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论语漫读》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第五)

轻裘,轻软的皮衣。皮革处理得轻软,越贵重。伐,夸耀。施,散布。

这段对话很有意思。当是师生闲暇时,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孔子左右,随时听从使唤。这两人与孔子比较亲近,孔子也十分信任他俩,一文一武哼哈二将。颜回虽然比子路年纪小,入门也晚,但弟子记载时,却将颜渊放在子路前面,说明颜渊的德行和学识得到了的其它弟子的普遍敬重。

想来孔子心情不错,很有兴致,就问俩人,“你俩何不说说各自的志向?”子路是急性子,抢先表白说,“愿意乘上马车,穿上轻软的皮衣,与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后悔。”子路是性情中人,非常看重朋友之谊。与朋友在一起,就非常快乐。愿意与朋友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朋友之间,不分你我。但估计孔子认为这个格局有些小。孔子对弟子的期望是入仕当政,实现他以德治国的政治理想,以为这才能有益于社会。仅仅是接济资助朋友,是实现不了以德治国的。子路肯定也没多想,将自己最愿意做的事当成了最应该去做的事。

颜回接着说道,“愿意不夸耀自己做的好事,也不吹嘘自己的功劳”。 颜回就比较会说话,如果他直说要为他人谋幸福,为天下立下功劳,也许会被人以为太狂妄。而迂回递进地说,做到了这些也不夸耀,就显得很谦逊。一石二鸟,即表白自己愿意有益于人,有功于社会,同时还很谦虚。

孔子当然喜欢“不伐”这种品格,大家都“不伐”,功劳就归于领导,有利于维护稳定。

曾以此称赞鲁国大夫孟之反。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第六)。

一次鲁国与它国交战败退,孟之反殿后,阻挡追兵,掩护前军。快要到城门时,才快马加鞭进得城来,边策马边说,“不是我不敢于断后,而是马不快呀!”。故意掩饰自己的功劳。

孔子认为他不夸耀不争夺功劳,很好,值得赞赏。但他的表演不止于“不伐”。“伐”是进得城门,就高声对两旁观看的人说,看我多勇敢,一个人在后面阻挡敌军的追击。“不伐”就是保持沉默,既不主动炫耀自己的功劳,也不否认自己的功劳。而他这是自我贬低,而把功劳让给他人。可能是担心功高震主,引来灾祸,故出此言。

颜回的这番话肯定很得孔子欢心,可能孔子对他的话的反应就比子路的要积极些,神态上会有所表现和差异。可能子路说完孔子没什么反应,甚至脸露不屑之态,你就这点出息?而颜回说完,则微微点头,脸路愉悦之色。于是子路又不服气了。有次也是孔子称赞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子路就说,“子行三军,则谁与?”于是子路就直问孔子,那老师你的志向是什么呢?想听你也说说”。

孔子就说:“我的心愿是让天下的年老者能安享晚年,让朋友们相互信任,让年少者得到关怀照顾。”

孔子这志向可谓大矣!简而言之,他的志向就是让当政者施行仁道而达实现天下太平,社会大同。孟子所说,“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可能就源自孔子这句话。

立志是很重要的,能激发人的斗志和潜力。现在的年轻人也可能会被老师,父母或其它长辈问到志向。而现在,通常就将志向理解为长大后想做什么职业,如做科学家,医生,教师、军人或警察之类,或者当官。这会随着人的成长或机遇环境而变化,但宜于尽早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不然,就会有所荒废。

而像颜回和孔子所言的志向,现在通常会被认为是大而不当,太不具体了。但一个社会,总是需要一些有远大抱负的精英分子,来引导社会的变化。他们或者成功了,或者失败了。或者当时失败了,但却影响了后世,如孔子本人。

2020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