門就不同的環境保護問題保持密切溝通,漁農自然護理署於今年初已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進行溝通和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