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原文稿

今年3月18日,是台湾太阳花运动十周年,(是台湾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 10周年)这是在台湾历史上极具标志性的事件。香港、台湾等媒体都有大幅报道。作为一个大陆人,十年前我还没那么关心政治,也没有在社交媒体里看到太多人谈论。但过去十年,亲身经验了这么多事件,使我对台湾的变化特别感兴趣,尝试在这里做一个梳理。同时也因为,主要参与太阳花运动(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的人士与我年龄相仿,在我还不太懂的时候,他们的公民意识就已崛起,让我惭愧。这个事件标志了85 90后新一代年轻人开始实际参与社会事务,他们中绝大部分人都更倾向自己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太阳花运动(Sunflower)的原因。

(但由于某种神秘力量的干扰,这期节目我们只能在油管上播出,请去搜索“行动行动”。也欢迎你去会员频道支持,帮助我们一直把视频做下去。)

大家好,这里是行动行动,我是凤凰。根据本频道的调性,重要的社会运动我们都尽可能讲得细一点,所以会分多期来完成。第一期,我们主要围绕太阳花运动的背景,也就是颇具争议的“服贸协议”到底怎么回事,服贸协议对两岸人民谁更有利,台湾政府在通过这项协议的时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导致运动爆发。如果有台湾友人看到,觉得讲得有差池,欢迎斧正补充。

首先我们快速过一下太阳花运动到底是什么。太阳花运动是2014年3月18日爆发的社会运动,也被称作318运动、占领国会事件、太阳花学运、向日葵运动等等。运动爆发原因是当时大陆和台湾正在筹备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有人反对这份协议不仅会危害台湾经济,还有中共的政治渗透的危险;同时也有人认为,协议本身的制定一直秘密进行,所以要求公开透明、反黑箱操作等。太阳花运动持续时间从2014年3月18日一直到4月10日,由台湾的大学学生主导,外加公民团体共同参与。他们占领了位于台北市的立法院,曾还一度尝试占领立法院附近的行政院。此次运动是台湾198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公民不服从行动,也是立法院首次遭到民众占领,推动了后来台湾社会的的民主进程。

之所以叫太阳花,是个轶事。有两个说法,第一个是运动爆发3月18日当晚,永和花店老板林哲玮赠送向日葵到立法院,随后占领人士无意间把向日葵插在议场的讲台上。后来讲台上发言的视频被传播,就有更多人把向日葵至立法院现场,花店老板也送了1000朵,给学生打气。向日葵英文是Sunflower,直译就是太阳花,向日葵本身有希望的象征,太阳也有照耀进入黑箱的含义。另一个说法和历史有关,美国在1960-70年代间反越战运动,主张和平,嬉皮士们时常身着艳丽,头戴花朵,还向市民们派发,口号是Flower Power。同时呢台湾的运动历史上,1990年也有过野百合学运。以后我们肯定也都会介绍到。不过也有部分参与人士不喜欢这个名称,坚持以318来称呼。

下面讲一下导致运动爆发的核心原因,也是这期节目的主要内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到底是什么。

背景

时间先回到2008年台湾大选,国民党马英九以六成得票率击败民进党,完成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同时国民党在立法院席次也过半,可以说国民党是完全执政。由于中国已经崛起、世界体系转型问题,台湾、中国、美国的三角关系发生变化,马英九希望推动和中国的关系,在竞选的时候就提到过会与大陆签订经贸协议。在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双方代表在重庆市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10年,8月19日台湾三读通过,这个三读是什么意思,我们后面还会再讲到。这份《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CFA。如果你关注今年台湾大选的话也会发现,今年三党竞选人时常会提到ECFA。

我们可以大概理解为ECFA是一个书本的目录,主要合作具体内容得看后来书怎么写,但ECFA目标“逐步到位”,双方须在一定时间使商品贸易为零关税。首先2011年2月两岸开始写书,协商《海峡两岸货品贸易协议》,2013年6月21日双方在上海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也就是我们要讲的。不过插一句,到现在为止两岸经济合作这本书,也只共识了ECFA这一个目录。

签署这份服贸协议除了是国民党的主张外,还有两件事在同时发生,一个是中国韩国的自贸协议在13年6月达成。马英九说,台湾在08年国民党执政后才开始跟各国签订自贸协议,远落后韩国新加坡,签了ECFA,其他国家才有信心和台湾建立自贸。也有学者表示:台湾经济生存最大威胁来自韩国,服贸协议不过,是韩国得利、台湾受害。所以和大陆赶紧签,赶上其他经济体是重要的考量。另一个是中国和台湾原计划在14年底签署另一个协议,需要服贸协议先生效。所以在各种情势所需下,马英九曾在立法院纷争期间强硬地表示14年6月服贸必须得通过。

服贸的利弊

大陆和台湾的货物贸易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2012年便高达1973亿美元。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一般占GDP的70%,所以两岸进一步发展就是让两岸在服务业更自由地相互投资。当时台湾服务业约总就业人口的近六成,其产值则占GDP七成左右,而大陆在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43.9%。服贸协议总体方向上,中国开放保险、银行、通讯、医疗、旅游等80种行业,台湾方面开放保险、证券、交通、美容、文化等64种行业。另外由于双方都是WTO成员,但中国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的,台湾是作为发达国家加入的,理论上中国在双边贸易中有超过150项优待。但在这份服贸协议里似乎中国又提供给了台湾比WTO协定规范里更优惠的政策。所以在许多支持者眼里,这对双方都是好消息,而且中国还让利给了台湾。

在数据方面,台湾半官方组织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结果显示签署后对整体经济成长率将增加1.7%左右、总就业人数将增加26万左右,国民党也经常会引用这份数据作为证据。但台湾国际贸易局数据不同,他们研究说每年的经济增速提高为0.5个百分点。大陆方面则称,台湾2012年服务贸易值及出口值都相比前一年在降低,排名全球二十六七位,贸易值远远落后于新加坡、韩国及中国香港,显示台湾服务业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所以总体上的支持意见都是从宏观经济层面考量的。这里面还包括了不少社会名流,汪小菲、宏碁创办人施振荣、晶华酒店董事长潘思亮、天下文化创办人高希均、PC Home董事长詹宏志都支持这个协议。

那我们我们看一下为什么人们反对。就先从经济层面看。根据美国银行的预测,服贸带给台湾的经济成长仅是2.5%与2.9%的差别,彭博社文章说,虽然台湾经济面临困境,但从2008年马英九主政至2013年底的数据来看,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约成长55%,其实是低于韩国的75%,更远不如欧盟的98%、俄罗斯的101%、美国的119%及澳洲的282%。另外,服贸协议强调经贸自由,但台湾的服务业相当比例是中小企业,贸易自由对他们冲击很大,可能波及行业包括中药、出版印刷、餐饮、旅游、汽车租赁维修等,最后结果就是员工只能待在连锁大企业,中小企业活不下去,或比如医药行业可能加快商品化,穷人看不起病。台大经济系教授林向恺也担忧,大陆资金进入,造成炒房的问题。国立政治大学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在2013年7月3日在媒体上撰文,说服务业涉及层面太多,而且小本经营服务业人多,在商品贸易还未谈妥就谈服务贸易操之过急,其实可以让有急迫需求的服务业先行,难度大的留到后面,他也呼吁召开各个服务行业的公听会,等待行业洽询回应。这个其实是很中肯的意见。

我们重点看一下出版行业,两岸出版市场完全不同,出版最重要的就是自由与开放环境。出版行业大致分四个部分:出版、印刷、零售和发行,台湾市场小但创作者和小型公司多,产业活跃,出版社15000家、7600家印刷场、40家发行商、800家书店,全部是民营,没有国营,且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资本额在几百万到几千万台币;但大陆完全相反,580家出版社全都是国营,都是新闻出版总署及更上级的中宣部所主管,27家省级出版集团。每一家都同时经营四个板块,规模庞大,光是省级的江苏凤凰集团,总资产就是200亿人民币(约880亿台币)。另外,服贸协议里谈的不是把四个产业链打包,而是切割出印刷行业,台湾从业者到大陆只能印些包装纸材与宣传物。我们知道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对于出版管制非常严格,之后开放给台湾出版的可能性也就很小。而相反,台湾出版不需要出版社登记,没有书号控制,出版等于是完全自由开放给大陆。大块文化的董事长郝明义预估,如果出版行业要开放,中国大型出版势必并购台湾中小企业,严重影响台湾引以为傲的自由、开放出版面貌。类似出版业的情况,包括台湾学者彭明湖、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系主任郑秀玲等人都认为,大陆看上去开放项目多,但在细节上有很多限制。

服贸协议除了经济争论外,另一大焦点就是政治风险。除了前面提到的出版业对言论有控制嫌疑,还包括电信、广告、运输、基础建设这些大类,对台湾人民的隐私和咨询安全都存疑。凤凰卫视的阮次山则从服贸协议的流程指出问题,他说过去台湾与大陆已签订了18项协议,没有一条需要逐条审查,全都是直接打包通过,从大陆角度看《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其实是国内文书。而台湾立法院若逐条审查,就成了国与国之间的协议。

其余提到的争议包括大陆人员会借此机会去台湾工作居留,享受台湾社会福利;民间组织对服贸协议的评估报告有173页,而政府报告只有6页,过于草率;对开放以后台湾粮食安全的担忧;台湾政府对大陆开放的设限过于宽松,对两地谈判平等性存疑;对总统成为例外状态的疑虑等。

以上就是《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背景以及利弊。

服贸的黑箱争议

除了对ECFA这本书内容的争论外,压垮最后一根稻草的是写这本书不透明,关乎到整个台湾的大事,居然除了马英九等少数核心人士外,包括民众、涉及产业、媒体、在野党、甚至连国民党的大多数人和大陆委员会副主委都不知具体内容。马英九政府控制的立法院国民党多数,拒将服贸协议交由立法院实质审查,试图规避立法院监督,勒令立法院一字不改地照案通过。柯文哲在24年大选的时候也重新表态过,反服贸其实不是反对内容,而是反对该协定通过过程的不透明。

我们先简单说一下台湾的行政体系,才能理解ECFA这本书应该怎么写。国父孙中山基于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台湾的五院制体系,除了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外,还设有考试院,也就是国家公务员的晋升考核通道,三权分立中属于行政院;监察院,负责弹劾、监察立法等,这是从立法体系中分出来的。

前面提到的三读是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立法程序,由于进行该程序时,议案草案会被在不同阶段共读三次,所以被称为三读,在中国大陆类似的叫三审。其中一读是这个提案刚被提出,还只有标题和草拟内容,如果没什么问题进入二读的协商阶段,但如果立法院觉得问题比较多,就需要由修订后给审查委员会看,然后再进入二读。而服贸协议就卡在了这里,ECFA及后面的货贸、服贸,在国民党看来是行政命令,立法院不可以一条条看,差不多就可以过了;而民进党主张并非行政命令,所以必须在立法院逐条实质审查,才能交给院会表决。

2013年6月21日两岸在上海签署服贸协议,随后行政院将其送去立法院备查。在当时抗议就已显示端倪,民进党质疑国共联手,通过这项协议掏空台湾。到了6月25日,立法院各党达成一致决议:服贸协议应经立法院逐条审查,逐条表决,非经立法院实质审查通过,不得启动生效条款。在这个地方,其实可以认为国民党已经承认了,这个协议不是行政命令,需要立法院审查委员会介入。

当时还一致决定,审查前要举办公听会,召集学术界、非政府组织和相关行业来听取意见。由于在野党质疑公听会未足够和从业者沟通,从7月30日到8月5日,立法院把公听会的次数从2场变成4场,后又变成20场,其中国民党立委江启臣4场率先完成,其余由国民党立委张庆忠、民进党立委段宜康各排8场。

我们可以从这张时间表和公听会的时间发现,国民党张庆忠的8场是在8天内完成的,每场一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而民进党8场横跨六个多月,最后一场在2014年3月,每场都持续一天。国民党匆忙赶场的做法遭到多方质疑,他们还以政令宣导的态度进行公听会,没有实质沟通,许多意见并没有得到回应,部分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行业代表都没被邀请,或直到最后一刻才被通知此事。马英九和张庆忠都还曾表示,《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必须全部通过、且无法修改。反过来,在民进党公听会期间,国民党指摘故意拖延,8场公听会,开了4个月。甚至张庆忠在12月26日就提前安排审查会,但国民党团力劝,发出开会通知约半小时后,又取消通知。

3月10日最后一场公听会民进党主持完毕,终于可以进入立法院审查会。3月12、13、17、19、20日都是审查会日期,多次冲突。3月17日,审查会又一次冲突不断,国民党张庆忠抢夺麦克风,利用30秒的时间自行宣布服贸协议为行政命令,已超过3个月审查期,应当视为“已通过”,强行中止审议,并立即宣布散会。张庆忠说的三个月审查期援引《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第61条,审查行政命令应于院会交付三个月内完成。张庆忠引的条款,依旧是针对行政命令的,从2013年6月上海签订协议起,确实早就过三个月了,但立法院多党曾一致决定应该逐条审查实际上是承认了这并不是行政命令,双方是在有共识的情况下进行为期9个月的20次公听会,所以张庆忠的做法是有悖法律的。一个关乎台湾人民利益的重大条约,就在一阵兵荒马乱、张庆忠的匆忙呼喊下成立,张庆忠也就此被戏称为“半分忠”。

次日,时间来到2014年3月18日,在野党团要求重新审查服贸协议,而国民党强行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送去立法院院会存查。而一直等候在立法院外抗议的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民间团体于21时冲入现场抗议。

一场台湾历史上绕不过的民主运动揭开。

好,这里是行动行动,我是凤凰。下一期,我们将正式进入太阳花运动。希望这一期关于服贸的背景知识,还有相关的立法程序讲清楚了,如果有错误,请指正。另外,如果你觉得视频对你有价值,关注我们并传播给更多人,也希望在会员区获得你的赞助,帮助我们持续做下去,我们下期见。


【需要你的支持】我是个独立创作者,除了本号外,我也是从事艺术创作,过去十年以影像、行为、表演、文本、社会实践等方式创作。因题材原因,此类项目难以获取商业价值,也不想被算法和系统笼罩,故在粉丝资助平台设立账号,希望获得你的支持。希望也借此证明,创作者可以独立自由创作。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爱发电 Patreon Dis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