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大多认为这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在中东地区不断增强的影响力。」

端传媒记者 洛松齐

2024年7月23日,中国北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巴勒斯坦敌对派别,分别为法塔赫和哈马斯签署《北京宣言》。摄:PEDRO PARDO/Pool via Reuters/达志影像
2024年7月23日,中国北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巴勒斯坦敌对派别,分别为法塔赫和哈马斯签署《北京宣言》。摄:PEDRO PARDO/Pool via Reuters/达志影像

媒体是公共服务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即时报导一直免费,帮助你和身边人获得最新的准确资讯。然而报导不是凭空而降,也依赖会员付费支持。今天加入端传媒会员,可享8折,畅读全站内容。

7月23日,中国外交部公布,巴勒斯坦14个派别在北京共同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

据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毛宁在7月23日例行记者会上的介绍,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于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

宣言指“各民族派别在中国会晤中一致同意实现巴勒斯坦全面民族团结……决定根据《巴勒斯坦基本法》,由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颁布法令,组建一个在巴勒斯坦各派共识下的临时民族团结政府”,“该政府将首先统一巴勒斯坦国领土上的所有巴勒斯坦机构,启动加沙地带的重建工作,并根据批准的选举法,尽快在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监督下准备举行大选”。

毛宁与当天在闭幕活动上致辞的外长王毅均提到,本次对话与宣言“最核心的成果就是明确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围绕加沙战后治理、组建临时民族和解政府达成一致”。(延伸阅读:《加沙战争的漫长阴影:以色列的战略困境与战后加沙的重建难题》)

上海《澎湃新闻》引述上外中东所名誉所长、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朱威烈指,“巴勒斯坦所有14个派别达成共识前所未有”。

分析指,《北京宣言》的达成,有助于协助巴勒斯坦掌握更多谈判筹码,就战后的管治安排与美国及以色列抗衡。

不过,国际舆论普遍不看好《北京宣言》对巴勒斯坦内部和解问题所能起到的实际效果。(延伸阅读:《一场事先张扬的袭击:以色列国内政治的动荡,如何令哈马斯看到可乘之机?》)

路透社援引埃及报纸《金字塔报》(Al Ahram)的编辑部主任阿什拉夫-阿布埃尔胡勒(Ashraf Abouelhoul)表示,“不可能在短短三天内解决巴勒斯坦各派之间的问题”。

实际上,尽管参与和谈的总共有14个派别,但最受关注的,也是巴勒斯坦内部冲突的主要参与者就是其中最大的派别法塔赫(Fatah)与哈马斯(Hamas)两方。

2005年,包括法塔赫与哈马斯在内的12个巴勒斯坦派别就曾签署《开罗宣言》,在此之前,哈马斯与法塔赫之间的紧张关系已伴随阿拉法特的去世而加剧。其后一年,包括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内的5个巴勒斯坦派别领导人又在以色列监狱签署了《囚犯文件》(Palestinian Prisoners' Document),承诺组成一个民族团结政府。

2006年,在巴勒斯坦立法议会的选举中,哈马斯击败法塔赫取得过半席次,依法组成了巴勒斯坦政府。哈马斯一度邀请法塔赫在《囚犯文件》的基础上组建民族团结政府。但双方很快互相指责对方不遵守协议。而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组成的“中东问题四方”(Quartet on the Middle East)则表示,除非哈马斯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放弃暴力并接受以色列的合法性,否则其成员不会与哈马斯政府打交道,哈马斯很快拒绝了这些条件。

在法塔赫拒绝加入后,哈马斯独自成立了新一届政府。中东问题四方随后对新组成的巴勒斯坦政府进行了制裁,国际援助则绕过哈马斯提供给了法塔赫。与此同时,法塔赫领导人,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与哈马斯就安全部门的任命展开了斗争。在内外压力下,哈马斯组成的政府很快辞职。哈马斯与法塔赫在麦加进行了谈判并达成了协议,组成了巴勒斯坦民族团结政府。

然而,团结政府依然“短命”。由于哈马斯与法塔赫之间缺乏互信,哈马斯此前新成立的安全部队与阿巴斯控制的总统卫队以及双方支持者组成的民兵频繁爆发冲突。冲突在6月10日扩大为全面内战,双方在加沙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哈马斯全面控制了加沙,而阿巴斯则以解散政府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加以回应。

冲突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包括著名记者戴维·罗斯(David Rose)在内的许多人相信,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与阿巴斯合作,试图推翻哈马斯引发了战争;亲近法塔赫的人士则坚持这是哈马斯发动的政变。普遍的看法认为,双方最主要的意见分歧在于哈马斯至今仍然拒绝承认以色列存在的合法性,而受到西方支持与直接援助的法塔赫则受到压力不能与哈马斯展开任何合作。

2024年7月23日,中国北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巴勒斯坦敌对派别,分别为法塔赫和哈马斯签署《北京宣言》。摄:Pedro Pardo/Pool Photo via AP/达志影像
2024年7月23日,中国北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巴勒斯坦敌对派别,分别为法塔赫和哈马斯签署《北京宣言》。摄:Pedro Pardo/Pool Photo via AP/达志影像

自内战爆发后,双方一直就合作问题进行不时中断的磋商。2008年,哈马斯与法塔赫在萨那签署了《萨那宣言》,2009年双方在开罗举行会谈,2010年包括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内的各方又在大马士革举行会谈,并于2011年在埃及斡旋下组成联合看守政府,但很快阿巴斯就受到国际压力,加之双方在总理人选问题上产生严重冲突,联合政府的谈判很快暂停。

在此之后,哈马斯与法塔赫又多次举行会谈,并先后签署了《多哈协议》、多份《开罗协定》等文件,于2014年组建了新的联合政府,但双方关系没有取得明显进展。2015年至2016年,双方在多哈举行多次会谈,2017年、2020年与2022年,双方先后签署了多份协议推动和解,但实际执行情况均不如预期,和解尝试在加沙战争爆发后均已冻结。

由于过去的各种尝试,《北京宣言》最终达成的希望不大。阿巴斯自2007年来一直维持紧急状态,自身面临多项腐败指控,而巴勒斯坦政府在其管治下亦愈发独裁,多次被批评系统性侵犯人权,支持度连年下降,很难相信已多次主动推迟选举的阿巴斯会接受与哈马斯分享权力。(延伸阅读:《巴勒斯坦没有新闻:约旦河西岸的生与死》)

同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7月2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坚持“在冲突结束后的加沙治理问题上,恐怖组织不可能发挥作用。哈马斯长期以来一直是个恐怖组织。……我们不支持哈马斯发挥作用。”被视为受西方,特别是美国支持的阿巴斯在和解问题上仍然面对较大压力。

不过,尽管《北京宣言》的实际效果存疑,但外界大多认为这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在中东地区不断增强的影响力。

《外交政策》的报导引述英国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研究员艾哈迈德-阿布杜赫(Ahmed Aboudouh)表示,中国正试图将自己定位为西方主导秩序的替代者。《华盛顿邮报》则指北京希望塑造自己“和平缔造者”的形象。此前,中国亦推动了沙特阿拉伯与其宿敌伊朗突破性的和平协议。

不过,《外交政策》此前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将努力更多放在彰显自己与美国有何不同并质疑美国的公信力,中国“明显回避在当前冲突中扮演任何实质性角色”。实际上,中国的官方舆论看上去没有回避这一点,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在23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表示,“在中东错综复杂的热点问题上,中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始终是中东和平的建设者,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延伸阅读:《高考生举巴勒斯坦国旗:中国“遗忘世代”的世界观,呈现出何种样貌?》)

对中国来说 ,推销其“全球治理”的愿景似乎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