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鄉民》從迷因國度到噪反本營
從二次元的4chan到無法停止的陰謀論
現在透過網路交流是很頻繁的一件事,許多人也必須或必要運用網路來維持生計,可以說已經變成不可或缺生活的一部分。
看著網路普及,跟著網路一起從電話撥接成長到WiFi的一代人,也是最先體會到網路交流的有趣與寬闊的空間,在網路世界如同遊戲一樣可以脫離現實扮演一個虛構的角色,而在如今網路不再是一個抽離實際生活的空間,有些變化可能來於最初的一件事而引爆成無法收拾的地步。
《叛逆鄉民:從迷因國度到噪反本營》是以美國匿名網站4chan為主,敘述匿名網路幾十年的演變,和影響真實世界過程的紀錄片。由當初創立4chan的架設者、網路駭客匿名者團體、初起使用者,和之後引發的政治和社會效應。從原本ACG小圈子到後續變成了各類團體利用來煽動情緒的陰謀論發源地,網路匿名交流的出現改變了什麼是好或壞?
《叛逆鄉民:從迷因國度到噪反本營》是什麼電影:
我記得在過去曾經讀過一本日本小說《捉弄比欺負恐怖100倍》,小說敘述一名轉學到新班級為了不被孤立而開始搞笑的主角,但最後反而變成任何抓弄和蠢事都會被拖下水,在升上高中後極力想擺脫這樣丑角與諧星的角色。小說中探討這種無惡意的抓弄,是否讓原本帶來歡笑的人反而是痛苦或難受的,但因為無惡意,所以比起一般的霸凌和欺負在社會或學校中更難以被看見,故事也架構在網路未發達的時間點。
而在網路發達且發展快速的如今,這種搞笑或表達友好的「抓弄」,或是無惡意的惡搞他人,是否會對當事人帶來困擾或回到玩笑本身?在網路世界中不限於生活圈子,故有些時候一些事情也會被透過網路媒體無限擴大。
2018年颱風侵襲大阪關西機場,許多台灣人受到網路虛假訊息誤以為台灣駐日官員不積極撤離台灣人,在網路隨言論起舞濫罵與操縱風向,最終導致駐日官員的自殺。可以看見網路輿論中故意與惡意製作的訊息,已經不是單純好玩或捉弄那麼簡單。
紀錄片《叛逆鄉民:從迷因國度到噪反本營》是以美國4chan網站的架站者和組織團隊、還有資深使用者為主,敘述這個匿名網站的創立,和在裡面無數使用的快散運動和民運抗爭等事蹟,在最開始只是小小的日本動漫畫社團,到後續開始有許多人創作圖文和惡搞圖片擴散到社群網路平台中,但最後卻慢慢演變成駭客攻擊、陰謀論、政治操作輿論的地盤,變成刻意攻擊與自己意見相左人士的聚集地。
電影裡敘述從4chan網站創辦人的初衷,和在自己網站延伸出來出來如今已經失控的匿名指控與陰謀論政治的產生,到網路駭客匿名者出面告白,並表示自己為何要駭入或主導一些社會運動,和一些初期在4chan網站的使用者,並且也訪問在匿名版使用的女性網民。
匿名討論版的開端原本是大家可以自由暢所欲言交流,來補足現實生活中不愉快和無話可說的開放空間,但如今為何會走入假訊息和仇恨言論者的領域,電影嘗試給出一個扎根之處。
《叛逆鄉民:從迷因國度到噪反本營》分析與延伸:
美國4chan是一個大型的匿名討論版,無需註冊就可以在上面發表圖文內容,它的開端是模仿日本的2chan討論版,是因為創辦人本身就是重度日式動畫漫畫迷,而創立的開端是為了討論日本ACG文化而建立的網站。
因為喜愛日本動漫畫文化的人本身領域就其多,有同人、角色扮演、也有娃、軍武、模型製作等,故也會有人開始聲請子版塊,這也讓4chan成為多樣次文化與社會運動的起源地,也延伸許多只有內涵人才懂得術語,許多不久後才會逆向輸出回主流文化圈。
在社群媒體平台未出現與發展的年代,日本2chan創立簡單的圖文內容與匿名式的發言,方便當時還未有智慧型手機,掀蓋式日本手機網路圈的交流,也等同於像2chan或美國4chan、8chan等,甚至台灣的Komica都是同樣類型的匿名式互動網站。這些網站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開端都是以ACG交流為主要客群,雖然現在流量與人數已經遜於主流社交媒體,但因為處於社交網路、動漫畫文化的開端,仍然有不少的骨灰跡大手與次文化專家匿名出沒。
《叛逆鄉民:從迷因國度到噪反本營》主要在探討的是美國匿名網站在之後網路攻擊、霸凌與假新聞等肆虐的情況,由於4chan本身在現代網路市場其實不具由實際傳播效益,但裡面創作的圖文發散到像臉書、推特等大型社交網站,容易讓許多非了解網路生態的使用者分不清虛實,在電影裡舉例了許多右翼與左翼人士分別被假消息洗腦,而產生暴動與攻擊事件。
也越來越多不法團體、新興宗教和暴政國家,透過匿名散佈假消息達到分化群眾的效果。
有趣的是不同於日本與美國匿名論壇的狀況,台灣K島(Komica)雖然過去曾有張貼限制級的圖片和不法言論,但始終處於對罵並未有太過嚴重的社會狀況出現,但在Komica裏島中,則是多於對於自己不爽或討厭的人重傷和毀謗的文章出現,處於就算在匿名論壇還是要在更隱密的公開場所罵人,也是台灣網路上微妙之處。但在國外基本已經有匿名網站逆向輸出的傳統與長期用戶,造成對於當代社會網路的依賴性,可以說是不可忽視的一點。
《叛逆鄉民:從迷因國度到噪反本營》值得一看嗎:
作為過去也是K島用戶的一份子,如今還在使用噗浪和PTT的網民,看到4chan成為紀錄片的主角實質有點新鮮,也有種歲月不擾人的感覺。當年學生時代玩的網路匿名站,如今已經可以是講述網路史的平台,這點相當有趣。
在電影裡講述的內容很多是現在進行式,不管是台灣本身就處於一個受到假訊息、假消息散波世界第一的位子,也往往對於網路的使用更加依賴與謹慎。
在《叛逆鄉民:從迷因國度到噪反本營》紀錄片中,我認為有些講述是讓人認可的,當初在匿名網站上出沒的可能是像ACG圈喜歡次文化的交流分子,但隨著網路成長與快速發展,匿名網站可能並不只有喜歡動畫漫畫或是跟著網路一起成長走過撥接時代的人,他有著可能是看著黑白電視長大、或是從小就在網路世代打滾,各式各樣不同族群的加入,就像曾經的社團房間擴大成了公眾領域,它已經不是一個小社群而是更大的公眾,而成為公眾之地就免不了有好或壞的事物的加入。
不過我認為《叛逆鄉民:從迷因國度到噪反本營》在裡面舉例的事件,其實有點過頭甚至有著複雜美國歷史因素,例如川普的事件或左派激進份子的行徑,甚至遊戲圈的厭女情節、對於無關的人匿名攻擊或製圖等。許多的事件和發生其實都有著複雜的歷史脈絡,並非單是4chan之故。更多的其實是在於網路文化到今,其實從過去有趣的摸索轉變成為,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在許多創作和實務等也慢慢的讓我們認知到網路世界正逐漸的和真實生活合為一體。
故我自己不喜歡《叛逆鄉民:從迷因國度到噪反本營》中一些人的結論是離開網路走向真實世界,而是更傾向於了解事情的真偽,擁有獨立思考和可以理性溝通的認知,將網路從單純的發洩攻擊人與同溫層小圈圈,有更多可以思辨和互相理解的地方。
如今人們在網路上可以被分裂與變得無法溝通,某方面是我們還有許多人不明白網路只是平台,上面的文章句子就像話語與商店的廣告標一樣,懂得分辨是非去面對它不是完美的,比從網路又逃到現世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