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海上強權的恥辱,十七世紀被砲轟的倫敦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
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英國方面艦隊總司令是查理二世的兄弟約克公爵,擁有戰艦109艘,其中50門至90門火炮的戰列艦為35艘,武裝商船21艘,縱火船21艘,以及小型船隻7艘,合計 4200門炮,2.2萬人。但英國海軍在艦艇大小與火炮威力方面都要優於荷蘭海軍,特別是英國海軍火炮射程及戰術水準遠非荷蘭海軍能比。
在進行一系列的決戰之後,荷蘭海軍處於下風,只能被動的保衛海上交通線,失去了戰略制海權。荷蘭雖然在幾次戰役中失利但主力艦隊仍在,而且摸清了泰晤士河口的潮汐、水位及沿岸軍事設施等情況,這為夜間偷襲英國主力艦隊打下了基礎。
1667年6月19日,德.奈特率領荷蘭艦隊(24艘戰列艦、20艘小型船、15艘縱火船)航行到泰晤士河口。趁黑夜漲潮之時,先遣艦隊順潮流溯入泰晤士河,一路炮擊,很快佔領了英國希爾內斯炮台,奪取了貯存在此地的四、五噸黃金以及大量木材、樹脂等物質。荷蘭艦隊橫衝直撞,尋找並擊毀發現的英國艦船,一些最好的軍艦被俘虜準備作為戰利品帶回本土,荷蘭艦隊甚至還炮轟倫敦。
22日,荷蘭艦隊長驅直入到達查塔姆船塢,據說當時英國在次停泊了18艘巨艦,每艦都在1000噸以上,荷蘭艦隊進入後打啞了岸上的炮台,登陸部隊以及縱火船人員拆除或毀掉了河上障礙,很快英國就損失了6艘巨艦,其中蒙克的旗艦「皇家查理」號被荷蘭人帶回國內。憑恃著「紳士風度」的英國人自然不恥這樣的奇襲,英軍的一位目擊者寫道:「這些威武雄壯、戰績輝煌的戰艦的毀滅,是我生平所看見的事情中最令人心痛的,每一個真正的英國人見了都會傷心泣血的。」
荷蘭艦隊橫行了三天,最後全部安全返航,之後德.奈特便封鎖泰晤士河口長達數月。
這次奇襲給英國造成了近20萬鎊的損失,更使皇家海軍蒙受了奇恥大辱,英國遭此大敗,加上瘟疫和倫敦大火兩重災難,已無力再戰。奇襲加速了英荷兩國的談判進程,最終兩國簽訂了《布雷達條約》,英國海軍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削弱,更重要的是兩次英荷戰爭期間,法國海軍迅速崛起,一躍成為海軍第一強國。
(部分內容有參考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