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研指民生滿意度創年半新低 市民多評「民不聊生」
(獨媒報導)李家超政府上任兩年,並稱現時為香港發展的「最好時機」。香港民意研究所今日舉行記者會,指大部份市民對目前香港經濟和民生狀況均感到不滿,其中民生滿意度更創自2022年11月以來最低,在網上問卷最多市民用「民不聊生」、「物價」、「無能」來形容現時的民生和經濟狀況。另外民意又出現「逆轉」,最關心「政治」的市民大跌,最關心「經濟」的則大幅增加。不過學者批評政府的施政思維仍未「復常」,仍然以「政治先行」。
調查於7月2日至7月10日舉行,得出共671個成功樣本,其中包含333個固網電話訪問樣本與338個手機電話調查樣本。結果顯示市民對目前香港經濟、民生狀況均感不滿,民生狀況滿意度更創為2022年11月以來新低,大眾關心的領域亦從政治轉向經濟與民生。
民生滿意狀況創年半來新低
調查顯示市民對目前民生滿意狀況創2022年來新低,亦持續對經濟狀況感到不滿。受訪者對現時政治、民生及經濟狀況的評價中,滿意淨值分別為-6%、-23%及-37%,民生狀況滿意度為2022年11月以來新低。在網上調查開放式問卷中,「生活」、「物價」、「政策」、「民不聊生」、「教育」均為受訪者對民生狀況評價的最常出現字詞,高生活成本、居住環境惡劣、資源分配無效等評價亦在細項中被提到;經濟方面的常見字詞則包括「消費」、「外資」、「政策」、「人工」、「股市」、「無能」等,公司與食肆的倒閉潮亦常被提起。
「疫後曙光都唔係咁光」
復興經濟民生大聯盟發言人章彤輝表示,社會期待政府在民生方面能有更突破性的措施,惟現在政府似乎跟不上社會改變的步伐。章指出,香港人在疫情期間受限聚令、堂食令等因素影響,生活模式出現轉變,譬如習慣自行煮食、減少夜生活等,直接導致疫情後社會沒能迎來預期的消費反彈:「想唔到疫後嘅曙光都唔係咁光」。
同時,餐飲業等「重災區」更要面臨北上消費潮,導致社會整體對未來經濟信心缺失,消費意欲缺失,進一步社會各行各業造成打擊,導致市民對目前經濟、民生狀況均感不滿。章認為疫情後社會的消費狀況不應變得如此謹慎,指政府有責任作出反應,「帶大家喺芸芸眾生入面行出嚟。」
四成人最關心經濟 創2009年新高
在經濟問題、民生問題與政治問題三個選項中,有46%被訪市民表示目前最關心的是經濟問題,39%表示最關心民生問題,而表示最關心政治問題的僅佔13%。其中,最關心經濟問題的比率顯著上升,創2009年6月以來新高。
民研數據顯示,市民對政治狀況的關心程度在2019至2020年達至高峰,甚至一度超越對經濟的關心度,但現在滑回至2005年的低水平,市民轉回關注經濟與民生狀況。章彤輝稱香港人的政治關注度「從來唔係好高」,認為香港回歸、2019年事件等歷史時刻會觸發大眾對政治的關心,卻非持久的改變。
鍾庭耀指政府思維仍「政治先行」
對此,鍾庭耀直指港府施政方向已與民意發生偏離。鍾表示,目前市民最關心的是民生與經濟議題,希望政府在這些領域能有所突破或進展,但執政者和決策機構的思維仍停留在數年前,認為「社會係需要政治解決所有問題,政治先行」,已與市民的想法產生偏離。
他建議港府多進行調查以了解民意:「如果有啲朋友、甚至政府智囊係冇做調查,又唔信數據,係憑空諗嘢,咁我就會呼籲佢哋快啲做多啲好似我哋咁嘅研究數據」,避免繼續認為從政治問題便能解決民生問題。
司長民望略有上升 僅陳茂波評價屬正面
電話訪問結果顯示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與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的支持度評分分別為46.5、50.8與45.5分,與四個月前相比略有上升,惟僅有陳茂波一人得分高於50、評價屬正面。章彤輝認為司長民望與其曝光度有關,指目前一眾司長在前線公眾活動出現率有所上升,故得分皆有上升,而施政報告、財務報告等內容亦有助財政司司長的關注度與評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