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讀了兩本有關毒癮的書,病人、犯人之間的拉扯都為著癮。究竟成癮是一種犯罪或是一種疾病,處遇的方法自然大不相同,而成癮物質的定義,以及濫用的定義,也因為化工的技術,一直不斷的變化當中。有機化學光一個有機鍵的改變,就會將A物質變成A+或A-物質,但刑法罪刑法定之下,這二種都不成為犯罪構成要件。總之是個複雜的問題,這本書更深入的報導了現在臺灣物質濫用的現況,以及過去發生的各種現象。約略可以視為《戒不掉的癮世代:臺灣的毒梟、大麻、咖啡包與地下經濟》的延伸閱讀,更細密的透過訪談報導,描繪可能的樣貌。

先講跨國毒品流動,前一本書沒能呈現的毒梟,在這本書凸顯了大盤商、毒梟之間的差距。毒梟的流通毒品量,大到跨國打擊毒品運銷組織的關注。此外,也有販毒到東南亞被捕的臺灣人面臨死刑的命運,以及運毒來臺的外國人,進入少年觀護機構,以及對比各國對毒品運送處刑比較的報導。

工業常用氣體笑氣,以及電子菸的氾濫,在這個部分描述相當詳細,物質濫用的危害和它所帶來的興奮、刺激、飄飄然對濫用者而言成本不成比例。高機率的濫用者因此讓自己的健康受到危害,但他們卻認為自己可能是不容易受害的那個群體。濫用的普遍性也令人咋舌,小到國小高年級就看得到電子菸,可見其影響以及納管的必要性。此外、新興的物質混用和大麻的問題都沒那麼簡單,即便政府投入了不少資源,有時還是比不上化工更新物質的速度。

那麼這些所謂已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要戒癮有這麼容易嗎?當然是困難的,從成癮、脫癮到戒癮,有時真的不是勒戒的問題而已,勒戒結束或出獄之後,又回到一樣的環境,因為社會上對成癮者的刻板印象:自制力不足、責任心低落等等,一個一推一拉的力量,讓他們又重回藥癮,尋找逃避的途徑。缺乏支持的戒治過程,對每個成癮者而言,都是艱辛的。

對法界、醫界、警界而言,再犯率極高的持有、吸食、販售,緩療護是目前的趨勢,但績效政策逼著最底層的持有、吸食成了績效的提款機,而販售的上游卻逍遙法外。打擊毒品相關犯罪的政策持續的推動,但目前問題也沒有稍緩的跡象。

最後關於戒毒之路家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報導,幾個故事都讓人覺得不容易。一般而言,女性的戒毒助力,又比男性來的少,這個性別上的差異,還真是沒看書之前沒有特別想過的。減用到戒除之路成功的人不多,但成書的相關經歷可以看見,也需要有實際的動力,才能真的使人離開物質濫用的泥淖。

推薦給想深入了解毒品問題、物質濫用問題的朋友,這本深度報導集是報導者心血的結晶,也值得大家一起關心、進一步了解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