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我們是我們反覆在做的事情。

這句話依舊是上一集客串的著名兩性專家兼愛情教練- Matthew Hussey(馬修赫西)在他的書【Get The Guy】裡說的。

※ 他不是這句話的原創者,我只是藉由引用他的書來呼應我們的主題。

我們是我們反覆在做的事情,這句話直翻起來怪怪的,什麼叫做我們是我們反覆在做的事情?我老在反覆看名偵探柯南,所以我是柯南嗎?── 雖然我覺得自己確實很有當偵探的潛力啦.... 但是這句話當然不是這個意思。


我們在【轉換新的身份- 概念篇】這篇文章裡說過:

外在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這個「傳進傳出」的運作,就是一個循環系統。


若傳進傳出的訊息和果實是正面導向,那麼皆大歡喜,持續正向循環;若傳進傳出的訊息和果實是負面導向,那麼負向的發展也一樣會繼續循環。

如果你總是覺得「我就是沒人愛」、「我就是爛」、「我就是不受疼愛」,你就是在反覆地傳輸這樣的訊息進去給你的潛意識。
而當你的潛意識長期以來就一直是在接收這些訊息時,它傳回來到現實世界給你的果實就是會讓你真的沒人愛、真的就是爛、真的就是不受疼愛。

因此,無論我們是因為什麼而陷入負面循環,若想要打破這個負面循環的圈圈── 做出改變是唯一的選擇,並且是要「為了我們自己」而做出改變。

(更多詳情請參閱上一集


「為了我們自己」而做出改變,是以一個問題為基礎:

我希望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建議針對感情願望的許願者,在思考(制定)這個人設的時候,盡量還是全面一點。

不要把思考侷限在是「在感情生活中」我希望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因為:

  1. 這會容易導致我們在制定人設的時候,不自覺地去配合對方。

※ 比如說,假設對方是個暴脾氣的人,總說他從小就這樣改不了的巴拉巴拉。我們若侷限思考於「在感情生活中」,有很大概率會變成「我希望自己是個能容忍或包容暴脾氣的人」。→ 希望你們有讀出來這裡面滿滿的匱乏。

  1. 建議要全面一點的主要原因是,正如我們在前幾集所強調的:

特別是對於感情願望來說,願望能否實現的最關鍵部分是在於有沒有「認同自己」

我們要先認同自己、喜歡現在的自己、先看見自己有多好,我們才做得到感覺“被自己”愛著。而當我們能做到感覺被愛著的時候,才有機會將身份認同轉換到新的(目標)狀態,願望也才有機會如我們內心渴望般地實現。

更簡單一點說,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連自己都不認同自己,別人為什麼要來喜歡我們或認同我們呢?他欠你很多錢嗎?

所以,我們也可以這樣問:

我會喜歡的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情緒穩定的時候,仔細地思考並制定一份人設清單。

再次提醒,這份人設清單,絕對不是照著其他人想要、希望、喜歡的那個樣子去制定。

1. 如果我們是為了迎合其他人而做出改變、為了討好其他人而去成為他們想要的那個樣子,那麼這個改變(這個成為),就是帶著匱乏在行動。

帶著匱乏所做出的改變會走向什麼結果呢?

Abraham Hicks常常在其著作裡和演講上說到:

處於匱乏狀態的人,不論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只會吸引更多的匱乏,
因為強大的匱乏感超越了他們的行動。

由匱乏的感受所發出的行動必定缺乏成效。

2. 我們正好也可以藉由這個制定人設的過程,來審視自己是否被匱乏感操控著

這麼說吧,我們會制定出來的人設、會想要成為的那個樣子,基本上能表示我們自己覺得現在並沒有擁有這些特質,或是說我們自己覺得現在並不是那樣的人。

我底線了我們自己覺得這幾個字,意思是,不排除這裡面有被匱乏感操控著的可能──

比如說,我希望我是一個很會寫作、能妙筆生花的人,我想成為這樣的人。但是實際上,以上帝視角來看,或許我的寫作能力並不差,能走出自己的路就很棒了,根本沒必要這麼完美主義地追求能妙筆生花。

然而,當我被匱乏感操控著、匱乏感爆炸的時候,這股負面能量會使得我失去自信,會使得我很容易就把一點點小小的不順放大成我真的很爛很不會寫前途一片渺茫乾脆放棄算了。

所以,我正好可以利用這個制定人設的過程,把我的清單攤開來,逐條審視,觀察自己的內心對於這條人設的情緒走向。

(澄清一下,我只是舉例,我並沒有在追求妙筆生花)

判斷自己對於這條人設的情緒走向是偏正面還是負面,請參考上一集分享的辨別是否有在認同自己的方法。可以運用下列句型:

為什麼我希望自己是個很會寫、能妙筆生花的人?
  • (一)是因為這樣那樣?
  • (二)還是因為這個那個?
  • (三)或是因為這些那些?

※ 這裡簡易帶過,欲知詳情請去上一集閱讀。

一旦發現或感覺到,嗯,對於我想成為的這個人設,我的情緒是偏向負面多一點,表示這其中帶有著匱乏,這也就表示我們需要先修復和減弱這些負面能量── 因為,“由匱乏的感受所發出的行動必定缺乏成效。”

友情提示:


另外,記住一個原則:

在制定人設時,以及在審視自己的匱乏感時,誠實面對自己。

沒必要自己嚇自己地去擔心哎唷這個會不會被別人批評或是被嘲笑啊?這個人設是我們自己在制定的,審視也是我們自己在審視,沒有別人會知道或看到。

以及,就算有些人設可能連我們自己在制定時都會忍不住懷疑「蛤我真的可以嗎?」,比如說一個160身高的人因為太喜歡展現自己太喜歡拍照而想成為一名模特?可以,當然可以!只要這個人設,是你真正想要成為的那個樣子──

你絕對可以、你絕對做得到!


也不需要強迫自己要一次制定到位,更不需要規定自己要制定幾條,不要把這個審視/觀察內心的機會當成是一個有壓力的作業。只要照著自己的步調來思考和累積就好,跟著自己的內心走:

我希望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會喜歡的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人設制定出來以後,方向出來了,開始付諸行動,練習正確聚焦(living in the end),真正地去做出改變吧!

去成為自己想要成為、希望成為、會喜歡的那個人吧!

※ 補充:並沒有規定是否可以告訴別人我們的人設清單。但是,若你自認是個很容易被別人的評論給影響到情緒的人,建議你不要輕易告訴別人你的人設清單。(參考閱讀隔壁專題的可以和別人分享我的願望嗎?


好的,那麼究竟要怎麼去成為?或是說如同文章的標題,該怎麼做出調整,然後轉換到新的身份呢?──


我盡量多方面舉例,就用沒對象和有對象來粗略分類:

【沒對象】

1. 假設你的願望是跟日本人結婚。

可能你在制定人設時多少會將你的擇偶條件考慮進去,這是可以的,沒有什麼不行,只要注意情緒是正面走向即可。

※ 比如說,如果想跟日本人結婚是因為想逃離台灣的原生家庭,這就是匱乏,情緒是負面走向。

我們這邊都先假設是正向情緒。因為你想要跟日本人結婚,所以,你制定的人設很有可能會有其中一條是:

我希望自己是個日文流利的人,
是個能和另一半用日文溝通的人。

然後接下來你該怎麼做?── 開始學日文啊!

這個就是付諸行動,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從你開始學日文的那一刻起,你就是在為了和日本人結婚而做準備,就是在轉換身份的路上了。是不是很簡單?

※ 如果這時候你不學日文,反而去學韓文,還訂閱韓文八卦雜誌每天讀,那麼這個就很明確的是失焦,也就是說你並沒有在living in the end。

2. 假設妳的願望是當一名全職又全能的家庭主婦。

也許是從小受到媽媽或哪位女性長輩的潛移默化,因為她很強,所以妳一直以來都對全能的家庭主婦有著憧憬。所以,妳制定的人設很有可能會是:

我希望自己是個對家事樣樣精通的人。

然後接下來妳該怎麼做?── 開始練習收納或學料理,要學修水電也是可以的。

這個就是付諸行動,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從妳開始學習、練習、或思考如何有效完成各種家事的那一刻起,妳就是在為了成為一個全能主婦而做準備,就是在轉換身份的路上了。是不是也很簡單?

※ 如果妳覺得學那些很累,不想學,只想當個甩手掌櫃主婦,那麼妳制定這個人設做什麼?以及,如果妳不研究料理,反而跑去研究貿易法,雖然也是在精進自己的技能,但是對於妳的願望來說,這個也是很明確的失焦,並沒有在living in the end。(貿易法可以學,但是水電家事也要練)

3. 假設妳的願望是找到一個能當最強靠山的另一半。

也許在妳的原生家庭或是本來的生活中,總是常常發生各種問題讓妳感到孤單無助,導致妳好希望能有個強大的另一半當靠山,能在妳需要幫助的時候在後面撐著妳陪著妳。所以,妳在制定人設之前,妳很有可能會先這樣想:

我希望我未來的另一半能給我滿滿的安全感。

但是,妳同時又會悲觀地覺得為什麼要把未來的另一半拖下水啊,這樣是不是太沒良心了,而且家裡問題這麼多的太太誰敢娶啊?誰敢喜歡啊?

然後有一天妳讀到我的文章,決定振作起來做出改變,於是開始練習「接受現狀」和「認同自己」,這時候妳制定的人設就很有可能是:

我會喜歡的自己,是個不會被原生家庭影響到情緒、不會把別人的錯誤強加到自己身上使自己痛苦的人。
我希望成為一個能勇敢走出自己的路的人。

然後接下來妳該怎麼做?── 練習正面預設,設計適合自己情況的肯定句,只要麻煩事又出現來影響到妳的情緒,就提醒(洗腦)自己:

他們是他們,我是我。
我是個很棒的人,我會走出自己的路,
我會擁有想要的幸福,
我本來也就值得擁有想要的幸福。

這個就是付諸行動,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我不會昧著良心說很簡單,但是真的也不難,唯一需要做的就是── 提醒自己,以及反覆練習

滑回去上面再看一眼文章開頭的那句話:

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有交往對象,或有暗戀/曖昧對象】

(這個分類的舉例會稍微變化多端一點,我努力說明清楚,若有看不懂的地方請尋我提問。)

1. 假設你現在有個暗戀對象,你的願望是能跟對方交往。

你在制定人設時應該多少會(或是說肯定會)將對方的風格給考慮進來。比如說,假設對方是一個很活潑、很外放、很喜歡和另一半天南地北聊天的風格,然而你有點閉俗,外號句點王,常被朋友說很難聊。所以,在你制定的人設之中,很有可能會有一條是:

我希望自己是個和另一半很有話聊的人。
或是,我希望成為一個很好聊的人。

然後接下來你該怎麼做?──

可以多看書、多出去外面看展、看表演、看電影、看這看那,盡量讓自己累積許多“可以聊”的東西。同時,練習主動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包含對工作、對未來、對一些新聞事件...等的看法。

這個就是付諸行動,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從你開始練習主動分享想法的那一刻起,你就是在為了能和對方交流聊天而做準備,就是在轉換身份的路上了。還算簡單吧?

但是,要注意一點:

  • 如果你覺得「可是我真的很不喜歡聊天」,如果要你做這樣的改變會令你感到痛苦,表示你在制定人設時,可能有被外在的一些因素給影響到,你變成是在強迫自己為了對方而改變,這就是失焦了。
  • 這時候你需要先暫停,以免製造更多匱乏感,然後再重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喜歡的、希望成為的那個樣子。


2. 假設妳的願望是和男友步入婚姻,而且最好是對方主動說要結婚。

也許是和對方也交往幾年了是時候該往下一步發展了,所以,妳在制定人設之前,妳很有可能會先這樣想:

我希望男友跟我求婚。

等等,這樣好像是在試圖改變他人意志,而且想要的條件都沒講清楚!於是妳把句型稍微改了一下:

我希望和XXX步入婚姻,並且我們的婚姻生活相當幸福快樂。

這句型看起來好像還可以。接著妳開始運用想像,想像兩個人的婚姻生活有哪些開心的事情,還每天閱讀小美的故事來鼓勵自己.....

但是,為什麼他還不說要結婚?!(或是為什麼他還不打算結婚?!)

這時候妳也需要先暫停一下,先釐清和觀察自己,為什麼妳這麼急著想要結婚?

  • 可能是因為妳有個檯面下的侷限思考是一定要35歲前結婚?
  • 可能是因為聽誰誰誰說超過35歲就會很難生孩子?
  • 可能是因為親戚中年紀比妳小的都結婚了,妳媽媽覺得面子掛不住?

在妳急著想要實現願望的背後,通常會有個帶來匱乏感的原因在作祟。所以,同樣是那句老話── 先修復和減弱這些負面能量,然後再來重新思考和制定人設

當妳開始練習接受現狀和認同自己,這時候妳制定的人設就很有可能會變成是:

我希望我是個每天都笑咪咪的人,
也是個心裡很踏實很滿足的人,
因為我和XXX的婚姻很幸福快樂,
我的生活已經不能再更好了🥰。

接下來如果要做到正確聚焦(living in the end),妳該怎麼做呢?──

每天笑咪咪,運用豐盛日記來幫助自己做到踏實和滿足,以及練習正面預設。同時,設計適合自己情況的肯定句,只要又忍不住因為對方還不想結婚的事情而焦慮時,就提醒(洗腦)自己:

每個人有適合自己的步調,
我不需要限定自己何時結婚,
因為我是被愛著的,
什麼時候結婚都會很幸福。

※ 提醒:想結婚的人不能用「不結婚也很幸福」這種話來洗腦。(說話的藝術)

這個就是付諸行動,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從妳開始接受現狀和認同自己的那一刻起,妳就是在轉換身份的路上了。妳甚至不需要特別操作什麼許願技巧,只要記得提醒自己和反覆練習,妳的願望會實現的。(而且可能很快)

※ 很久以前在隔壁專題的某篇文章裡,以及在社團裡有分享過相關案例。我有個朋友就是經過這樣的調整和改變之後,男友很快就求婚,然後兩人很快就生了小孩,現在她就是個快樂的黃臉婆。


3. 假設妳和妳的交往對象最近在相處上遇到了瓶頸,所以妳的願望是能跟對方度過這次難關,然後步入婚姻。

小琪最近就是正在遭受這樣的心理折磨。不過她是沒打算結婚,只想和男友順利地交往下去。

(BTW,小琪是化名,我的好朋友)

小琪是屬於那種喜歡情侶之間有很多交流溝通、也喜歡有很多親密接觸的類型,這樣會令她很有安全感。然而她的男友是屬於「只要我們兩人的心有連結在一起即可」的風格,話不需要多說、更不用常見面、妳忙妳的我忙我的,有時間再約會就好,一個月兩次差不多。

剛開始小琪會盡量壓下心裡的孤單寂寞,盡量配合對方。後來慢慢地學會主動向對方說出自己的需求,試著和對方溝通,經過一番調整和改變之後,兩個人也是度過了磨合期,加上男生每天都會主動跟小琪報平安跟行程,他們似乎找到了看起來好像還可以的相處模式。

直到最近,不確定男生那邊是什麼情況,相處又回到原樣,交流變少了、見面次數也變少了,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於是,小琪在制定人設之前,她很有可能會先這樣許願:

我希望我和XXX能順利走下去。

但是,她又忍不住會擔心,對方就是那種不喜歡主動分享也不喜歡有過多交流的個性,而且在對方心裡永遠都是工作優先,難道兩人要一直用這樣的相處模式走下去嗎?總是要有解決辦法吧?

※ 補充:這個案例和上面第二個案例,兩者的不同之處是:
第二個是兩人之間穩定,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對於結婚這件事持有不同看法。而現在這一個則是,兩人之間相處有問題,甚至可能都已經沒有愛,在等對方提分手而已。

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假設現在看文章的你/妳也有類似的困擾(和另一半之間出現瓶頸),現在暫時不是接受現狀和認同自己的問題,而是應該──

先思考和釐清,自己想要、希望、喜歡什麼樣子的感情生活
(=先思考釐清自己的“What”)

也許小琪想要、希望、喜歡的感情生活是:

  • 和另一半有很多交流、也常常一起體驗生活中的各種新事物、常常一起旅行、兩個人之間會互相分享很多各自職場和朋友圈的事情、和彼此的家人也很熟識親近...等。


然後,以這樣的感情生活為基礎,這個時候再來重新思考制定她想成為的人設:

我希望自己是個感情生活快樂、充實、
每天都感覺到好多愛和好多溫暖的人。

接下來如果要做到正確聚焦(living in the end),就跟上面第二位施主一樣,運用豐盛日記來感受快樂、充實、愛、和溫暖,以及練習正面預設。這個就是付諸行動,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但是....

那另一半呢?不用把他考慮進來嗎?
在相處上又該怎麼做呢?

坦白說,在這種情況下,還真的是不需要把另一半考慮進來。

馬修赫西曾經在他的社群媒體上發過一段話:

(我接下來就用女性的妳來統稱了)

You can wait for him to change his mind and decide he wants you, or you can live such an awesome life that you change your mind about waiting for an answer.

妳可以一直等待著對方改變主意,等對方決定他想要妳;或者,妳可以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精彩,讓妳自己改變主意,決定不再等待對方的答覆。

馬修不是在叫妳放棄,他的意思是:(我用我的語氣說明)

與其在那邊苦苦等候對方,等待對方做出回應,比如說等對方說復合、等對方做出改變變成願意主動分享和交流、或是等對方開口說結婚....,等等等,等等等,是打算要等到什麼時候?我們幾乎會為了要等到對方的回應而將自己的生活暫停住,這日子是要怎麼過下去喔拜偷誒!

妳是以為妳才15歲可以一直等到25、35、45、55歲膩?

倒不如採取更正向的行動──

把焦點放回到我們自己身上,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精彩。

當這個主動權回到了我們手上,我們會在這個聚焦轉變(從對方轉到自己身上)的過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們的想法也會隨著我們的轉變而改變。

看一下這個齒輪圖:

raw-image



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是扣在一起的對吧?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影響到現在,而現在的決定又會影響到未來。

本來是照著黑色箭頭的方向做轉動,那由於我們無法真正地、實體地穿越到過去轉動過去齒輪的方向,也無法飛到未來去改變未來齒輪的方向,我們能自主轉動方向的只有「現在」這個齒輪
而一旦我們現在做出改變,把「現在」的齒輪轉向了,轉成紅色箭頭的方向,過去和未來的齒輪也會跟著轉動。

※ 補充:過去的齒輪轉動,並不是說過去發生的事情會消失,這不是魔法世界。但是,過去的那些造成我們現在痛苦的事情,那個負面能量會減弱。請參閱隔壁專題的《改變過去,創造新未來》系列文章。


所以──

在這個時候,因為我們做出了改變,齒輪轉向了,會導致我們的想法也跟著改變。

※ 比如說,小琪的齒輪轉向導致想法改變以後,她要馬就是改變成接受「男友就是這種死樣子」的現狀,要馬就是改變成不再繼續浪費大好青春等待男友。

無論在齒輪轉向以後,我們的想法是朝著什麼方向改變,都等於我們是重新種下了一顆新的種子,接著橋樑就會開始unfold

然後呢?── 遵循自己的情緒反應和內心感受,順其自然上橋就對了


英文有一句很常用的....應該說是諺語吧:

Your vibe attracts your tribe.


這句話有很多種翻譯,比如說「你的氣息吸引了你的部落」、「你的氛圍吸引你的同類」、「你的振動吸引你的群落」...等,隨便哪一種,說的都是「物以類聚」的意思。

假設我們心中有個理想型(擇偶條件或指定對象),那麼,為了把這個理想型吸引到我們的生活中,「物以類聚」,我們首先要把自己變成能跟理想型類聚在一起的樣子對吧?

怎麼做呢?

從現在開始做出改變,正確聚焦(living in the end)、轉換身份認同──

去成為自己想要成為、希望成為、會喜歡的那個人吧!