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製造業說不客氣點,非常的脆弱,只要我們真的把整個產業鏈圖,依照分屬不同公司、工廠,或是屬於世界不同國家,做出展開。我們會發現,任何一個點出了差錯,都會延遲生產,嚴重一點就是停工。之所以現在感覺不到這些問題,是因為這個世界現在很安全,在全球化下競爭大致上是良性的,總有替代方案可以選。然而,仔細想想,真的有這麼單純?
從現代製造業看全球化困境(8)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article/6651d9ccfd897800015dea51

單純?一點都不單純,筆者上篇的示意圖,嚴格說算傳統產業,若是現在講的科技業,情況更為複雜。

因為,每一道製程,每一個零件,由於其精密程度提高,限制更加嚴重。我們可以理解為工具機需求變高,愈發精密的零件需要更精密的工具機,而製程從毫米到微米再到奈米(編:每一階段下降三個數量級,也就是縮小一千倍),能夠生產的廠商更少。

也就是一般製造業的機台設備,具有機械加工能力者都可以按圖施工,產出的設備都可以用在傳統產業上。而科技業,或者是想要技術提升的傳統產業,得要使用更加精密的機台,問題就麻煩了。

精密加工處處「鋩角」,技術全靠時間累積

能夠製造精密加工設備的廠商並不多,並不是製造的理論很難懂,是這些廠商為了要達到今天的程度,下了很大的功夫累積經驗,最終才找到最適合的材料配比、生產條件,讓精密設備可以打造出來。沒有精密加工設備,科技先進的產業武功廢掉一大半,但這些加工設備哪來的?得要用沒那麼精密的設備,人類花好幾年時間慢慢找出生產辦法。

由於解釋太麻煩了,各行各業都不一樣,沒辦法找到共通案例,這邊用概論去談。

若我們想要製造1微米(編:0.0000001公尺)等級的設備,但手邊只有10微米的機台,怎麼去雕切出來?只要轉一下刻度就跳10微米,怎麼辦?各位記得齒輪嗎,齒輪是最基本的機械構造,拿10齒與100齒的兩個齒輪互相卡在一起,我們10齒的轉一圈,100齒的只會轉10分之1圈,齒輪的轉動看的是齒數。

也就是我們把那10微米的機台,接上這個100齒輪,那麼只要轉動小齒輪一圈,就只會動10分之一圈,一圈移動10微米就變成1微米。

概念如此,實務上沒那麼簡單啦,轉的方向,齒輪的精密度、強度,刀具的精度、硬度,都要考慮在內。理論上,我們當然可以用大1000倍的機台去生產,加裝可以切分1000份的齒輪組即可,實際上不行啦。這得要提一下力學,天底下沒白吃的午餐,省力費時跟省時費力不能共存,齒輪的力傳導倍數差太大,強度不夠就會碎掉。

  • 編:沒機密機械改用手工就好(中國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