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美國亞洲艦隊的旗艦 - 休士頓號重巡洋艦
休士頓號重巡洋艦(英語:USS Huston,舷號CL/CA-30),是美國海軍的重巡洋艦,北安普頓級重巡洋艦的5號艦。休士頓號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以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市命名的軍艦。從1931年2月24日起,擔任美國亞洲艦隊的旗艦。
北安普頓級重巡洋艦是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二級重巡洋艦,共計六艘,其設計為之後的美國重巡奠定了基礎。由於華盛頓海軍條約並未區分現在所說的輕巡和重巡,北安普頓級的裝甲也並非十分厚實,她們一家都是以「輕巡」的稱呼建造的,也就是CL-30舷號的由來。隨著倫敦海軍條約的誕生,北安普頓級的艦種編號才變成了CA,休斯頓號的編號同時變更為CA-30 。
二戰前
1931年2月24日,美國亞洲艦隊總司令查爾斯.B.麥維三世上將將旗艦從賓夕法尼亞號移到休士頓號。3月22日,本艦從馬尼拉啟航,3月25日至26日訪問了香港,然後訪問了廣州。3月30日,本艦從香港啟航,3月31日至4月3日訪問廈門,4月3日離開廈門,4月7日抵達南京。1931年4月13日,美國駐華大使納爾遜.T.詹森搭乘本艦離開南京,於15日抵達上海。6月8日,本艦離開上海,次日抵達青島。8月21日,本艦啟程回到上海,次日抵達。在此期間,本艦被重新歸類為重型巡洋艦CA-30。
9月1日,蒙哥馬利.M.泰勒上將接替查爾斯.B.麥維三世上將為美國亞洲艦隊的總司令,仍以本艦為旗艦。四天後,亞洲艦隊在華北海域集結,本艦前往青島,在9月6日至14日停泊青島,泰勒上將乘本艦於9月15日訪問秦皇島,然後前往北平與詹森大使會晤(9月16日至18日),之後回到本艦,啟程前往漢口。
本艦的行程反映了泰勒上將希望盡可能訪問中國各地,熟悉當地的政治和軍事局勢。因此,本艦訪問了漢口(9月23日至28日)、南京(9月29日至10月5日)、上海(10月6日至11月16日)和廈門(11月18日至19日)。他將旗艦改到伊莎貝爾號(PY-10)上,訪問了汕頭市(11月20日至23日)和香港(11月24日至30日),然後於12月1日將旗艦改回在馬尼拉的本艦,於12月16日在奧隆阿波將旗艦改到伊莎貝爾號上。1932年1月21日,他將旗艦改回本艦,於22日返回馬尼拉。
1932年1月28日淞滬戰爭爆發,上海市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四團根據預定防禦計劃,防守其在上海租界的防區。2月1日,本艦離開馬尼拉,於3日抵達上海。2月4日,本艦上的陸戰隊登陸,接替博利號驅逐艦上的部隊防守上海電力公司的濱江電廠。2月8日到4月29日期間,本艦上的陸戰隊都臨時由陸戰隊第四團指揮,在岸上執勤。
上海局勢緩和後,本艦於1932年6月7日離開上海,於6月8日起在青島停留了兩個月。8月8日,本艦從青島前往煙台,次日抵達,泰勒上將旗艦改成伊莎貝爾號,前往新河,然後乘火車前往北平。泰勒於9月1 日在大沽口將旗艦改成本艦,9月2日抵達煙台,然後返回青島(9月3日至23日)。泰勒於10月1日在漢口離開本艦飛往重慶,10月6日在漢口回到本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
隨著太平洋戰區戰事的升級,美英荷澳司令部的海軍上將托馬斯.C.哈特開始調派他的艦隊。在珍珠港事件當天的晚上,休士頓號從班乃島出發,帶領來著自澳大利亞達爾文港的艦隊,於西元1941年12月28號通過峇里巴板和泗水,並在執行完巡邏任務後,正式編入美英荷澳艦隊。
望加錫海峽之戰
由於該地區經常發生空襲,荷蘭皇家海軍的少將杜爾曼在1941年2月3日,指揮以德.魯伊特為旗艦的ABDA艦隊出發,計劃對試圖登陸峇里巴板的日軍船隊進行打擊,但被日軍偵察機發現,艦隊於次日在望加錫海峽遭受日軍24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和36架一式陸上攻擊機的空襲。休士頓號在此次戰鬥擊落4架敵機(根據日軍的描述,日方只損失一架攻擊機,且是由輕巡馬波海德擊落),休斯頓號的三號砲塔中彈並造成50餘人受傷,杜爾曼被迫於次日撤往芝拉扎。英文文獻稱此次海戰為「望加錫海峽之戰」(英語:Battle of Makassar Strait),而日方文獻將其記載為「爪哇海戰」(日文:ジャワ沖海戦)。
帝汶護航
1942年2月16日,盟軍向古邦的車隊運送增援和補給由休斯頓號重巡洋艦、佩里號驅逐艦、天鵝號單桅縱帆船和沃里戈號單桅縱帆船等船隻護送,但是在日軍的激烈空襲下被迫不登陸即返回達爾文。
巽他海峽海戰
休士頓號會同澳大利亞輕巡洋艦珀斯號和荷蘭驅逐艦艾弗森號,因情報錯誤在巽他海峽對上日軍的4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9艘驅逐艦,於1942年3月1日0時35分前後,被敷波號驅逐艦的魚雷擊沈,此戰盟軍三艘軍艦無一生還。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