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子張家,就是我們的父母親張其德和吳枝建立的家族。朴子張家,也是我們族人們賴以遮風避雨的屋子,它建於1934年,是一幢兩層樓的木造屋。這一幢房屋同時也做為張其德自從年輕時就開始經營的農具手工製造工場-「朴子牛車店」。

The post 【張英哲】承擔家變—白色恐怖下的朴子張家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

【編按】今天為 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正式成為國定紀念日,許多白恐受害者及其家屬受到了國民黨的黨國體制的政治迫害,朴子張家即為一例。朴子張家的子孫張英哲醫師,在製作《承擔家變—白色恐怖下的朴子張家》總目錄時所寫的前言,應允我們刊登在《報呱》上。

因為《承擔家變》原著作沒有一份全書的總目錄,為了方便讀者尋閱,受訪者張英哲自己就把書本裡各篇內文的目錄合製成一份全書的總目錄。

原著作是朴子張家幾位白色恐怖時代政治受難者的家屬接受訪談的紀錄。受訪者有五位: 張白鶴、張瑛玨、張麗珠、張英哲、呂享寧。

我們受訪者非常感謝主編許雪姬教授與楊麗祝教授,以及訪談與編撰團隊的辛勞。

朴子張家,就是我們的父母親張其德和吳枝建立的家族。朴子張家,也是我們族人們賴以遮風避雨的屋子,它建於1934年,是一幢兩層樓的木造屋。這一幢房屋同時也做為張其德自從年輕時就開始經營的農具手工製造工場-「朴子牛車店」。

朴子張家和這一幢房屋更承載著台灣白色恐怖的歷史。它座落在嘉義縣朴子市山通路與南通路十字交叉路口的東南側,它現今的地址是: 嘉義縣朴子市南通路3段812號

【張英哲】承擔家變—白色恐怖下的朴子張家(圖/張英哲)

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歷時 43 年

這幢房屋,在1998年以後,張其德的子孫就沒有人再住在那裏了。我們子孫們自己不需使用那些房屋,也不能繼續照顧那些房屋,我們必須把它妥善處理。我們子孫們對這個房屋懷抱著許多記憶。這個充滿記憶的「朴子牛車店」,我們於2020年8月22日不忍地把它拆除了。

相較於 1947 年的 228 大屠殺,白色恐怖在台灣民族民主運動與轉型正義發展史上開始受到人民的關注,時間上是比較遲的。

中國國民黨政權,一個因貪汙腐敗又殘暴而被中國共產黨的軍隊打敗,而於 1949 年底逃竄來到台灣的劊子手政權,卻早於同年 5 月 19 日就已頒布戒嚴令,從而開始把台灣置於恐怖統治之下,直到1987年戒嚴令終止,歷時38年。

如果把刑法第 100 條於 1992 年修改以前的時期也視之為白色恐怖統治,那麼白色恐怖統治就歷時 43 年。

1940-50 許多白恐政治受難者 受到共產國際人本精神啟發

中國共產黨曾經懷抱著歷史正義的理想。然而,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已經退化成為一個不是馬克思本意的共產黨。中國共產黨自己宣稱,要把中國建立成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觀點為根據。

今天的中國,絕不像中共所自稱的,是一個朝向社會主義的社會,這個中國不是一個馬克思本意的社會主義社會;它不僅沒有社會主義的民主、人本、人道與人性的文明元素,它甚至已經蛻變成為一個黨國資本主義的國家,一個比所謂的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型態更少文明、更多野蠻的社會型態。

在1940-1950年代之交,許多台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和當時的中國共產黨是有關聯的。那時,當資本主義世界因兩次帝國主義的世界大戰的摧毀而陷入悲觀、墮落、危機與毀滅時,馬克思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給渴求人本改變世界的人們提供啟發、希望與鼓舞,也給殖民地人民提供解放的助力。

這樣的時代情勢卻使台灣人民不幸遭受白色恐怖的災難。

今天,為了不使那一段白色恐怖的歷史從台灣人民的記憶裡消失,「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聯合幾個團體與個人於2024 年 3 月 5 日共同倡議,呼籲台灣人民和政府將每年 5 月 19 日訂定為「白色恐怖記憶日」。

儘管這些倡議與呼籲來得稍遲,聲音也還很微弱,但是它卻是一股創意。我們期待它能夠召喚更多台灣人民反思那些被埋藏、被遺忘已久的歷史記憶,以增強台灣民族民主發展的動力。他們的倡議與呼籲應得到台灣社會進步力量的支持。

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 Logo 引用陳列《殘骸書》概念,受到黨國壓迫,白色恐怖受難者及其家屬,甚至整個台灣社會,生宛如「殘骸般的存在」/圖: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提供。

白恐家屬不訴諸冤屈 要讚揚革命精神

面對台灣白色恐怖的歷史,做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家屬,

我們不訴求冤屈,我們要讚揚革命精神 !

在台灣白色恐怖的時代,朴子張家這一個家族,同時出現五個政治受難者,一個被處死刑,另外四個人的刑期總共超過32年。許多可以想像的、當代政治受難者的家族所遭遇到的多重苦難,這個家族也經驗得到。

在那一段腥風血雨、最困頓的時代,我家裡沒有一個成年的男人,一切物質和精神的苦難全由我的母親和姐姐們承擔,幾位堅強的女性的形像時常會巍然地出現在我眼前。

只是,我的父母親畢生都不知道這一場苦難的社會歷史原因與意義。他們也不知道,我這一個在 1972 年底的一個冬天的深夜離開家而去德國留學的兒子,為什麼這麼多年都沒有回來台灣,直到他們先後於 1984 年和 1990 年闔眼長眠時,他們就再也沒看到這個政治流亡的兒子一面。

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寬裕前輩。圖/報呱記者陳柏諺拍攝

【附錄】《承擔家變—白色恐怖下的朴子張家》目錄

目錄製作與前言: 張英哲 修訂與校對: 林玉
初稿: 2020年8月1日
修訂: 2024年4月12日

國家人權博物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出版者):

承擔家變—白色恐怖下的朴子張家

目錄

總序  陳俊宏教授    IV

許序  許雪姬教授    VIII

凡例                     XV

1  受難者 張其德、張璧坤、張碧江、呂錫彬、蔡錫璋  資料說明

7  朴子張家受難者與受訪者關係表

9 張白鶴女士訪問紀錄

11 一、日本時代的回憶
17 二、戰後的教學記憶
20 三、與丈夫的婚約
23 四、對於大哥張璧坤的印象
29 五、關於二哥張碧江的遭遇
33 六、個人感受及人生感想

39 張瑛玨女士訪問紀錄

41 一、家庭背景

52 二、父兄親友受難
52 (一) 大哥張璧坤
57 (二) 父親張其德
59 (三) 二哥張碧江
63 (四) 大姊夫、其他親友

65 三、無法避免的事

77 四、個人發展與婚姻
77 (一) 工作歷練
85 (二) 國語的啟蒙
88 (三) 經營福安育幼院
93 (四) 愛情長跑

97 五、平反工作與我

114 六、難以言說的傷痛

123 張麗珠女士訪問紀錄

125 一、娘家背景

129 二、從日本時代到光復
129 (一) 童年生活
131 (二) 經歷戰亂
132 (三) 臺灣光復
134 (四) 二二八事件

136 三、家人受難及影響

146 四、揹著殼的生涯
147 (一) 嘉義女中時期
149 (二) 師大時期
151 (三) 投身教育
155 (四) 救國團經歷
156 (五) 致力於大會舞創作
159 (六) 赴日留學
160 (七) 舞蹈治療(Dance Therapy)

163 五、我的婚姻與家庭
166 戴令采提出兩個問題

167 六、對政府與政治的看法
167 (一) 國民黨的統治
169 (二) 沒有國家的保護與族群分裂
170 (三) 關於白色恐怖歷史的研究

173 張英哲先生訪問紀錄

175 一、與白色恐怖相伴隨行

184 二、苦難下的避風港
184 (一) 家計變化
188 (二) 母親帶頭撐持家庭
193 (三) 探監

197 三、平凡的歲月
197 (一) 父兄出獄後
202 (二) 準備出國留學
205 (三) 對家中的關懷

207 四、德國生活廿七載
207 (一) 生涯概述
213 (二) 步入海外臺灣民族民主運動
224 (三) 首次返臺、李登輝的國民黨特務與我

228 五、返臺定居的生活與著述
228 (一) 牙醫、「自由與必然」、雨果:《悲慘世界》、補償金
232 (二) 整理歐洲臺灣人的社會-政治運動史
234 (三) 《臺灣主權的論述與辯正》
236 (四) 大學畢業40年紀念文
238 (五) 孫立人是否值得「紀念」
244 (六) 批判蔡德本及其作品
251 (七) 為《刺蔣: 鄭自才回憶錄》作序
254 (八) 李登輝的歷史疑點

257 六、瞭望: 革命精神、歷史沒有終點
257 (一) 不訴求冤屈、要讚揚革命精神
261 (二) 歷史沒有終點

267 附錄一: 張璧坤先生獄中家書全文及原件
269 附錄二: 張群、孫立人、蔣介石對「葉城松等案」
擬辦、批示之全文及原件

273 呂享寧女士訪問紀錄 

275 一、我的學經歷背景
278 二、故鄉與家族
284 三、父親的徒刑與大舅的死難
292 四、父親出獄之後
299 五、與張家的親密關係
303 六、背負了五十年的恨

313 主編、訪問者、紀錄者簡介
316 索引

==============================
目錄製作與前言: 張英哲 修訂與校對: 林玉
初稿: 2020年8月1日
修訂: 2024年4月12日


The post 【張英哲】承擔家變—白色恐怖下的朴子張家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