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變成另一種循環,勞工階級工作越來越少,待遇越來越差,就越仰賴政府補助,沒有足夠教育資源,根本沒翻身機會,而為了讓自己生活可以維持下去,又不得不相信進口低價中國商品的好處,或說別無選擇。然後就是美中貿易戰爆發了,講不好聽一點,中國沒有讓利的打算,也不打算回饋,強國自有其邏輯,所以自由貿易的默契被打破。若中國人口只有一億人,這些問題就不會發生,會變成幾十年後在印度爆炸。
從現代製造業看全球化困境(6)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為何?
/article/6651d972fd897800015de648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

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由經濟自由而政治自由」的模式為何在中國失敗?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人有趨利的動機,民主國家執掌經濟大權的中產階級,看到利益後必然迫使政府開放,這也是中產階級自己斬斷後路的開始。

因為,人類的思維是線性的,沒有多少人有辦法從短近的現狀,看到遠大的未來。所有你看到那些具有長遠眼光的企業家,幾乎都可以說是假的,所謂的眼光更像是有很多企業家,在隨機選擇下的倖存者。

真有眼光,那打一開始就該知道,中國必定會使這個循環出狀況,除非政治上可以改變,讓中國徹底融入西方工業國家的規矩,也就是讓「自己人」的數量變多,那就算經濟再怎樣困苦,已開發的10億人,還是可以勉強接受變成23億。

這可以從歐洲、美洲的整合看出,只要整合的國家擁有趨同的價值,那麼中產階級就會採取一致做法──共同打壓本國勞工階級。

理由很簡單,經濟學最基本原理,成本最低的生產對大家都好。因為,你看你看,生活消費都降低了,每一個人都有剩餘的錢可以購買更多的用品,生活品質就上去了,也有更多錢可以進行公共建設,提升公共教育

這就非常標準的自認自由派說法,也是錯誤的說法。標準的自由市場說法,是要建立在共同價值觀上,也就是今天你願意跟我們整合,價值也很接近,但有一樣嗎?價值觀只要還沒有一致,那麼就會有差別待遇,這才是經濟促成政治改變的本質,製造更多真正的自己人。

製造業外移後,高不成低不就的「偽中產階級」

實際上近20年的加速,各國從全球化中獲得利益的中產階級,尤其是港口都市附近,利益更大的都市中產,幾乎都脫離製造業,進入金融服務業,或是從事製造業的遠端管理,也就是雲端化,更可稱為脫離土地(天空之城的梗可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