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上煤炭的煙,隨長風和巨龍一起飛翔!砲彈射擊的響聲,聲音如雷電般隆隆;跨過萬里的波濤,綻放皇國的光輝!」

 

距今79年前的今天,也就是西元1945年的4月7日,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乃至於是寰宇海軍建軍史上絕無僅有,集當世大日本帝國頂尖工業技術所打造的超級戰艦「大和號」(やまと),在九州南方的太平洋海域上,正面迎戰來自美國海軍,由米契爾上將(Pete Mitscher)所指揮的第58號特遣艦隊,雙方陣營在水天一色,蔚藍無涯的壯闊巨洋中,展開了只能有一組陣營凱旋返航的生死交鋒!


raw-image


這場被視為近代海上決戰最終回合的大型海戰,眼下「坊之岬海戰」(坊ノ岬沖海戰)的雙強對壘,其實日本聯合艦隊早就不若多年以前偷襲夏威夷珍珠港時的趾高氣昂,隨著「中途島戰役」後的節節敗退,加上山本五十六(1943)、南雲忠一(1944)等優秀指揮官的相繼陣亡,日軍在原本拿手的太平洋顯然失去了制霸優勢,再加上ABCD四方包圍網奏效,燃料、糧食等長期消耗資源嚴重短缺,軍部高層又對於戰力重整的意見有所分歧(該優先修理軍艦或是傾力製造特攻用武器?),此刻面臨著大規模海戰的必然性與存在性,「大和號」的出陣,似乎已淪為避免美軍強勢登陸日本本土,讓星條旗覆蓋旭日島國的消極應對罷了。

raw-image


自然,數百萬里大洋上的制空權,從沖繩、台灣到澳洲,現在也全數掌握在美軍手上,即使日本軍方勇敢地對外喊出「一億總特攻」的口號與執行「天(一)號作戰」計畫,大本營的目的已不再於取勝(進攻美國西海岸?),而是不輕言吞敗!就連軍令部次長小澤治三郎都已認定,日軍的苟延不算是作戰了

 

「神機将ニ動カントス。皇国ノ隆替繋リテ此ノ一挙ニ存ス。各員奮戦激闘会敵ヲ必滅シ以テ海上特攻隊ノ本領ヲ発揮セヨ。」

,伊藤 整一 艦隊司令長官

 

滿載排水量達72,809噸(美國「密蘇里號」戰艦滿載排水量僅約56,270噸)的大和號,雖說在前一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Battle of Leyte Gulf)裡依舊維持著不可一世的攻擊能力,雄厚的裝甲更著實抵禦了數發美軍炸彈的襲擊。然而,即便大和號擁有破壞力十足的三門46釐米三聯裝主砲塔(九四式艦砲)以及護衛艦隊的協防,但在美軍井然有序的機隊調度下,藉由地獄俯衝二式轟炸機所擲下的八枚五百公斤重炸彈作為序曲,魚雷攻擊機與戰鬥機的輪番空中轟擊,深山猛虎即便力拔山河,卻始終不敵叢林裡身手矯健的猴群,尤其是近六十架次的美軍攻擊機逐一從天而降,如颱風雨點般的砲火襲來,彷若就像是吹奏著海洋安魂曲一般!


raw-image


自中午以降,大和號於短短一個半小時之內就承受了近二十餘發的砲彈轟擊,不只航速驟降(航行速度從25節剩下10節),美軍的魚雷更讓大和號的左舷傾斜15度,使得大口徑的高射炮無法順利作動,對空防禦至此陷入了絕望似的停擺!


raw-image


而且為求船隻保持平衡,大量的海水無預警注入大和號右舷的輪機室與鍋爐室,犧牲了不少無法即時做出撤離動作的日本水手;失去了操控性與防禦性,現在只能用低速緩慢運行,尋求奇蹟解方的大和號,此刻就像是一頭喪失羽翼、無法展翅的鋼鐵巨獸,淪為美軍空中健兒們的活靶,一發一發,一彈一彈,山姆大叔毫不猶豫地在駕駛艙內按下發射鍵,宛如是替早年不幸陣亡的弟兄們討回血海深仇似的執著與痛快!

 

到了4月7日下午兩點二十分,大和左舷傾斜已增至20度,航速減至7節。司令官伊藤整一發出了全員離艦(棄船)的命令;

 

很快的,伴隨第一和第三主砲塔的彈藥庫發生毀滅性的大爆炸,下午兩點二十三分,大和號開始從水平面上緩緩下沉,伊藤深知大勢已去,無力回天,決定負起作戰責任,選擇與船艦同進退,於司令官室內以手槍自盡。


raw-image


「1141ヨリ數次ニ亙ル敵艦上機大編隊ノ攻擊ヲ受ケ 大和、矢矧、磯風〈註、航行不能〉沈沒...」


raw-image


17分鐘之後,美軍眼見情勢底定,宣布停止作戰

 

由11艘航空母艦和多達386艘戰鬥機機群所編織而成的充沛戰力,美軍理所當然地擊潰了海上昔日的第一霸王大和號,其餘四艘日軍驅逐艦(磯風、濱風、霞、朝霜)、輕巡洋艦(矢矧)也同樣作為陪葬品,被美軍沉落在太平洋。

 

直奔天際的燃燒火柱及蘑菇雲,連直線距離200公里之遙的鹿兒島亦能看到下,大和號最終的安眠之地,位置在北緯30度43分、東經128度4分,約莫是日本長崎縣男女群島的女島南方176公里、水深345公尺的地點。


raw-image


大日本帝國聯合艦隊,自西元1894年(明治27年)黃海海戰(甲午戰爭的一部分)大敗清國北洋水師開始,歷經日俄戰爭的遠東大捷,還有太平洋戰爭的先盛後衰,跟隨著近三十任的司令長官帶領後,到此,譜下了不完美的終曲(正式解散是西元1945年10月10日),昔日耀武揚威的大艦巨砲時代,也悄悄跟著走入歷史。


raw-image


據統計,「坊之岬海戰」之後,美軍回報總部的死亡人數不及百人,損失10架飛機,數艘船艦則達輕微受創程度而已;反觀日本方面,雖有證言指出,大和號等艦陸續沉沒時,美方即使沒有作出趁機攻擊的指令,默許其餘日軍友艦趕來救助倖存者,但光大和號就有近2,740名的官兵陣亡(另有269名生存),還有近百架次的特攻機墜毀!

 

一來一往的淒風苦雨間,大和號的失去,加上殘存船艦幾無能力繼續參與戰鬥,也順勢毀滅了日本帝國海軍僅存的一絲士氣!自此,「皇國興廢在此一仗」的雄心壯志不再復見,日本海軍在太平洋已經失去所有的對峙籌碼,太陽帝國於二戰最後的喪鐘,爾今無情地響起。


raw-image


值得吾人留意的是,當時與大和號共同投入海戰之一的「雪風號」驅逐艦(ゆきかぜ),在廣闊大洋上執行過高達16次的作戰任務,除早先立下數次戰功外,更幸運且奇蹟地無傷躲過盟軍的砲彈烽火。

 

戰後,日本無條件投降,「雪風號」依法解除武裝,改為擔任復員輸送艦,直到西元1946年12月28日為止,合計完成了15次的復員運輸任務,共計將超過一萬三千人運送回日。

 

故事,還沒結束…

 

西元1947年7月3日,「雪風號」被依指定特別保管艦,並以戰時賠償艦引渡到聯合國的方式,於這一天抵達中國上海碼頭,在7月6日時正式移交給中華民國政府。

 

翌年5月,「雪風號」改名為「丹陽艦」(DD-12),成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海軍艦隊當時的旗艦。

 

後來為避免國共內戰的無端波及,移交之際無武裝配置的「丹陽艦」,被國民黨拖往台灣,在基隆牛稠港船塢實施艦體修整,再拖到左營軍港,執行新一波再武裝計劃,直到西元1952年完工擔任戰備,繼續擔任中華民國海軍的旗艦;

 

西元1953年8月,由海軍總司令馬紀壯中將率隊,將其與太昭號巡防艦、太湖號巡防艦一起編入,組成首支敦睦艦隊赴菲律賓訪問。但除了外交任務外,「丹陽艦」更在台灣東岸與台灣海峽分別截獲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波蘭合營的油輪及蘇聯油輪,用重生的二代艦之姿,再度寫下燦爛戰果!

 

西元1966年11月,「丹陽艦」除役。


尾聲:

「大洋上煤炭的煙,隨長風和巨龍一起飛翔!砲彈射擊的響聲,聲音如雷電般隆隆;跨過萬里的波濤,綻放皇國的光輝!」,《軍艦マーチ》裡再也熟悉不過的歌詞,此刻伴隨濃濃黑煙與海浪,共同譜出了太平洋上的最期鎮魂曲,「大和號」的沈沒帶走了大艦巨砲主義,也為一個旭日東昇的時代,悄悄劃下句點。

 

可,猶如神佛的一眨眼,

 

時序來到了西元2199年,太陽系外的加米拉斯帝國(ガミラス帝国)為挽救母星的危亡,開始侵略其他星球。而地球軍作為被侵略的對象,在與加米拉斯帝國軍的交戰中持續落敗,同時加米拉斯帝國軍向地球發射大量含有放射能的遊星爆彈,更讓地球的抵抗防禦力量越來越弱。


raw-image


萬幸的是,本與加米拉斯同為雙子星球的伊斯坎達爾星球(イスカンダル星)此時仗義相助,向地球發送了波動引擎(波動エンジン)的設計圖紙,並告知地球軍伊斯坎達爾擁有清除放射能的設備「Cosmo Reverse D」。

 

在與歐洲、美洲等強國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地球防衛軍利用伊斯坎達爾星球提供的技術,將沉睡於九州海底的大和號戰艦改造為「宇宙戰艦」。大和號全體乘員也在沖田十三的指揮下,以身為人類最後的希望,開始踏上取回「Cosmo Reverse D」的漫長征途……

 

西元2200年,大和號重返地球,藍色星球已恢復了原始的美麗景致。



對了,《宇宙戰艦大和號》(宇宙戦艦ヤマト)劇場版的主題音樂後來被選入作為JR西日本吳線(廣島)吳車站(呉駅)的列車進站音樂,用以紀念製作大和號戰艦而聞名於世的吳市其造船業及海軍基地。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panese_battleship_Yamato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ace_Battleship_Yam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