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製造業看全球化困境(5)
也因為如此,這讓我們在資訊獲取時,很難得到真正專家的意見,就像筆者常酸中文資料,三不五時就要提兩句中國最棒,可不是見不得人好,而是很簡單的一個常識,如果中國擁有這麼多超棒的礦區,也投入了生產,那為何大家還是買其他國家的?總不能跟筆者說,因為大家都想賠錢去辱華吧。
| |
這次的主題是講全球化困境,透過解說製造業的形式,所以筆者不打算把每個產業都科普,再說也做不到。
花了五週,大致談了鋼鐵製造,有興趣的朋友只要稍微查一下,就會發現鋼鐵品項非常多,會用到各種元素摻雜成各種合金。稍稍思考,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冶煉或許過程都差不多,但原物料的獲取就絕對不單純。
各位可以想成,你玩最新的模擬遊戲,挖礦的礦區種類有幾百種就好,十幾個礦區才能產出足以生產現代材料的加工廠。這種遊戲玩不下去的,地圖蓋滿滿的礦區,加工廠才兩三個,連科技樹都點不上去。
工廠外移降低成本?掏空底層製造業的陷阱
回到製造業看全球化的主題上,現代製造業是非常複雜的,源自於人類花了數百年的時光,累積出非常龐大的材料資料。筆者舉一個例子,合金是混合物,把好幾種元素混在一起,二元合金是兩個元素,三元是三個,那麼人類在三元合金上有多少研究成果?
數以萬計,最基本的三相圖,可以形成合金的資料就數千筆了,更別說現代合金材料還能混合到四種以上,膝蓋想都知道其複雜度。若各位可以理解,每一種合金的性質研究,都要研究所以上程度投入數個月,才能獲得些許成果,你就會對人類文明產生龐大的敬意。
不會動不動覺得只有自己最懂人類未來。
我們開始談製造業的複雜前,要先回到第一篇所說的,生產流程很難集中到一家工廠上,在前幾篇的原物料概論上,大致上可以明白,原物料的精煉純化,或許還可以在幾家廠區內做一條龍的處理,有些則不會。
為何?
要考慮半成品的特性,例如提高純度的過程中,過渡產物若很容易氧化,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同產線接著處理,而不是運送這批物質,冒著氧化風險送去其他地方代工省成本。又或者是輸送固態的半成品,總是比液態、氣態來得方便。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生產製程為了降低成本,什麼都可以拆開代工,包括台灣在內,許多國家都吃過這種虧。原本以為外移其他國家降低成本很合理,但這家廠移走後,打破了原本產業區塊的平衡。也就是,某A廠搬走,省下了他自己的人力成本,但對於下游BCD廠來說,還得花力氣去海外把A廠的東西送回來,久而久之有人開始受不了,B廠也跑走,CD壓力更大,最後全部都跑了,變成ABCD通通到了他國建立一個新的工業區。
- 編:美國近年持續布局讓製造業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