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閱讀這回事15-進階的閱讀方向
這樣有意義?練習吵架有,但想要提升自己,這種不純粹的出發點,你很難從中讀出什麼。因為,這偏向宣傳,想要推廣自己相信的價值觀,而不是認真的討論解決問題。試想一下,你真的想解決問題,方案會是消滅一半以上的人口?這根本是廢話,人類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人類自己製造的啊。這根本就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只是改版而已。
了解這麼多純粹問題,那我們回過頭來談,當你的閱讀量已經數十或破百,而且是讀書不是看書,有相當的累積,開始出現通透感,下一步呢?
下一步要看你的追求,如果想在某一個專業上有所突破,就要圍繞在專業上找書看;若還是想當雜學家,什麼都碰一點,接下去就需要更大量的閱讀了。不管哪一種,依照筆者的經驗,年看十來本書,沒三五年不會有所小成。
精通不易博學更難,閱讀只能積少成多沒有捷徑
不要覺得這很久,出社會的成年人,閱讀時間都是下班跟假日,與在學期間不一樣。一個大學生唸本科的書,教科書十幾本,參考書籍上百(理論),四年都沒打混下可以有所成果。折算我們社會人士,時間只有人家一半,能獲得一個小有所成的勳章,已經是非常不錯。
如果硬要給個數字,在專業程度上是等比增加,雜學則是指數變化。
在專業領域,讀十本書有點成果,二十本略有小成,四十本可稱專業,八十本變成大師。這是指專業領域上相關的,難度高低皆有,差不多是這種感覺,你要換成論文跟期刊文章也可以,這只是個概念。
但在雜學領域,讀書破十本,感到打開了一扇門,下一階段得超過百本,覺得通透自在,社會變化已有掌握。再下一個階段?千本是有點誇張,三五百本跑不掉,才會有一種感悟人生大道的氣氛。
說穿了就是找參考資料的延伸,我們寫論文不是也要一堆參考資料?若是雜學,政治上的參考資料會在經濟文化,文化上的或許要找歷史,歷史的翻閱人類學,人類學跑去看科技,科技則要碰數學……簡稱沒完沒了,用圖解比較容易讓人了解。下圖是假設兩個都看了幾十本書,各方面都有累積,且某項專業比較強的狀況。
自我養成需時忌好高騖遠,日新又新足矣
相同的閱讀量,在特定專業上前進,從高度3變成5,但攤平到什麼都要讀的雜學上,高度只會到4。由於閱讀量是體積,但專業度看高度,所以假設雜學要讀到專業的高度5,總閱讀量會是專業型的好幾倍。
因為要累積到一個高度,雜學是需要每一種都看,相互協助拉高,為了穩固外圍的程度,還得去多看一些新的領域(下圖橙色三角)。所以,你遇到兩個在某專業一樣的高手,所學龐雜者為何都年紀很大?因為他的閱讀總量將會是只鑽研某一方向的好幾倍。
這裡不談天賦,能當教授的才情都不差,許多教授的天份極高,專業高度10,雜學方面的閱讀總量好幾百,對他而言只是普通程度。
筆者提這段話的意思是,不要去追逐天才,沒有任何意義,你也無法從中學到什麼,但網路充斥著各種反對努力的謬論,其本質就是拿著「很努力的天才」當作範本,讓你別努力了,反正追不上。
重點是為何要追啊,你又沒有要去台大跟人搶教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