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遊
彷彿時光隧道一般的閱讀經驗,一些已經停留在歷史中的詞彙:MTV、BBC、隨身聽之類上個世紀的經驗,和生命經驗交錯重新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喃喃的說著自己的過去,同時帶出那些和我們息息相關,卻也已經成了過去的那些人事物。
從自身的出身背景說起,老實說對華僑一直沒有什麼概念,直到讀了這本書,才對東南亞的華僑有了更進一步粗淺的了解。關於身分認同、關於歧視等等一直都在,只是怎麼樣影響生命經驗,或者佔了什麼樣的地位。在那個解嚴前後的時刻,出國不僅是件難得的事,更有著諸多的政治禁忌。而對華僑來說,回到不怎麼熟悉的故鄉,經驗那些不同於臺灣的人事物,某個程度也產生了一些刺激,讓自由、民主這些抽象的價值有了真實經驗當作對照。
關於金華國中的經驗,除了充斥著當年私下補習的都市傳說以外,還有許多風起雲湧的黨外活動。只是在那個年紀,那些雖發生在身邊的事,卻彷彿十萬八千里遠,被升學隔絕在外。和多數人一樣,對這段歷史的認識,都是長大成人之後,再重新因為種種因素,重新「補習」。只是這個補習不同於為了升學的補習,填起的不是課堂上老師沒有教授的部分而已,更是生命經驗中重要的拼圖。
許多人說解嚴民主自由之後,社會更動盪了,但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老三台的時代對於媒體的管制,使得隱惡揚善的報導風格一直都在政府的魔掌之中。開放之後的社會,經歷了媒體大肆渲染的各樣報導淹沒的歲月,那些重大刑案重複的的播送,三大刑案包含彭婉如命案、劉邦友血案以及白曉燕案都是當時驚動社會的案件。無所不在對婦女的壓迫,包含無法安全的搭乘計程車、隨時遭受性騷擾、性侵害的陰影揮之不去,這些似乎成了過去的歷史事件,逐漸的淡化,多數人逐漸習慣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認識這個社會能夠透過諸多制度性的保障,提供更安全的氛圍。夜行後的光明,正逐漸發生,而這些也是夜遊之後且對照且珍惜的部分。
高等教育求學的顛簸,和青春歲月的叛逆成了另一個對比。來自雙親照料歷程中的各樣對待,都成了強而有力的推力。自由的大學帶來的不僅是性經驗的解放,也因為科技的進步社會的變遷帶來許多新刺激、新變化。搬出原生家庭,與人同居共室,進入較深的交往關係,又因為種種因素而分開。沒能順利完成的學業,似乎不斷的上演。進入高等教育,卻總在社會大學打滾,那些經驗的累積,成就了作者現在的樣子。除了好讀之外,也引領讀者自行發現過去,重新整理自己相對應的經驗。
推薦給想讀一讀小書,沒有壓力的認識過去,從別人的生命經驗中,重新審視一些自己沒經歷過或也有相類似經驗但沒好好梳理的過去。人是經驗的動物,也在經驗中不斷的形塑自我。這本書就是這樣的例證,輕鬆不嚴肅但值得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