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时的风景,与马特市无关(图片来源:自产ren)

“海明威式的马特市游记”是当然是戏仿海明威之作。但戏仿期间想到了很多别的事情,别的话题,结果就把戏仿写成了大杂烩。

我想,我可以用以自我辩护的说法是:我这是在模仿莎士比亚,因为莎翁的戏剧特色就是大杂烩,悲剧里面掺着喜剧,戏剧里面透露出悲剧。

莎翁的大杂烩写法一度让喜好条理分明的法国人抓狂,认为他是思想混乱。但也有批评家说,莎翁那叫手法高明,悲剧里的喜剧使悲剧更为凸显,喜剧里的悲剧使喜剧更有教育意义,而不是流于闹剧。

阿布拉赫或特洛伊在拙文下留言发表评论时或许没有想到莎士比亚,但他们的言说很有莎士比亚之风,其主要特征是在谈论马特市状况时悲喜杂糅,展示了可喜之事或许是可悲的,可悲之事或许是可喜的。

两位说得都很好。我的狗尾续貂相对而言就有点过于一本正经之嫌。但我也可以为我的狗尾辩护——抛砖引玉,砖头与玉石差别很大,但狗尾与貂皮的差别大概不是那么大。

马特市一直很小众,小得怪可怜的。但认真讨论马特市的问题不一定就是无聊的,眼光/眼界狭窄的。马特市长期存在的问题比詹姆斯·乔伊斯的杰作《尤利西斯》的主人公或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杰作《达洛维夫人》的主人公在一天之内遇到的问题数量多多了,重要性也大多了。

因此,认真讨论和辩论马特市的问题绝非儿戏,而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即使是表演得不够好,只要足够努力,足够认真,也足以顶上半个(或四分之一或四十分之一个)乔伊斯或伍尔夫了。
—-----------------

阿布拉赫
可能就跟文化人做生意一样,一方面想做,一方面也拉不下脸来叫卖。

马特市以前是有时间线的,不但有,还有你关注的人在谁文章下发表评论都会通知你,我反而觉得那种有点困扰我。所以现在这种,我挺喜欢。

特洛伊
哈哈,我知啦,當時有一個開關,後來取消了:)

我朋友津輕海峽跟特洛伊一樣,喜歡打打殺殺

關閉有關閉的益處,也很適合馬市的情調氣氛,寫寫日常瑣事,互相點贊,類似於微信,點贊不及時都會另別人有想法

阿布拉赫
没错。

特洛伊
曾經形容過,我也喜歡馬特市這種氛圍,特洛伊說話出格話犯眾怒,但是還沒有等到眾怒,成堆成堆的垃圾就傾瀉下來,沒有人看見特洛伊在說什麼

津轻海峡
回复阿布拉赫

这是个严肃的问题,需要认真的讨论和辩论。

在我(以及所有其他人)看来,有时间线在,就不需要通知,恰如你有货架在,就不需要一一次次通知顾客我有了什么新货色。看客/顾客一眼就可以看到。

你认为马特市现在的做法好,好在哪里呢?好在用户有了什么言论,不容易被关注者一眼看到?那用户又何必来这里发表什么呐?有话憋在心里,给自己留住,或只是跟线下三五好友说说不就好了吗?

“就跟文化人做生意一样,一方面想做,一方面也拉不下脸来叫卖,” 这话说得很好。赞。赞完了之后也必须说,这样的文化人怕也是糊涂蛋吧。做生意就是叫卖,你要么叫,要么不叫,二者必居其一,这世界上没有一种又叫又不叫的状态。这道理应当是很简单吧

这道理中国老话早就说清楚了——既当婊子又立牌坊,那叫笑话,不可持续。当然,我在这里必须声明,我没有乱用词,更没有说马特市的谁是婊子,而是说中国老话中的这一笑话比喻展示道理展示得很清楚。我的用意一目了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又,“马特市以前是有时间线的,不但有,还有你关注的人在谁文章下发表评论都会通知你,” 马特市以前有时间线?难道我错过了?我知道豆瓣有时间线,我要是就什么问题发言,给谁的文发表了评论,我的关注者很容易看到。但我在马特市从来见过这种景象。

在豆瓣,我自信我的关注者当中有人很有品位,也有影响力,这样的人转发我的评论或文章,就会使我的评论或文章出现在他们的时间线上,被他们的关注者看到,使我的文或我评论的文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认真写出的好文好观点、好的辩论就会被更多的人注意,互联网就成就了/实现了互联。

现在马特市似乎是铁心要跟互联逆向而行。比如说,阿布拉赫发表了感情丰富的真知灼见,津轻海峡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戏份充足的文笔洋洋洒洒予以回应,这样的本可以给人带来欢乐的意见互动却在马特市居然上不了津轻海峡的台面,只能隐藏在津轻海峡柜台的深处。还好,这次没有人来喷粪,否则还会压在三百米厚的粪堆下。

请问,这不是严重问题吗?这样的社交媒体设计不是找死的设计吗?啧啧啧。

特洛伊
回覆津轻海峡

哈哈,海峽君,悠著點哈,大家都是三山五嶽的朋友哈,勿要一上來就用力過猛的哈:)

津轻海峡
回覆特洛伊

没有啦。我相信阿布拉赫有足够的自信,不会像某些脸皮特别薄的人遇到一点不同意见(或赞扬不够长篇)就以为遇到了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