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備局日前邀請媒體記者參訪雲豹輪型戰車,展出了D1、D2兩輛樣車,除進行動態測試外,還有實彈試射。整體來說雲豹輪型戰車的表現不差,幾項過去最被質疑的問題,都沒有預期的糟糕。軍備局表示,未來將繼續發展D3樣車,修改部份車體與砲塔設計,將車高限制在3公尺內,以符合軍方的要求。車高太過是之前雲豹輪型戰車被軍方拒絕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可能會有不易隱蔽、射擊時重心不穩、難以通過台灣一般道路橋樑車高限制等問題。那為什麼雲豹輪型戰車會有車高太高的情況出現,這其實是重重原因所造成的結果。

正在媒體記者面前進行動態測試的雲豹輪型戰車。

正在媒體記者面前進行動態測試的雲豹輪型戰車。


就先天來說,輪型底盤本來就會比履帶式底盤要高一點,這是兩種不同底盤的特性。履帶式底盤有載重、越野能力較佳的優點,但輪型底盤有速度快、適應一般道路、維修較簡便的好處。雲豹輪型裝甲車擁有輪型車輛的優點,當然也繼承了缺點。其次是雲豹輪型裝甲車與新加坡的Terrex裝甲車系出同源,都是引進愛爾蘭的技術,但台灣考量到國軍屬於防衛作戰,本島也有充足的操演空間,不必像新加坡要將部隊送到別國進行移地訓練,所以完全沒有空運雲豹輪型裝甲車的需求。所以在設計時,就選擇放大車體,好讓乘員有較寬廣、舒適的空間,導致原有的雲豹輪型裝甲車本身就很高大。

雲豹輪型戰車是以雲豹輪型裝甲車為底盤,不只繼承了這個問題,更雪上加霜的是輪型戰車還要再安裝一具砲塔,以容納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各式觀測儀器與機槍,讓雲豹輪型戰車的高度變的更高。高度過高這個問題,看似不嚴重,但不易隱蔽,可能會讓戰場存活率下降,無法通過台灣一般道路橋樑的車高限制,會影響機動性。重心過高會讓射擊時重心不穩,當戰車砲旋轉到左方或右方射擊時,有可能會翻車,更不用說難度更高的行進中射擊。據傳最早期的雲豹輪型戰車在進行射擊時,第一代的樣車就曾差點翻車,穩定性不佳,令陸軍打了退堂鼓,也導致雲豹輪型戰車的發展計畫胎死腹中,有很長一段時間無人聞問。

此次特別安排雲豹輪型戰車進行實彈射擊,證明車身穩定度,以破除外界的質疑。

此次特別安排雲豹輪型戰車進行實彈射擊,證明車身穩定度,以破除外界的質疑。


而讓雲豹輪型戰車復活的關鍵,是金門的M41A3輕戰車翻車事故,台灣社會才驚覺原來國軍還有這麼老舊的戰車在外島服役。為了平息質疑聲浪,國軍緊急將本島的M41D運送到金門,以淘汰M41A3。但這批數量不多的M41D,雖然經過性能整建,不過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還能再撐多久是一大問題。但國際市場上卻缺少輕型戰車可以選擇,因為近年來連主力戰車都飽受戰車無用論的質疑,更何況是防護力與火力都更薄弱的輕戰車。美國雖然在這幾年推出了全新的M10輕戰車,但生產數量有限,造價也很昂貴,台灣在短期內實在不太可能購買新的輕型戰車。在這種情勢下,雲豹輪型戰車就成為了最不壞的選擇,可以用來接替M41D輕戰車,並加強基層火力。

但雲豹輪型戰車的發展並不順利,這背後的原因很複雜,其中比較受外界矚目的是原本的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是要向美國採購成熟的產品,卻因行政程序等問題,與代理商對簿公堂,不得已之下,只能改由軍方自製,只是自製的成果如何,品質是否比的上國外產品,仍不得而知。而底盤的問題也不是只有雲豹輪型戰車而已,原本預計推出的雲豹輪型迫砲車也是胎死腹中,原因在於底盤的限制,導致無法安裝原本規劃的120公釐口徑迫擊砲,但口徑較小的替代方案時,軍方又認為火力不足,傾向對外採購設計更為先進的新型產品,讓現有的CM-22、CM-23迫砲車無法順利退役。

第一代展出的雲豹輪型戰車,其整體設計與今日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代展出的雲豹輪型戰車,其整體設計與今日有很大的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軍備局開始改良雲豹輪型裝甲車的底盤,除了想解決迫砲車的問題,也想要改善原有車型轉彎半徑過大的缺點,其成果就是雲豹輪型裝甲車的第二代底盤。不過這個第二代底盤並沒有獲得軍方的青睞,迫擊砲車未來會不會生產,仍遙遙無期。同樣的雲豹輪型戰車最後能不能獲得訂單,將取決於未來D3樣車的性能表現,而就目前來看,D3樣子應該會選擇雲豹輪型裝甲車的第二代底盤,並進行修改,以符合軍方的車高要求,同時縮小轉彎半徑,以強化靈活度。這或許也是軍備局會選在這個時間點,特別邀請媒體記者到現場親眼見證,雲豹輪型戰車的射擊表現,爭取這個案子繼續發展下去的機會。

從試射的影片來看,當D2樣車的砲口與車身呈九十度,進行射擊時,車身的表現是很穩定的,行徑中的射擊也沒有太大的問題。說明目前D2樣車已經大幅改善過去的問題,未來的D3樣車應該會有更成熟的設計與表現。持平來說,雲豹輪型戰車的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絕不是中國主力戰車的對手,輪型戰車的薄弱裝甲,更是致命傷。但要對付中國的主力戰車,台灣擁有武裝攻擊直升機、車載的拖式反裝甲飛彈、單兵攜行的標槍飛彈、甚至是M1A2T主力戰車。但台灣基層守備部隊在第一時間會遇到的,最可能的是敵方機降或傘降的輕步兵,或是搶灘登陸的水陸戰車與兩棲裝甲車。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就能輕易壓制這些目標,讓我方守軍取得很大的戰術優勢。

再者,台灣只採購了108輛的M1A2T主力戰車,同時要進行460輛M60A3 TTS的性能重建計畫,而自性研發的CM-11勇虎戰車與M60A3升級的CM-12,則已逐步退役,基層部隊的火力支援能力不足,是顯而易見的問題。雲豹輪型戰車雖然不是改善這個問題的最好解方,但卻是最可行的替代方案。不過國產武器的問題往往是不夠成熟,又不時出現人謀不臧的醜聞,軍備局此次大張旗鼓,邀請媒體來參觀報導,顯示對這個計畫的重視。期待接下來D3樣車的設計,能夠更成熟,解決目前已知的缺點,讓基層部隊能擁有更好的火力支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