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帝王,卡拉揚。
寫在前面:
聽了三十五年的古典音樂,我依然不敢妄稱自己是資深發燒友或銘盤收藏家。從小學偶然接觸到由英國Decca所發行的「古典之門」錄音帶系列開始,直到中學時拿零用錢逐一購入音質不佳但內容包羅萬象的滾石代理之NAXOS與Decca國際中文版古典樂CD來擴充自己的古樂資料庫,進一步在大學時有些迷信或失心瘋地追逐所謂DG(德意志留聲機唱片)版「企鵝三星帶花」不朽大碟……在影音媒體稍後邁入數位化與雲端儲存之前,我很榮幸地能夠有實體碟盤作伴,毋須等候網路連線下載或緊盯螢幕進度,更自豪地自己曾經書房裡有面古樂牆……緊鄰著一本本推理或偵探小說,那是此生永不過期或變質的精神食糧。
冷房或天寒,夏雨或春光,那些陶醉在管絃樂或聲樂藝術所交融的華美日子裡,有一個人的名字,始終是古樂牆上必然的示現,無論芭蕾舞、歌劇或交響曲,乃至於是宗教聖樂,耳邊傳來的天籟之音,正是出自他的不可一世與捨我其誰,即使離開已經超過三分之一個世紀,但他舞台上傲然挺立的身影,毫無疑問,是古樂界的帝王,更是指揮界的至尊:
「我從不懷疑我的才能是造物主的恩賜。而我的責任,就是將其發揚到極致之處!所以我立志要創造近乎完美的音樂,並奉獻給更多的人!」
「指揮帝王」,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
莫名崇拜他、莫名痛恨他?死心追隨他,或是厭惡鄙視他?不管千萬凡夫何等表態,都無法取代其作為「牡羊皇」的存在!4月5日降生世間的卡拉揚,堪稱是西元二十世紀寰宇樂壇成就最為顯赫,幾乎改寫古樂表演定義的指揮巨匠,更是被古樂媒體包裝,徹底「神格化」的古典名家……
當然,在許多粉絲的心中,卡拉揚一度統御了西方樂壇所有頂尖天團,雄霸一方,故也被讚譽為是「歐洲總指揮」……「哪裡需要我,我就會過去!」,此等壯志,正是他所留下的霸氣回應。
與「音樂神童」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同鄉(真的不是歷史的巧合),流有貴族血脈的卡拉揚誕生在奧地利的薩爾斯堡(Salzburg),童年時期就以傑出的鋼琴演奏才華被故鄉的親友們稱為是另一個「阿瑪迪斯」再世!
雖然卡拉揚的雙親都希望孩子日後能從事相對穩定且有保障的工作,藝術家絕非職涯第一選項,但是在尊重又不禁止卡拉揚接觸音樂的情況下,成年之後,他一邊在維也納工業學院進修,另一方面,也開始「跨界」在維也納藝術表演學院持續精進自己的琴藝……
然而,一次因手指肌腱使用不當所造成的運動傷害,卡拉揚被迫放棄了成為職業鋼琴家的夢想,但在興趣使然,還有對音樂工作的使命感驅使下,卡拉揚果斷轉投入指揮與音樂教學的領域,也就此展開了日後截然不同的人生!
20歲的「弱冠之年」,卡拉揚,當時沒沒無聞,毫無名氣可言的年輕指揮家,藉由一場自辦的對外小型音樂會,幸運地取得小鎮附屬音樂劇院常駐指揮,也就是類似總監的工作合約。據說當時卡拉揚仍猶豫自己是否有資格出任這個已經是屬於「主管級」的位置?但劇院經理替他打了包票,建議卡拉揚先行赴任,透過工作經驗的不斷累積,就可以好好檢視自己的實力是否匹配劇院常駐指揮的身分。
宛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卡拉揚果真成功地帶領了這個器樂編制僅僅只有17個團員的迷你樂團以一年演出「六部全本歌劇」的樂季安排,廣獲當地民眾的好評!大家讚賞年輕人的膽識,更敬佩他的帶團功力十分了得。
同時,卡拉揚也不為此自滿,趁著樂季的空檔,他四處觀摩其他前輩指揮家們的現場演出,甚至一個人騎著摩托車奔馳到直線距離250公里外的大城市裡,只為一睹當時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的風采與魅力!
但是,五年之後,讓人非常出乎意料之外的,卡拉揚竟然被劇院高層給……
「解職」!
時也?命也?運也?卡拉揚被離職的原因其實相當耐人尋味,經過多年的磨合,劇院經理不只惜才,更發現卡拉揚絕非爾爾,舉手投足間具備了來日躍居名指揮家的潛力,若他只甘心屈居小地方樂團,將會是樂界的損失!因此狠心把卡拉揚「趕走」!
閒賦在家的日子,卡拉揚的名聲並未跟著一同「失業」,透過文化圈的引薦,他很快受邀接任了另一個檔次更高……位於德國西部,歷史古城與工業城市亞琛市(Aachen)市立劇院的指揮一職。隔年,卡拉揚以極為優異的帶團表現,贏得劇院高層的一致通過,升格成劇院的音樂總監!
三十歲不到的卡拉揚,此時搖身一變,是當年德、奧語系地區裡最年輕的主流劇院音樂總監,也是備受樂壇矚目的新生代指揮家!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卡拉揚卻也為此職位付出了「代價」!
納粹黨的黨證!
是,在黨國一體,政治、文化不分家的「政治正確」前提下,卡拉揚要保住飯碗,要留下職位,就是要取得官方認可的藝文「認證」,也就是要宣誓加入納粹黨,效忠最高領袖!
雖然黨證不是萬能,但接下來的幾年間,貴為文化從業黨員的卡拉揚,在帝國元首希特勒大力推展並倡導全民共同參與藝文活動,用以弘揚日耳曼國威的政策之下,指揮事業蒸蒸日上,也在柏林帝國國家歌劇院裡擁有不錯的名聲,但另一方面,西方民主社會對他個人的政治立場與意識爭議也悄悄浮現。
但好景不常,在與指揮前輩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產生演繹理念上的衝突,以及希特勒對其偏向「過於(主觀)浪漫」的演出風格有所質疑與難以理解的負面觀感之下,西元1942年,已自行宣布無條件退出納粹黨與所有官方職務的卡拉揚,在政治不正確下被迫失業,沒了謀生的飯碗……而且在未取得美國或英國古典樂團所遞交的合約下,等於是沒有地方可去的失業,直接被納粹強迫「退休」了!
西元1945年5月初,第二次世界大戰歐陸戰區的連年烽火,生靈塗炭終告落幕,獨夫希特勒妄想征服全球的美夢落空;可第三帝國的覆亡,民主盟邦的勝利,對失業已經一段時間的卡拉揚來說,其噩運卻還沒解除……
英、美等同盟國陣營在進入柏林後,隨即展開一連串針對納粹戰犯或協力者的清算懲治計畫,也特別針對類似卡拉揚等「前」納粹黨員進行了滴水不露的身家調查,以防止戰犯們逃亡至第三國。在考量同盟國高層的政治施壓,以及卡拉揚其過往為元首服務的背景下,許多原本已排定前往德國境外的公演通通被迫臨時取消,居住限制加上密集問話,也讓卡拉揚的生活出現了始料未及的危機。
「指揮的『藝術』在於清楚何時停止動作,讓管弦樂隊接手演奏。」
是的,就在這個看似毫無轉圜餘地,烏雲壟罩的時候,卡拉揚的生命裡,出現了一位重要的貴人!
李格先生(Walter Legge),當時不列顛唱片大廠「EMI」古典音樂部的製作人。他力排眾議,挺身而出,全力擔保卡拉揚過往一切行為完全合法且無踰矩之處,表示其人在(納粹)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希特勒)的無奈,李格還大膽地率先與卡拉揚簽下長年期錄音合約,更一手調解歐洲各國對卡拉揚的演出禁令!
「記住我的話吧:這個人(卡拉揚)將會在往後四分之一個世紀裡給音樂世界留下屬於他自己的偉大銘記。」
,薩巴塔(Victor De Sabata),義大利指揮家,卡拉揚亦師亦友的前輩。
經過李格的奔走、持續斡旋跟溝通,卡拉揚,這位原本看似極有可能黯然退出音樂界的指揮家,從此「東山再起」,一步一步、一站一站,一場一場,寫下了名為「KARAJAN」的不朽歷史。
就在德國因美、蘇對峙而分裂成東、西德前夕,西元1948年起,卡拉揚與「維也納愛樂」(Wiener Philharmoniker)攜手合作,正式敲定了巡迴歐陸演出的年度計畫;
而卡拉揚也跟李格的牽手,知名女高音舒瓦茲柯芙女士(Elisabeth Schwarzkopf)等聲樂家們共同錄製了多部經典的歌劇全本錄音。自知重生機會得來不易的卡拉揚,把握住曝光時機,更積極釋放出如公羊衝刺一般的熱忱,選擇成為忙碌的「空中飛人」,陸續參與了多場國際音樂節的壓軸演出,他要讓世人知道,他是卡拉揚,他將無所不在。
西元二十世紀五零年代,幾位生於上一世紀(西元十九世紀)的指揮名家們紛紛老邁凋零,跨入不惑之年的他,Herbert von Karajan的名字也逐漸變成當時古典音樂界裡最為重要的中堅力量……
尤其「古典天團」的接棒與傳承,如「柏林愛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的接班問題也悄悄浮上檯面,
此時此刻的卡拉揚,展現了他高人一等,不同於俗夫藝術家的經營手腕,透過之前與各大樂團間的密切合作關係,讓其在團員們的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更在西元1954年間獲得了愛樂團員們的高票支持,擊退了其他四位可敬競爭對手,正式接下了號稱「世界第一交響樂團」柏林愛樂的首席指揮家寶座!
「老王駕崩,新主萬歲。」(Le roi est mort, vive le roi.),
從窮困落魄的馬鈴薯度日,到攀上古樂舞台的巔峰,不到十年的光陰,卡拉揚隻手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雖然這個時候,想當然爾,昔日做為納粹文化黨員的疑慮與顧忌再次被歐洲和美國的八卦媒體踢爆與渲染,但在西德政府的出面支持,與各國藝文界人士的有力背書之下,卡拉揚擺脫了心底的面積陰影,也隨即展開了巡迴…嗯…該說是橫掃世界之旅吧!
「我不談政治,我只是作為一位『音樂家』來到這裡(美國)。」
首次成功率領柏林愛樂完成美國巡演之旅後,西元1956年,卡拉揚獲聘出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藝術總監;緊接著,他成為了維也納歌唱協會的終身指導指揮、米蘭史卡拉歌劇院首席指揮,也簽約數個歐洲主要大樂團音樂顧問與督導的職務,包括了法國巴黎管絃樂團等。
西方樂界的好事者們看卡拉揚一年四季飛來飛去,交響曲錄音、歐洲巡演音樂會、全本歌劇錄影、亞洲巡演音樂會,再來個音樂節,然後重複以上,幾乎沒有休息的空檔,因此給了他一個聽起來很厲害(卻感覺有點酸)的封號:
「歐洲總指揮!」
但卡拉揚不以為意,反而相當自豪地留下了一句(很像政治家)名言:
「哪裡需要我,我就會過去!」
而除了定期的音樂會,與簽約工作室錄音演出之外,隨著音響科技的進步,熱愛新事物的卡拉揚也是史上第一個將古典音樂導入先進影音技術與錄影統合的指揮名家,不只率先採用了立體聲錄音技術、彩色錄影科技,甚至以指揮、導演與製作人的三重身分,執導了歌劇的電影化!好友們您知道嗎?卡拉揚也是第一位參與CD研發與錄音的指揮家喔。
意氣風發、獨霸樂壇,捨我其誰?
加上西元1967年創立專屬的個人音樂節「薩爾斯堡復活節音樂節」(Salzburger Osterfestspiele),卡拉揚重新定義了歐洲「維也納愛樂是夏季音樂節的駐場樂團」,而「柏林愛樂乃作為復活音樂節的看家樂團」之鐵律!如果說,卡拉揚等於當時的古典音樂,我想沒幾個人會舉手反對吧。(就算大家心裡很不是滋味。)
縱橫古樂版圖近三十年,創建難以超越的指揮帝國,更留下了眾多無與倫比、數目亦十分可觀的重量級名盤之後,進入西元二十世紀八零年代,卡拉揚的身體健康逐漸因老邁而惡化,尤其心臟跟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更不斷困擾著他;除此之外,他與柏林愛樂之間也產生了世代溝通上的衝突,而且願演越烈…尤以在新任團員的聘任上,女性單簧管樂手梅耶(Sabine Meyer)的否決案,作為「御用天團」裡的第一位女性成員,卡拉揚意外吞下了恥辱性的一敗!
雖然說,卡拉揚依舊馬不停蹄地奔走世界各地,參與各大音樂節的演出,也願意跟柏林愛樂妥協,但是大家都已經透過錄音的節奏或演出時的節拍落差,發現到昔日的「指揮帝王」真的已經老了!君王氣勢依然,可,有些時不我予了。
西元1987年元旦,卡拉揚以樂界德高望重、無人匹敵的身分,登台指揮了他職業生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Das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
西元1988年,各大唱片公司陸續發行慶祝卡拉揚八十歲大壽的紀念版CD。
西元1988年,卡拉揚最後一次率領柏林愛樂前往日本舉行公演,在這個極度風靡卡拉揚,幾乎將「KARAJAN」給奉為神祇的古典樂發燒國度,他生涯總共造訪了11次之多。
西元1989年4月24日,卡拉揚以身體無法繼續負荷繁重工作的因素,正式辭去柏林愛樂的所有職位,結束了雙方三十餘年來的合作關係。
西元1989年7月16日,卡拉揚在自宅與好朋友,也是日本新力(Sony)時任總裁大賀典雄討論新開發錄音技術的時候,突然間,他覺得胸口悶悶的,於是請大賀替他倒了一杯水。結果沒想到水一喝完,卡拉揚轉身跟大賀說了一句:
「自己感覺好了一點……」
就這樣,一聲不響,又讓人錯愕地,卡拉揚倒在了大賀的身旁,輝煌燦爛與不平凡的指揮人生,在此刻劃下了完美無憾的休止符,享壽81歲!
毫無疑義的,在卡拉揚制霸指揮台的全盛時期,全球古典樂界也明顯出現了一批「反」卡拉揚的樂迷,他們認為其指揮風格與經營手段太過於矯情與商業化,每一個作曲家聽起來都是卡拉揚自己的風格,加上自我過度包裝、異業行銷,簡直把古典音樂當成是自己的企業王國在經營,把藝術文化當作是流行商品。
但誠如音樂學權威《新葛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中如此評論著卡拉揚的藝術成就:
「(……即使有些不了解的人批評卡拉揚),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十年,沒有別的指揮家能夠在音響和織體上比他發揮出過大的影響力!」
至於在音樂之外,卡拉揚也是一位當代頗負盛名的冒險玩家,在追逐速度的競技世界裡,舉凡冰上活動、汽車、快艇與輕型飛機,他可說是樣樣精通!甚至在高齡八十歲的時候還拿到了小型噴射飛機與直升機的駕駛執照哩。
此外,他更是一名狂熱的汽車收藏家,世上所有的一流品牌好車,卡拉揚幾乎通通都收藏於自家車庫,加上他的駕駛技術十分優異,甚至還被幾位賽車界友人讚譽是一名可隨時下場比賽的準職業賽車手呢!值得一提的是,他人生中最後一部所持有的名駒,正是德國保時捷(Porsche)的經典超跑959!車身顏色甚至還是紅色的呢!
尾聲:
話說有一天,三個當代最偉大的指揮家:貝姆(Karl Böhm,1894-1981)、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以及卡拉揚聚在一起聊天。
這年紀最大的貝姆首先開口說道:
「我一輩子都傾心研究莫札特的曲目,就好像是那中古世紀的修士,不眠不休地研究《聖經》內容一樣,將整個人生都奉獻給了上帝。」
伯恩斯坦則接續說:
「嗯,每當我上台指揮宗教樂曲時,我總感受到那神聖的上帝牽起了我的手,在指引我該如何完美地詮釋樂曲,並且祂還告訴我,此時的旋律有多麼的神聖莊嚴…」
突然間,默默坐在一旁的卡拉揚,慢條斯理回了一句話:
「我什麼時候告訴過你了?」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de.wikipedia.org/wiki/Herbert_von_Karaja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rbert_von_Karajan
或許大家不知道,「365+1的璀璨星河筆記本」,真正完稿的第一篇是卡拉揚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