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公冶长第五)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醯(xī),醋。

时人认为微生高很直率,但孔子不以为然。举例说,有人来向他讨醋,他没有,却到他邻居家讨了再转给讨醋的。言下之意,孔子认为,微生高没有醋,直说就是了,不应该自己去讨而转给人家,而博得乐于助人的名声。

直有两层意思,是一诚实不隐瞒;二是不论什么情况下,都始终如一。如“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卫灵公第十五)。

但从孔子的描述中,看不出微生高有没有隐瞒自己没醋。如果微生高家没有醋,告诉讨醋的实情,然后说我去邻居家要点来给你。来人与他的邻居不熟,他帮着去要也是合情合理的,乐于助人。如果来人与其邻居也比较熟,那就可以让他直接去要,说我没要,我邻居某某某有,你也熟悉,你去他家要吧!

所以,孔子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微生高并不直率没有说服力。但这话也表明,孔子称赞直率的品格,反对虚伪和油滑。对左丘明的称赞进一步表明了他的态度。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第五)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也是鲁国人,据说是《左传》的作者。

“巧言令色”多次见于《论语》,说明孔子确实对以巧言和媚态取悦他人深恶痛绝。而足恭

一说是用脚恭敬地逢迎别人;一说是过分恭敬。如是前者,就应说成“巧言、令色、恭足”,因而后者合理些。这些举止都是虚伪的,左丘明耻于这样做,我孔丘也耻于这么做。

把对某人的怨恨藏在心里,却装着对他友好的样子,这也是虚伪的行止,左丘明认为这样做可耻,孔子也认为可耻。

孔子虽然认可直是一种好的品德,但并没有把之放在很高的位置。智识、守礼和忠孝都高于直率。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第十五)。

前面说过,孔子认为史鱼仅是直,不知进退,算不上君子。蘧伯玉知进退,才算得上是君子。智识高于直率。

又训诫子路,“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阳货第十七),喜欢直率而不好学,就会养成轻率的毛病。绞,急切的意思。

还说,“直而无礼则绞”(泰伯第八),直率但不讲礼节不守规矩就会冒犯尊长。

更重要的是,直不能与忠孝冲突。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第十三)。

这里,孔子就诡辩了,转换了直的含义。或者说直不适于亲亲与他人之间,当然也不适用于尊尊与他人之间,不能为了直而损害君臣和父子之间相互维护的关系。这就缩小了直的适用范围。

直是怎么产生,又是怎么丧失的的呢?孔子也有观察思考过。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第六)。罔,不正直,虚伪

孔子认为,直是人生来的本性。这个观察是对的。婴幼儿阶段,人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会充分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欲望。

但随着与外界的互动,儿童受到成人和社会的不断管教,就明白不是所有的欲望表达出来都能得到满足。要么就服从外在的道德权威,压制不符合道德规范的欲望,仍然直率表达道德规范所容许的欲望,而保持直率的天性;要么为了实现社会道德不容许的欲望,而变得虚伪。

罔,就是不正直,虚伪的意思。所以孔子接着说道,虚伪的产生是因为侥幸得到非分所得而又免于被处罚。就会继续虚伪下去而养成性格。

孔子这句话对是对,符合道德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心理学原理。但问题在于儒家的忠孝道德准则和相应的礼制是压制人的自由本性的,把人当成附属物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压制人的自由本性,个人得不到发展,这才是儒家社会大量产生虚伪人格和巨婴的根本原因。

2020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