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件在關係中,帶給你深深自覺或自省的經歷。透過這個經歷,你終於明白一件在你成長路上很重要的事情。

這是分析師促成的自省。那次我和她討論工作,我說,那天下午我去公司另一個離家更近的辦公室辦公,做完工作後跟老闆發過去,她打來電話,我說我在另一個辦公室,她很生氣。我跟分析師說,為甚麼她不給我在離家更近的辦公室辦公呢,我明明這樣時間利用效率更高,那天我的工作任務是做XX,我也明確告訴她我完成了。分析師指出我溝通中的問題,並一針見血說道,我一直強調我為什麼做這件事。可這件事對她(我的上司)又有甚麼好處呢?

她問我,在家裡如果我父母不同意我做的事或者批評我,我會如何?我說如果我不認可的批評,我一向就直接罵回去。

爸媽也不會因此而真的有甚麼,因為我總是比他們還霸道。

那在學校呢?我答:讀碩士的時候,我都是「帶星星眼」看我的老師們的,他們也不怎麼會批評我,他們提供甚麼意見我求之不得。

可如果雖然不信服,但是現實是對方是更有權力的一方呢?

她接著指出,在一個權力明顯不對等的關係裡,我如果遇到並不信服但更有權力的一方,並不像許多人那樣去處理。我通常下意識選擇了argue,但現實是,這可能會更進一步激起對方的怒火。

小孩通常在家裡得到這種訓練:面對更有權威的父母,如何他們習得如何做,往往沈默或者應和。但我顯然沒有在家中得到這樣的訓練,於是這成了我在職場上要面對的挫折。

了解的家族史越多,越覺得自己的原生家庭很好,我在那獲得了無條件的愛和支持。這次可終於給我找到了一個漏洞嗎?(可以稱呼這為「漏洞」嗎?

後來我看《關於愛的一切》,看到這段話深覺震撼:有非常多小孩從小到大相信愛是愉快的感受(是的,我就是這種小孩),從未受到責罰,得以相信愛就是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慾望。他們幼小的心靈覺得愛不是必須給出去的東西,基本上是別人給予的東西(但我倒沒有這樣想)。這些孩子要不是擁有太多物質享受,就是父母允許他們發洩情緒,這都算是照顧不周。儘管這些孩子並未遭到虐待,亦非乏人照顧,但就像缺乏關注、覺得自己沒人愛的孩子一樣,不明瞭愛的意義。

我曾經還想,要給喜歡的人明亮、健康的愛,但是要如何去愛呢?我想到,不知道該如何做時,我就要想像媽媽是怎樣愛我的,那樣去愛他。

但原來,有很多愛的我也其實壓根不是愛的master,也有好多挫折要經歷,好多需要學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